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报道家庭暴力
本文选题:传媒家庭暴力 + 社会性别视角 ; 参考:《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02期
【摘要】:本文依据对2001年1月至6月九家地方《法制报》中家庭暴力报道文献的分析,试图了解在《婚姻法》修改草案公布、讨论和通过前后,国内媒体对家庭暴力的报道情况。研究发现,各地《法制报》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关注程度有差别;家庭暴力的报道以案例和纪实故事为主,分析报道尚缺乏深度;有的报道题目含混,反映着制媒者对家庭暴力还存在模糊认识;对国内外反暴力的理论研究和行动干预介绍较少。作者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报道家庭暴力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violence reports in nine local newspapers from January to June 2001,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domestic media reports on domestic violence before and after the publication, discussion and adoption of the revised draft of the Marriage Law.The study found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of attention paid to domestic violence in various localities, the reports on domestic violence are mainly cases and documentary storie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reports is still lacking in depth; some of the topics are vague.It reflects that the mediators still have a vague understanding of domestic violence, and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action intervention on anti-violence at home and abroad are few.Based on the analysi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on how to report domestic violence.
【作者单位】: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G21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凤仙;反抗与妥协——家庭暴力受害者个案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潘晓宁;论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彭洁,刘鹏燕;试论我国的夫妻特有财产制度[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巫若枝;关于完善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探讨[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赵璇;试论《婚姻法》中的离婚赔偿制度[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郑小玲;喻靖文;;浅谈我国重婚罪的尴尬[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范李瑛;夫妻一方婚前财产婚后取得收益的归属[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贾凌,曾粤兴;重婚罪解读[J];学术探索;200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岳;我国反对家庭暴力立法初探[D];四川大学;2006年
2 曾蓉;当前我国的家庭暴力及其对策之思考[D];四川大学;2006年
3 江岳;我国反对家庭暴力立法初探[D];四川大学;2006年
4 孙秀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夫妻平等地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潘晓宁;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6 牛玉萍;我国90年代婚姻家庭观念若干热点问题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7 朱荣力;夫妻财产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8 黄晓君;论中国夫妻约定财产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杨晓龙;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蔡华;论结婚要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克安;新闻视野中的美国犯罪问题[J];国际新闻界;1996年03期
2 毛磊;家庭暴力扫描[J];记者观察;1996年03期
3 毛磊;家庭暴力扫描[J];记者观察;1996年04期
4 任淑霞;我为姐妹申冤屈——采访“孙瑛事件”的始末[J];新闻记者;1996年08期
5 张严平;走出家庭暴力的阴影[J];记者观察;1997年03期
6 陈星汉;“家庭暴力”竟有“暂行规定”[J];咬文嚼字;1997年09期
7 卢鸽威,吕平,,李秀敏;春节·道德与电视剧[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8 丁文 ,徐泰玲 ,李继锋;当代中国家庭透视[J];记者观察;2000年05期
9 张捷;家庭暴力沉默的传染病[J];中国新闻周刊;2000年08期
10 安克娴;社会新闻中的女性主义视角[J];新闻爱好者;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材珍;;家庭暴力现象探微[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2 陈新欣;;文化转型与婚姻中的暴力[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王歌雅;;家庭暴力的背景因素与惩处机制[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王孔宝;史为栋;;159例家庭暴力损伤的法医学鉴定分析[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张钦廷;;合并自杀的他杀研究(综述)[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李爱民;董建英;朱桂花;杨红梅;李鹏;;对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的急诊医疗服务[A];2001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关鑫;邢晓璐;;论新《婚姻法》的不足[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8 王小婷;张照东;;新《婚姻法》评述[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9 戴斌;;社会因素对妇女精神卫生的影响及对策探讨[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孙苑芳;孙越隆;;关于家庭暴力的社会学思考——贵阳市个案研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社会性别意识:婚姻法修改新支点[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姚鹏;联手维权聚合力[N];中国妇女报;2000年
3 记者 田鹰;妇女受暴力侵犯调查亮相[N];中国妇女报;2000年
4 北京市高法法医鉴定室 鲁涤 张凤芹;隐蔽的暴力 严重的伤害[N];中国妇女报;2000年
5 ;家庭暴力应当制裁[N];中国妇女报;2000年
6 中华女子学院法律系 张荣丽;惩治家暴的三个层次[N];中国妇女报;2000年
7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检察院 申磊;摆脱家庭暴力你能做什么?[N];中国妇女报;2000年
8 毕淑敏;去学女儿拳[N];中国妇女报;2000年
9 ;家庭暴力轻的也应法治[N];中国妇女报;2000年
10 张俊凤;用法规制止家庭暴力[N];中国妇女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刚义;政治文明与法律服务的社会化[D];吉林大学;2004年
2 周安平;性别平等的法律建构[D];苏州大学;2004年
3 曹玉萍;湖南家庭暴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黄国平;女性服刑人员中精神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关系以及PTSD的心理学、认知功能、神经生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5 邹晓红;中国妇女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张晨阳;从理想国到日常生活[D];复旦大学;2006年
7 王向贤;亲密关系中的暴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莉;家庭暴力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2 王玲;家庭暴力的界定与法律防控[D];厦门大学;2002年
3 禹芳琴;家庭暴力的伦理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郭开元;中国家庭暴力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叶新发;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6 王琴辉;从家庭暴力看当代中国妇女地位[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丁彦;论家庭暴力犯罪[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飞;我国家庭暴力的民事责任问题初探[D];广西大学;2004年
9 张文娟;民事保护令制度浅析——以台湾民事保护令制度为中心[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10 刘涛;家庭暴力防卫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53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753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