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我国同性结合立法模式的选择和制度设计

发布时间:2018-11-05 10:24
【摘要】:伴随时代的迅速发展,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许多现象及问题游走在法律之外,而同性恋现象及相关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据统计,同性恋人群大约占比人口总数的5%,这一比例的人群在不同地域和国家中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近二十年来,同性恋现象及问题正在被世界慢慢接受并改变,诸多西方国家通过立法给予同性伴侣相互结合的权利,而是否应该为同性恋群体立法来保障其结合的权利以及应该如何立法也成了世界范围内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之一。然而在我国,同性结合的问题似乎还未被正视,相关制度及权益保障也属空白。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同妻问题、同性伴侣的婚姻诉求以及有关身份和财产的纠纷却一直存在着,那么,如何减少这些社会问题的发生以及是否应该将同性恋群体的权利和义务纳入法律体系中也是我国应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之一。而本文通过分析同性恋现象的过去和现状,研究同性结合入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借鉴西方国家现有立法技术,探讨适合我国同性结合的立法模式和制度,以求更好的保障这一群体的合法权益。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many phenomena and problems walk outside the law in our real life, and homosexuality and related problems are one of them.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gays and lesbians account for about 5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and the proportion of people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countries remains relatively stable.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phenomenon and problems of homosexuality have been slowly accepted and changed by the world. Many western countries have passed legislation to give same-sex couples the right to combine with each other. Whether or not to legislate for the gay community to protect their right to combine and how to legislate has become one of the problems concerned and studied in the world. However, in our country, the problem of same-sex union seems to have not been faced squarely, and the relevant system and the protection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are also blank. However, in real life, the problem of polygamy, the marriage demands of same-sex couples and the disputes about identity and property have always existed, so, How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these social problems and whether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gay community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legal system is also one of 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and studied in our country. By analyzing the past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homosexual phenomen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same-sex union law, and draws lessons from the existing legislative technology in western countries to explore the legislative model and system suitable for same-sex union in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better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is group.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虹;婚姻家庭法教学中的人文主义素质教育[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程克昌;“婚姻家庭法学”案例分析研究性导学尝试[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3 萨日娜;;《婚姻家庭法》期末练兵[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年12期

4 王富超;;《婚姻家庭法学》教学新论[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06期

5 谭和平;;婚姻家庭法中“量”与“质”的立法思考[J];社会科学家;2011年03期

6 张丽艳;;对未来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展望[J];企业导报;2011年05期

7 张淞;;中国现代婚姻家庭法的发展初探[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年05期

8 徐科敏;;从伦理的视角看婚姻家庭法[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年11期

9 杨梅;;婚姻家庭法应用性教育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47期

10 曹振远;;略谈香港的婚姻家庭法[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冯潇风采[A];改革开放三十年人物成就大典[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张庆林;婚姻家庭法课程实践性教学方法之思考[N];山西青年报;2014年

2 江苏省仪征市人民法院马集法庭 许仪萍;浅述当前婚姻家庭法含义[N];江苏经济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周韵曦;“婚姻家庭法政策要回应社会现实”[N];中国妇女报;2014年

4 江苏省建湖县人民法院 王其见;秦可卿与清代婚姻家庭法[N];人民法院报;2013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薛宁兰;婚姻家庭法需要不同于财产法的调整规则[N];中国妇女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陈冰  实习生  胡晓娜;用法律平衡家庭成员的利益[N];人民法院报;2005年

7 记者 陈丽平;整合相关法律制定专门婚姻家庭法[N];法制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杨傲多;调整家事婚姻法应更名婚姻家庭法[N];法制日报;2012年

9 潘允康 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婚姻家庭法中的亲子关系[N];中国社会报;2010年

10 赵璐璐;他有权诉母给付抚养费吗[N];江苏经济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Aizhan Yermekbayeva;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婚姻家庭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刘盈;我国婚姻家庭法弱者权益保护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3 冯宇;我国同性结合立法模式的选择和制度设计[D];吉林财经大学;2017年

4 费玄淑;家庭法的经济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彭慰慰;论婚内侵权责任在我国婚姻家庭法中的规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超;论妇女在罗马婚姻家庭法中的地位变迁[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晶;虐待法律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鲍红梅;婚姻家庭法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9 汤渊儒;夫妻忠实协议之法律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漆建华;论夫妻同居权的确立及内容[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11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2311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4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