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论探望权制度及我国立法之完善

发布时间:2017-05-04 06:11

  本文关键词:论探望权制度及我国立法之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现行《婚姻法》首次从国家立法的高度确立了探望权制度,其在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调节相关家庭矛盾等方面发挥着较为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有关立法和法律规定不尽完善,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处理相关具体案件时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就会影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对探望权制度进行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着眼于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探望权制度进行研究。全文除引言部分外共分五个部分,共计约2.1万字。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本部分通过有关探望权制度的具体案例引入探望权制度,并分析案例所反映出来的具体法律问题——未成年子女与同居父母能否享有探望权。由此引出后文有关探望权制度的论述。第二部分:探望权制度概述。本部分首先简要的介绍了探望权的立法原则。其次,阐述了探望权的基本特征,即探望权是一项法定权利、原则上不可代理和行使的无条件性三个特征。再次,介绍了学术界对探望权性质认识的一些观点,对这些观点做了简要的分析,就此提出了作者自己的一点看法。最后,从有利未成年子女和父母的情感需求以及确保制度实施三个方面论述了探望权制度的意义。第三部分:国外探望权制度的立法考察与评析。本部分首先介绍了大陆法系国家德国和法国,英美法系国家美国和澳大利亚有关探望权制度的立法情况。然后对这四个国家的立法情况的共性和差异进行分析,总结其探望权制度规定的优点,从中借鉴其立法经验以促进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第四部分: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其不足。本部分首先,对我国探望权制度立法现状进行考察并对其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认为我国探望权制度主要存在没有明确子女最大利益原则,主体范围过窄,探望权行使方式概括、缺乏事例指引,中止事由太过概括,诉讼程序不完善和执行诉讼程序存在不足六个方面的不足。最后,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产生这些不足的原因做了简要的分析,为后文提出具体的法律完善建议提供依据。第五部分: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完善建议。本部分针对第四部分提出的我国探望权制度的不足之处,从确立子女最大利益原则,合理扩大探望权的主体范围,完善探望权的行使法式,明确探望权的中止事由,完善探望权案件的诉讼程序和完善探望权执行程序六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探望权 子女最大利益原则 完善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9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引言12-13
  • 一、问题的提出13-14
  • (一)典型案例13-14
  • (二)典型案例反映出的法律问题14
  • 二、探望权制度概述14-20
  • (一)探望权制度的立法原则15
  • (二)探望权的法律特征15-17
  • (三)探望权的性质17-19
  • (四)探望权的意义19-20
  • 三、国外探望权制度的立法考察与评析20-25
  • (一)大陆法系国家探望权制度考察20-22
  • (二)英美法系国家探望权制度评析22-23
  • (三)国外探望权制度之评析23-25
  • 四、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其不足25-32
  • (一)我国探望权的立法现状25-27
  • (二)我国探望权制度的不足27-32
  • 五、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完善建议32-42
  • (一)确立“子女最大利益”原则33
  • (二)合理扩大探望权的主体范围33-36
  • (三)补充探望权的行使方式36-38
  • (四)明确探望权的中止事由38
  • (五)完善探望权案件的诉讼程序38-40
  • (六)完善探望权的执行程序40-42
  • 参考文献42-44
  • 致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俊英;试析探望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黄新,张冰;国外、域外探望权制度比较——兼论我国探望权制度的构建[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王丽萍;中日探望权制度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刘艳;探望权的执行及其立法建议[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吴国平;离婚后父母对子女的探望权问题探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姜素红;论我国探望权法律制度及其完善[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年06期

7 戴晓青,王红梅;和谐社会建设中探望权制度的完善[J];市场周刊(管理探索);2005年04期

8 陈红;刍议探望权案件的执行[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9 储小青;试论探望权的几个基本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戚雅萍;汤继荣;;探望权执行若干问题探析及对策建议[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淑芬;方砚;;谁比谁亲?权利谁属?——从一起探望权判例说起[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英美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8年

2 罗张进;;试论探望权案件的执行[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3 付晓斌;;隔代亲情的法律保护——论隔代探望权的确立和制度设置[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莉蓉 姜婷婷 周小明;探望权浅析[N];江苏法制报;2005年

2 陈洪斌;探望权在审判实践中的具体适用[N];江苏经济报;2002年

3 陈新华 王恩飞;对探望权案件执行的思考[N];江苏经济报;2004年

4 张继衡邋刘常俭;丈夫不让见女儿 法律维护探望权[N];河北日报;2007年

5 姜旭春;浅谈我国探望权的现实问题及对策[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6 金健峰;诉讼中探望权的确定[N];江苏经济报;2007年

7 王雷;隔代探望权也应保护[N];江苏经济报;2008年

8 崔占魁;判决书中如何表述探望权[N];人民法院报;2003年

9 杨克元;依法判决中止离异夫妻的探望权[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陈生祥;探望权:你不能剥夺![N];山西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轶;论我国的探望权制度及其完善[D];复旦大学;2008年

2 马涛;探望权法律问题探析[D];河北大学;2010年

3 韩玟;探望权制度功能价值的实现及其完善[D];苏州大学;2009年

4 汤雯;探望权制度的审思与完善[D];扬州大学;2010年

5 彭昀峰;论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立法完善[D];暨南大学;2011年

6 吕虹;试论我国探望权制度及其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丁美君;探望权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张威;论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完善[D];吉林大学;2006年

9 运胜雷;论我国探望权制度[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刘文文;论我国的探望权制度及其完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论探望权制度及我国立法之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45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3445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a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