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完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2 06:45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家庭暴力问题也愈发突出,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定义不应当只是家庭内部矛盾那么简单,家庭暴力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第一部专门性反家庭暴力立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于2016年3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的实施对于保护公民人身权利、维护家庭和睦甚至促进社会稳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具有创新性的人身保护令制度,但是该法在其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家庭暴力的调整范围较小,起诉人资格设置有待扩大,人身保护令制度实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法律责任规制尚有存在不足的地方等等这些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亟需加以完善。本文旨在结合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情况,对该法的相关不足进行分析,结合域外国家反家庭暴力立法经验,提出相关完善建议,以此来完善《反家庭暴力法》立法架构、强化反家庭暴力法行政执法机制以及强化反家庭暴力司法救济机制,从而推进《反家庭暴力法》系统化完善。本文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内容是对家庭暴力进行界定与类型化分析,首先结合我国《反家庭暴力法》以及相关国际条约的规定,对家庭暴力的概念进行分析;其次围绕着侵害对象、具体行为、侵害时间、侵害程...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家庭暴力的界定及其类型化分析
1.1 家庭暴力的概念
1.2 家庭暴力的特征
1.2.1 侵害对象的特定性
1.2.2 具体行为的隐蔽性
1.2.3 侵害时间的持续性
1.2.4 伤害程度的不可预测性
1.2.5 证据采集的困难性
1.3 家庭暴力的类型化分析
1.3.1 身体性暴力
1.3.2 精神性暴力
1.3.3 性虐待暴力
1.3.4 经济侵害暴力
第2章 家庭暴力的危害及其根源分析
2.1 家庭暴力的危害
2.1.1 对被施暴人的危害
2.1.2 对未成年子女的危害
2.1.3 对老人的危害
2.1.4 对社会的危害
2.2 家庭暴力的根源
2.2.1 封建传统观念是社会根源
2.2.2 经济收入差异是经济根源
2.2.3 法制观念淡薄是主观根源
2.2.4 法律制度缺失是法律根源
第3章 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主体制度架构及其问题分析
3.1 《反家庭暴力法》主体制度架构
3.1.1 界定了家庭暴力的内涵
3.1.2 明晰了政府机关的反家庭暴力职责
3.1.3 明确了反家庭暴力的基本原则
3.1.4 构建了家庭暴力的预防制度
3.1.5 构建了家庭暴力的处置制度
3.1.6 确立了人身保护令制度
3.1.7 强化了家庭暴力的法律责任
3.2 《反家庭暴力法》的制度缺失
3.2.1 家庭“冷暴力”和“性暴力”规制的缺失
3.2.2 预防制度设计的不足
3.2.3 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不足
3.2.4 司法程序设计的不足
3.2.5 法律责任规制的不足
第4章 域外反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及其经验分析
4.1 英国反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
4.1.1 立法概况
4.1.2 司法实践
4.2 美国反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
4.2.1 立法概况
4.2.2 司法实践
4.3 日本反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
4.3.1 立法概况
4.3.2 司法实践
4.4 域外反家庭暴力的经验分析
4.4.1 域外反家庭暴力立法经验总结
4.4.2 我国借鉴域外经验总结
第5章 完善《反家庭暴力法》的具体路径
5.1 扩大家庭暴力的构成范围
5.2 完善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
5.3 完善反家庭暴力预防制度
5.4 完善起诉人资格设置
5.5 规范反家庭暴力调解制度的适用
5.6 完善家庭暴力举证制度
5.7 设置反家庭暴力庇护中心
5.8 设置反家庭暴力专门司法审判机构
5.9 确立反家庭暴力执法与司法协调联动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公安机关实施《反家庭暴力法》中的不作为问题及对策[J]. 刘昱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2]对家庭暴力定义的司法认知[J]. 陈敏. 人民司法(应用). 2016(10)
[3]刍议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J]. 季凤建. 人民司法(应用). 2016(10)
[4]《反家庭暴力法》亟须解决的几个问题——对《反家庭暴力法(草案)》的分析[J]. 周安平. 妇女研究论丛. 2015(02)
[5]家庭暴力概念中的主体范围分析[J]. 夏吟兰. 妇女研究论丛. 2014(05)
[6]人身保护令准入反对家庭暴力立法维度的困境与对策[J]. 李秀华.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3(06)
[7]立法防治家庭暴力的五个基本理论问题[J]. 蒋月.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2(04)
[8]法院在防治家庭暴力中的作用实证研究——以重庆市某区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案件情况为对象[J]. 陈苇,段伟伟. 河北法学. 2012(08)
[9]西部农村地区家庭暴力发生情况及对妇女精神健康的影响[J]. 高燕秋,Tamara Jacka.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3)
[10]认真对待民事保护令——基本原理及其本土化问题探析[J]. 张平华. 现代法学. 2012(03)
硕士论文
[1]人身安全保护令法律问题研究[D]. 周慧.云南财经大学 2017
[2]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律制度研究[D]. 杨琦.长江大学 2017
[3]我国家庭暴力立法现状研究[D]. 余秋艳.云南大学 2016
[4]论《反家庭暴力法》的适用[D]. 林祖喜.湘潭大学 2016
[5]《反家庭暴力法》中的救济机制研究[D]. 夏凡.安徽大学 2016
[6]家庭暴力防治中的人身保护令制度研究[D]. 郭晓杰.大连海事大学 2015
[7]家庭暴力防治之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制度研究[D]. 方光强.西南政法大学 2015
[8]家庭暴力犯罪证据规则问题研究[D]. 廖雪云.山东大学 2015
[9]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的缺陷及完善[D]. 班莹.西北大学 2013
[10]家暴防治中的人身保护令研究[D]. 罗培栋.华中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93837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家庭暴力的界定及其类型化分析
1.1 家庭暴力的概念
1.2 家庭暴力的特征
1.2.1 侵害对象的特定性
1.2.2 具体行为的隐蔽性
1.2.3 侵害时间的持续性
1.2.4 伤害程度的不可预测性
1.2.5 证据采集的困难性
1.3 家庭暴力的类型化分析
1.3.1 身体性暴力
1.3.2 精神性暴力
1.3.3 性虐待暴力
1.3.4 经济侵害暴力
第2章 家庭暴力的危害及其根源分析
2.1 家庭暴力的危害
2.1.1 对被施暴人的危害
2.1.2 对未成年子女的危害
2.1.3 对老人的危害
2.1.4 对社会的危害
2.2 家庭暴力的根源
2.2.1 封建传统观念是社会根源
2.2.2 经济收入差异是经济根源
2.2.3 法制观念淡薄是主观根源
2.2.4 法律制度缺失是法律根源
第3章 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主体制度架构及其问题分析
3.1 《反家庭暴力法》主体制度架构
3.1.1 界定了家庭暴力的内涵
3.1.2 明晰了政府机关的反家庭暴力职责
3.1.3 明确了反家庭暴力的基本原则
3.1.4 构建了家庭暴力的预防制度
3.1.5 构建了家庭暴力的处置制度
3.1.6 确立了人身保护令制度
3.1.7 强化了家庭暴力的法律责任
3.2 《反家庭暴力法》的制度缺失
3.2.1 家庭“冷暴力”和“性暴力”规制的缺失
3.2.2 预防制度设计的不足
3.2.3 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不足
3.2.4 司法程序设计的不足
3.2.5 法律责任规制的不足
第4章 域外反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及其经验分析
4.1 英国反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
4.1.1 立法概况
4.1.2 司法实践
4.2 美国反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
4.2.1 立法概况
4.2.2 司法实践
4.3 日本反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
4.3.1 立法概况
4.3.2 司法实践
4.4 域外反家庭暴力的经验分析
4.4.1 域外反家庭暴力立法经验总结
4.4.2 我国借鉴域外经验总结
第5章 完善《反家庭暴力法》的具体路径
5.1 扩大家庭暴力的构成范围
5.2 完善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
5.3 完善反家庭暴力预防制度
5.4 完善起诉人资格设置
5.5 规范反家庭暴力调解制度的适用
5.6 完善家庭暴力举证制度
5.7 设置反家庭暴力庇护中心
5.8 设置反家庭暴力专门司法审判机构
5.9 确立反家庭暴力执法与司法协调联动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公安机关实施《反家庭暴力法》中的不作为问题及对策[J]. 刘昱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2]对家庭暴力定义的司法认知[J]. 陈敏. 人民司法(应用). 2016(10)
[3]刍议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J]. 季凤建. 人民司法(应用). 2016(10)
[4]《反家庭暴力法》亟须解决的几个问题——对《反家庭暴力法(草案)》的分析[J]. 周安平. 妇女研究论丛. 2015(02)
[5]家庭暴力概念中的主体范围分析[J]. 夏吟兰. 妇女研究论丛. 2014(05)
[6]人身保护令准入反对家庭暴力立法维度的困境与对策[J]. 李秀华.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3(06)
[7]立法防治家庭暴力的五个基本理论问题[J]. 蒋月.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2(04)
[8]法院在防治家庭暴力中的作用实证研究——以重庆市某区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案件情况为对象[J]. 陈苇,段伟伟. 河北法学. 2012(08)
[9]西部农村地区家庭暴力发生情况及对妇女精神健康的影响[J]. 高燕秋,Tamara Jacka.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3)
[10]认真对待民事保护令——基本原理及其本土化问题探析[J]. 张平华. 现代法学. 2012(03)
硕士论文
[1]人身安全保护令法律问题研究[D]. 周慧.云南财经大学 2017
[2]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律制度研究[D]. 杨琦.长江大学 2017
[3]我国家庭暴力立法现状研究[D]. 余秋艳.云南大学 2016
[4]论《反家庭暴力法》的适用[D]. 林祖喜.湘潭大学 2016
[5]《反家庭暴力法》中的救济机制研究[D]. 夏凡.安徽大学 2016
[6]家庭暴力防治中的人身保护令制度研究[D]. 郭晓杰.大连海事大学 2015
[7]家庭暴力防治之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制度研究[D]. 方光强.西南政法大学 2015
[8]家庭暴力犯罪证据规则问题研究[D]. 廖雪云.山东大学 2015
[9]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的缺陷及完善[D]. 班莹.西北大学 2013
[10]家暴防治中的人身保护令研究[D]. 罗培栋.华中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93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3093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