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婚姻 并非盖着印章的强奸通行证

发布时间:2018-02-25 23:12

  本文关键词: “礼法之争” 历史必然性 性权 婚内强奸 出处:《厦门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上海王卫明强奸案引起了法学界和实务界对婚内强奸问题再一次极大的关注,但我国有关婚内强奸的立法并没因此而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喧嚣过后,一切又开始慢慢归于平静。但这并不能说明司法界或法学界对于婚内强奸的问题已经达成一致,也远不能说明这个曾困扰人们的问题已经彻底地得到了解决。我们有理由相信,短暂的平静过后将会是更加猛烈的风暴,更加激烈的讨论和争议即将来临。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文化对我国法治的影响和其他国家和地区婚内强奸立法的发展变化,来论证婚内强奸在我国入刑的历史必然性。本文共分四章,本文的第一章简要介绍婚内强奸在我国的现状;第二章分析女权如何一步步从平等走向沦落;第三章简要的介绍婚内强奸立法在国外的最新进展;第四章将重点论证婚内强奸在我国入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Abstract]:The rape case of Wang Weiming in Shanghai has once again aroused great concern among the legal and practical circles on the issue of marital rape, but the legislation on marital rape in our country has not been substantially changed as a result. After the uproar, But that doesn't mean that the judiciary or the legal community has agreed on marital rape, or that the problem that has plagued people has been solved completely. We have reason to believe. A brief calm will be followed by more violent storms, more heated discussions and controversies. By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n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marital rape legislation in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of marital rape in China. The first chapt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arital rape in our country,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how women's rights move from equality to decline step by step, the third chapt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latest progress of marital rape legislation in foreign countries. Chapter 4th will focus on marital rape in our country is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3.9;D924.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松岭;关春华;;规律还是原则:马克思历史必然性的再讨论[J];学术探索;2009年04期

2 任志坤;;对苏联模式合理性的一点思考[J];兵团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3 顾肇基;任中夏;;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问题[J];前线;1986年09期

4 李继华,于爱荣;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历史必然性探微——为中国共产党创立80周年而作[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5 洪凤桐;;关于我国现行政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问题——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洁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体会[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王丹;;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牛先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09期

8 金怡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9 刘宗涛;姚秋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历史必然性[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10 王育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J];济宁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生;;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必然性[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朱吉平;;从经济政治文化的变迁中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必然性[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3 黄中元;叶骏;江卫平;;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形成的历史必然性[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先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张晓芒;;韩非“矛盾”思想的历史必然性[A];2004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4年

6 宋许新;;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8 文学平;;历史必然性的可能及其限度——解读马克思给查苏利奇复信中的“遗憾”与“深信”[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9 李学广;;旭日中天慨而慷[A];新四军研究(第二辑)[C];2010年

10 刘焱;高艳玲;张永刚;王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划清与封建主义残余思想界限的探析[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戴娟 实习生 栗园园;大处着眼揭示历史必然性 小处着手深度挖掘史料[N];重庆日报;2011年

2 湖南科技大学 刘建武;中国共产党选择和坚持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N];湖南日报;2011年

3 西安政治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所 执笔人 王军旗 周益锋;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抉择的历史必然性[N];解放军报;2009年

4 李君如;潜心研究 科学探索[N];人民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朱竞若 崔佳 马跃峰 余荣华;总结光辉历程 成就伟大事业[N];人民日报;2011年

6 ;弘扬“红船精神” 推进科学发展[N];浙江日报;2011年

7 田世锭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肖恩·塞耶斯对社会主义的双重论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李云清;切实把讲话精神落到实处[N];湖北日报;2011年

9 大连舰艇学院教授 王真;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N];大连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叶帆 朱佩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N];人民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淑兰;世界视阈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与模式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齐欢;二战后越南现代化进程研究(1945-2010)[D];云南大学;2011年

3 谢永宽;中国传统政治的文化解读[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4 汪强;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5 耿百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高翔莲;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教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8 戚桂锋;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唯物史观审视[D];兰州大学;2010年

9 宫正;新中国中医方针政策的历史考察[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刘红玉;马克思的创新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荆国良;婚姻 并非盖着印章的强奸通行证[D];厦门大学;2009年

2 王兴隆;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的现实选择[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3 高登辉;维护和实现农民利益的历史必然性和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东亮;论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必然性[D];河南大学;2005年

5 王亚丽;宗教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王桂娟;道德相对主义的困境及道德共识的重建[D];吉林大学;2005年

7 金涛;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8 王海燕;论苏格拉底的辩证法[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钱丹丹;建国后党对自身阶段基础与群众基础认识的历史考察[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巫鹏飞;清末民初和奸罪的发展及其原因[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15355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5355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f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