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跨境民族婚姻家庭习惯法研究 ——以壮、傣、瑶、苗等民族为重点
发布时间:2021-03-23 21:16
国家制定法的内容不管有多么严密,都不可能调整包罗万象的社会生活各个角落的关系,而由于制定法的滞后性和刚性特点,又使国家不得不花费高昂的成本来制定、实施法律,这其中就包括借鉴和移植先进国家的法律,以维持一个正常理性的社会秩序。但近年来,随着西方法律价值危机的加重、移植法律的水土不服、诉讼爆炸等问题的出现,作为调整社会关系准则的制定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前,也显得无能为力,从而促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了研究习惯法的行列,希望能从习惯法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在民族习惯法研究成果中,一般都是对各少数民族的全盘习惯法进行考察和论述,鲜有专门就民族的婚姻家庭习惯法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对跨境民族婚姻家庭习惯法的研究和比较分析到目前似乎尚为一片空白。而婚姻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人类二性结合后形成家庭关系的基础,因而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规范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调整个社会关系规范的基础。现代的婚姻法制,虽然日益完善健全,但婚姻家庭关系作为一种归属于人身性质的身份关系,更有其包含了人性之种种显性或隐性身理和心理特质的一面,而法律的刚性使该类关系的调控领域留下诸多空白,若仅将之寄希望于道德的调整或约束,则必然...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9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动态、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一、研究动态
二、研究方法
三、论文的观点和创新及不足
第三节 中越跨境民族概述
一、中越跨境民族形成概述
二、中越跨境民族的特点
三、几个主要的中越跨境民族简介
第四节 习惯法概述
一、中越两国学者关于习惯法的界定
二、中越跨境民族婚姻家庭习惯法概述
第二章 婚姻基本制度
第一节 中国壮族和越南岱、侬族
一、恋爱
二、婚制
三、通婚范围
四、入赘婚
五、特殊婚俗
第二节 中国傣族和越南泰族
一、恋爱
二、婚制
三、通婚范围
四、入赘婚
五、特殊婚俗
第三节 中国瑶族与越南瑶族
一、恋爱
二、婚制
三、通婚范围
四、盛行的入赘婚
五、独特婚俗
第四节 中国苗族与越南赫蒙族
一、恋爱
二、婚制
三、通婚范围
四、入赘婚
五、其他一些奇特婚俗
第三章 婚姻的缔结程序和终止
第一节 中国壮族和越南的岱、侬族
一、中国壮族的婚姻缔结程序
二、越南岱、侬族的婚姻缔结程序
三、婚姻关系的终止
第二节 中国傣族和越南泰族
一、中国傣族的婚姻缔结程序
二、越南泰族的婚姻缔结程序
三、婚姻关系的终止
第三节 中国瑶族和越南瑶族
一、中国瑶族的婚姻缔结程序
二、越南瑶族的婚姻缔结程序
三、婚姻关系的终止
第四节 中国苗族和越南赫蒙族
一、中国苗族的婚姻缔结程序
二、越南赫蒙族的婚姻缔结程序
三、婚姻关系的终止
第四章 家庭、继承制度
第一节 中国壮族和越南岱、侬族
一、家庭结构
二、重要的家庭职能之一—生育习惯法
三、家庭关系
四、家庭财产继承关系
第二节 中国傣族和越南泰族
一、家庭结构
二、家庭重要的职能之一—生育习惯法
三、家庭关系
四、家庭财产继承关系
第三节 中国瑶族和越南瑶族
一、家庭结构
二、生育习惯法
三、家庭关系
四、家庭财产继承关系
第四节 中国苗族和越南赫蒙族
一、家庭结构
二、生育习惯法
三、家庭关系
四、财产关系
第五章 婚姻家庭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比较及其运用
第一节 中越两国关于婚姻家庭的立法沿革
一、中国关于婚姻家庭的立法沿革
二、越南关于婚姻家庭的立法沿革
第二节 中越两国婚姻法之间及其与跨境民族婚姻家庭习惯法之间的比较
一、结婚
二、离婚
第三节 中越两国继承制度之间及其与跨境民族继承习惯法之间的比较
一、继承原则
二、继承发生的时间
三、继承人的范围
四、继承人的顺序
五、关于遗嘱继承和遗赠继承
第四节 中越跨境民族民族婚姻家庭习惯法的地位和价值
一、跨境民族中一些习惯婚制的存在价值
二、习惯法在我国的地位
三、习惯法在越南的地位
第五节 中越跨境民族在当今社会条件下的婚姻观念的变化
一、婚姻自主
二、上门期限、婚礼程序、花费
三、择偶标准观念的变化
四、迷信生辰八字观念的变化
五、结婚年龄的变化
六、民族内婚观念的变化
第六节 中越跨境民族运用婚姻习惯法解决纠纷的探讨
一、习惯法对于解决婚姻家庭纠纷的意义
二、关于运用习惯法解决婚姻家庭纠纷的一些问题
三、关于运用习惯法解决婚姻家庭纠纷的一些原则、条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社会功能及其考量[J]. 韩宏伟. 思想战线. 2009(01)
[2]黔东南苗族婚姻习惯法及其社会价值[J]. 陈金全,郭亮. 民族研究. 2005(05)
[3]中国古代婚姻制度[J]. 李国锋.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4)
[4]婚姻法对结婚的限制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冲突和法律思考——以贵州苗族为视点[J]. 张红,周相卿. 贵州民族研究. 2005(03)
[5]传统与发展——文山苗族婚俗调查[J]. 刘祖鑫,杨甫旺.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4(02)
[6]中越两国的跨境民族概述[J]. 范宏贵. 民族研究. 1999(06)
[7]习惯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J]. 邹渊. 贵州民族研究. 1997(04)
[8]傣族婚姻家庭习惯法刍议[J]. 彭迪.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5)
[9]苗族长诗中的舅表婚及其在文化史上的意义[J]. 张紫晨. 民间文化旅游杂志. 1984 (04)
本文编号:3096441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9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动态、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一、研究动态
二、研究方法
三、论文的观点和创新及不足
第三节 中越跨境民族概述
一、中越跨境民族形成概述
二、中越跨境民族的特点
三、几个主要的中越跨境民族简介
第四节 习惯法概述
一、中越两国学者关于习惯法的界定
二、中越跨境民族婚姻家庭习惯法概述
第二章 婚姻基本制度
第一节 中国壮族和越南岱、侬族
一、恋爱
二、婚制
三、通婚范围
四、入赘婚
五、特殊婚俗
第二节 中国傣族和越南泰族
一、恋爱
二、婚制
三、通婚范围
四、入赘婚
五、特殊婚俗
第三节 中国瑶族与越南瑶族
一、恋爱
二、婚制
三、通婚范围
四、盛行的入赘婚
五、独特婚俗
第四节 中国苗族与越南赫蒙族
一、恋爱
二、婚制
三、通婚范围
四、入赘婚
五、其他一些奇特婚俗
第三章 婚姻的缔结程序和终止
第一节 中国壮族和越南的岱、侬族
一、中国壮族的婚姻缔结程序
二、越南岱、侬族的婚姻缔结程序
三、婚姻关系的终止
第二节 中国傣族和越南泰族
一、中国傣族的婚姻缔结程序
二、越南泰族的婚姻缔结程序
三、婚姻关系的终止
第三节 中国瑶族和越南瑶族
一、中国瑶族的婚姻缔结程序
二、越南瑶族的婚姻缔结程序
三、婚姻关系的终止
第四节 中国苗族和越南赫蒙族
一、中国苗族的婚姻缔结程序
二、越南赫蒙族的婚姻缔结程序
三、婚姻关系的终止
第四章 家庭、继承制度
第一节 中国壮族和越南岱、侬族
一、家庭结构
二、重要的家庭职能之一—生育习惯法
三、家庭关系
四、家庭财产继承关系
第二节 中国傣族和越南泰族
一、家庭结构
二、家庭重要的职能之一—生育习惯法
三、家庭关系
四、家庭财产继承关系
第三节 中国瑶族和越南瑶族
一、家庭结构
二、生育习惯法
三、家庭关系
四、家庭财产继承关系
第四节 中国苗族和越南赫蒙族
一、家庭结构
二、生育习惯法
三、家庭关系
四、财产关系
第五章 婚姻家庭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比较及其运用
第一节 中越两国关于婚姻家庭的立法沿革
一、中国关于婚姻家庭的立法沿革
二、越南关于婚姻家庭的立法沿革
第二节 中越两国婚姻法之间及其与跨境民族婚姻家庭习惯法之间的比较
一、结婚
二、离婚
第三节 中越两国继承制度之间及其与跨境民族继承习惯法之间的比较
一、继承原则
二、继承发生的时间
三、继承人的范围
四、继承人的顺序
五、关于遗嘱继承和遗赠继承
第四节 中越跨境民族民族婚姻家庭习惯法的地位和价值
一、跨境民族中一些习惯婚制的存在价值
二、习惯法在我国的地位
三、习惯法在越南的地位
第五节 中越跨境民族在当今社会条件下的婚姻观念的变化
一、婚姻自主
二、上门期限、婚礼程序、花费
三、择偶标准观念的变化
四、迷信生辰八字观念的变化
五、结婚年龄的变化
六、民族内婚观念的变化
第六节 中越跨境民族运用婚姻习惯法解决纠纷的探讨
一、习惯法对于解决婚姻家庭纠纷的意义
二、关于运用习惯法解决婚姻家庭纠纷的一些问题
三、关于运用习惯法解决婚姻家庭纠纷的一些原则、条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社会功能及其考量[J]. 韩宏伟. 思想战线. 2009(01)
[2]黔东南苗族婚姻习惯法及其社会价值[J]. 陈金全,郭亮. 民族研究. 2005(05)
[3]中国古代婚姻制度[J]. 李国锋.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4)
[4]婚姻法对结婚的限制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冲突和法律思考——以贵州苗族为视点[J]. 张红,周相卿. 贵州民族研究. 2005(03)
[5]传统与发展——文山苗族婚俗调查[J]. 刘祖鑫,杨甫旺.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4(02)
[6]中越两国的跨境民族概述[J]. 范宏贵. 民族研究. 1999(06)
[7]习惯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J]. 邹渊. 贵州民族研究. 1997(04)
[8]傣族婚姻家庭习惯法刍议[J]. 彭迪.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5)
[9]苗族长诗中的舅表婚及其在文化史上的意义[J]. 张紫晨. 民间文化旅游杂志. 1984 (04)
本文编号:30964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3096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