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婚姻法律的基本变迁
本文关键词:民国婚姻法律的基本变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近代,我国传统的法律经历了全面的转型。其中,婚姻是中国传统的家族伦理特征渗透最深的领域之一,因而受到近代文明的冲击也颇大。这预示了婚姻法律的近代化将是一个更加缓慢而艰难的过程,新旧冲突在此更加激烈,也更能显示中国法律近代化过程中从精神到制度的转变过程。但与其重要性不适应的是,关于近代婚姻法律的专门研究较少,因此本文试图就此进行一定的补充。因清末婚姻法律较之旧律几乎全然未改,所以本文仅讨论民国婚姻法律的变迁。 本文通过考察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相关立法和司法,对几种主要的婚姻法律制度在这两时期的表现内容加以分析,并与传统的婚姻法律进行比较。同时,文中论述结合了一定的社会现状,以图对民国的婚姻法律与当时社会的契合度、及法律的实现效果有适当的了解。 全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说明了本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其次介绍了文章的叙述角度,即通过考察几种主要的婚姻法律制度在民国的存在情况,把握民国婚姻法律的基本变迁,同时兼论民国家制变迁与婚姻法律的互动。再者,对已有的学术成果进行了回顾,介绍其成就和不足。最后,对本文所使用的材料进行了说明。 第一章“民国婚姻法律的研究背景”是背景性的介绍。第一节“法律背景”,阐述北京政府时期,立法停滞不前,大理院的判解实际体现了法律的变迁,因此下文对该时期婚姻法律的分析也多以此为据。其次介绍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法中“亲属编”的制定情况和相关精神,并说明对该时期的婚姻法律研究可从立法与司法两个角度进行。第二节“家与婚姻——传统与近代”,介绍了传统家制对婚姻的影响,及近代“家”的演变及民国法律对固有家制的取舍。 第二章“婚姻的成立”。第一节“北京政府时期的婚约法律”,介绍了北京政府时期婚约法律的内容,指出其对传统的主要变化在于确定“婚约须当事人同意”及“婚约不可强制履行”。第二节“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婚约法律”,阐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华民国民法》削弱了婚约的效力,基本确立了婚姻自主,但婚姻自主在现实中的实现较复杂。 第三章“近代实现一夫一妻制的阻碍——妾制”,通过妾制观察一夫一妻制的实现程度。第一节指出北京政府的法律对妾制的固守,第二节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在立法中回避妾制、司法中又对其予以事实上的承认,是对妾制的妥协。因此,民国法律对一夫一妻制的实现上,进步有限。 第四章“婚姻效力”,考察了婚姻关系中的身分效力和财产效力。第一节“北京政府时期的婚姻效力”,指出北京政府时期的法律在婚姻效力上较旧制变动甚微。第二节“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婚姻效力”,介绍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较旧制的转变,并指出其仍在一定程度上倾向于对夫之利益的保护。 第五章“离婚制度”,包括“离婚方式”和“离婚效力”两节。分析了民国两时期法律对待离婚的态度、离婚的原因及其中的男女平等问题;其次分析了离婚后子女监护和财产问题的法律表现。 结论部分,首先对民国两时期婚姻法律的变迁进行总结和比较,其次从“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指出该问题在各国近代婚姻法律中的共性;最后总结了民国法律中,婚姻与家庭的相互影响及其间的复杂性。
【关键词】:婚约 妾制 婚姻效力 离婚制度 家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9;D923.9
【目录】:
- 摘要4-8
- 引言8-10
- 第一章 民国婚姻法律的研究背景10-17
- 第一节 法律背景10-13
- 一 “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与大理院判解10-12
- 二 《中华民国民法》与最高法院的司法实践12-13
- 第二节 家与婚姻——传统与近代13-17
- 一 传统的家制与婚姻的关系13-14
- 二“家”在近代的变迁及法律应对14-17
- 第二章 婚姻的成立17-25
- 第一节 北京政府时期的婚约法律17-22
- 一 婚约的性质、效力17-19
- 二 婚约的成立要件19-22
-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婚约法律22-25
- 一 婚约的性质、效力22-23
- 二 婚约和结婚的成立要件23-25
- 第三章 近代实现一夫一妻制的阻碍——妾制25-30
- 第一节 北京政府时期法律对妾制的固守25-26
-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法律对妾制的妥协26-30
- 第四章 婚姻效力30-35
- 第一节 北京政府时期的婚姻效力30-31
- 一 身份效力30-31
- 二 财产效力31
-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婚姻效力31-35
- 一 身份效力32
- 二 财产效力32-35
- 第五章 离婚制度35-44
- 第一节 离婚方式35-40
- 一 协议离婚35-36
- 二 判决离婚36-40
- 第二节 离婚效力40-44
- 一 离婚后子女监护问题40-41
- 二 离婚之财产效力41-44
- 结论44-48
- 一 民国两时期婚姻法律变迁的总结与比较44-45
- 二 “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在近代婚姻法律中的体现45-46
- 三 近代婚姻与家庭的关系及法律表现46-48
- 参考文献48-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彤;因婚约而产生的赠与问题[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周安平;关于我国婚约的法理学分析[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丁素芳;海峡两岸结婚制度之比较[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聂隽;进一步完善新婚姻法的几点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孙勇;浅析解除婚约后财物纠纷的处理[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王建文,董德春;婚约法律问题初探[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曾培芳,陈静;婚约及其立法构想[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刘宝林;;婚约若干法律问题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24期
9 牟方君;亲属法应规制婚约[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邱宁,陆幸福;婚约制度及其立法构想探讨[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证券时报记者 魏隋明;销售目标难实现中恒集团与山东步长“婚约”有变[N];证券时报;2011年
2 何兆峰;一纸“婚约”联姻 局院共建双赢[N];北大荒日报;2011年
3 赖基仁;婚约没有约束力 收人钱财应返还[N];检察日报;2001年
4 陈健君;婚约是否受法律保护[N];江苏经济报;2002年
5 ;男女双方订立的婚约是否受法律保护[N];法制日报;2002年
6 ;制造业信息化"婚约[N];科技日报;2002年
7 润仁;自行签订婚约 不受法律保护[N];检察日报;2001年
8 吴书俊;婚约财产纠纷的重新认识[N];江苏法制报;2011年
9 肖文明 宁志坚;如东法院成功调解涉军婚约财产纠纷[N];江苏法制报;2010年
10 徐振川;处理婚约财产纠纷应注意的问题[N];江苏经济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辉;西欧中世纪教会婚姻法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a,
本文编号:326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326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