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我国别居法律制度的理论探究
发布时间:2017-05-05 16:12
本文关键词:关于构建我国别居法律制度的理论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别居制度源于古罗马时期,在作为婚姻非解除主义的替代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世纪的欧洲得以盛行。它是指婚姻当事人双方基于合意或者法院判决,免除共同生活等夫妻间义务,而婚姻关系依然存续的制度。这是一种婚姻救济制度,旨在通过别居程序,为有矛盾欲离婚的婚姻当事人提供一个冷静缓冲期,使他们能够慎重地思考和反省自身以及婚姻,从而避免草率离婚,为化解夫妻间的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 别居制度在世界各国主要分为三类,司法裁判别居、当事人合意别居、事实别居。在国外,英美法系的国家鉴于是习惯法、判例法为主要法律形式的立法背景,对于别居制度没有系统地体现在成文法典中,多分散于单行的法律条文和判例之中,而在大陆法系国家,多通过单列一章节或者融入婚姻制度章节的方式明确规定于成文法典中,为司法实践提供了切实有据的依据。在我国香港、澳门地区的立法中也有别居制度的规定。 别居制度为缓和夫妻矛盾、控制离婚率上升、预防家庭暴力、解决事实别居中模糊的财产人身关系等问题提供了有力依据。当前,在我国离婚率较高且呈上升态势,婚内侵权时有发生,因事实别居引发的纠纷不在少数,,产生了很多不利因素和影响,我国具备构建别居制度的现实需要和立法环境。 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进行归纳与分析,横向和纵向对比,使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相结合,进行系统的研究,充分重视对原始材料的准确把握,避免片面化,深入比较、研究,在借鉴国外和我国香港、澳门地区的优秀立法基础上,对我国的别居制度立法构建提出系统构想。首先,建议在我国构建别居制度,应采用别居前置之定位方式,将别居视为离婚的主要依据,规定于婚姻法内;其次,在类型方面,提出可设立司法别居和合意别居,并对别居的具体期限的规定以原则性规定为主,当事人合意自决为辅;再次,在别居的形式上,提出以异地别居为原则,在特殊情况下,可实行同室别居;最后,在别居的效力方面,提出重点处理好别居对夫妻间人身关系、父母子女关系、财产关系产生的影响,对别居的终止和中止作出明确的法律设计,并对别居试点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别居 基本理论问题 法律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04.1;D923.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1 导论8-15
- 1.1 选题的缘起和意义8-9
- 1.1.1 选题的缘起8
- 1.1.2 选题的理论意义8-9
- 1.1.3 选题的实践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9-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3-14
- 1.3.1 研究思路13
- 1.3.2 研究方法13-14
- 1.4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14-15
- 1.4.1 研究的重点14
- 1.4.2 研究的难点14
- 1.4.3 研究的创新点14-15
- 2 别居制度基本理论问题15-26
- 2.1 我国婚姻关系现状及问题的提出15-18
- 2.1.1 我国婚姻关系现状15-16
- 2.1.2 构建别居制度问题的提出16-18
- 2.2 别居定义的界定以及构成要件18-21
- 2.2.1 别居的界定18-20
- 2.2.2 别居的构成要件20-21
- 2.3 别居制度的价值21-23
- 2.3.1 别居制度的理论价值21
- 2.3.2 别居制度的实践价值21-23
- 2.4 域外别居制度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别居制度23-26
- 2.4.1 英美法系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别居制度23-25
- 2.4.2 大陆法系别居制度25-26
- 3 构建我国别居制度的背景26-30
- 3.1 我国学界对构建别居制度的态度26-27
- 3.1.1 反对者的观点26
- 3.1.2 支持者的观点26-27
- 3.2 构建我国别居制度的可行性27-30
- 3.2.1 立法上的可行性27-28
- 3.2.2 司法实践上的可行性28-30
- 4 构建我国别居制度的法律设计30-39
- 4.1 明确别居的法律定位30-31
- 4.1.1 明确别居的法律内涵30-31
- 4.1.2 明确别居的法律特征31
- 4.2 别居制度的立法构建31-34
- 4.2.1 别居的分类31-32
- 4.2.2 别居的时间32-33
- 4.2.3 别居的形式33
- 4.2.4 别居的理由33-34
- 4.2.5 别居的原则和程序34
- 4.3 别居法律效力、中止、终止的立法设计及对试点工作的建议34-39
- 4.3.1 别居的法律效力34-36
- 4.3.2 别居的中止36
- 4.3.3 别居的终止36-37
- 4.3.4 对试点工作的建议37-39
- 结束语39-40
- 参考文献40-43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43-44
- 后记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丽君;;德国法定离婚理由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孟令志;同居制度之立法研究[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邵世星;夫妻同居义务与忠实义务剖析[J];法学评论;2001年01期
4 陈群峰;;我国特色的亲子制度和监护制度的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刘琳;;论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完善——兼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J];法制与社会;2012年28期
6 邹路琦;;构建我国别居制度的必要性[J];大庆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7 王勤芳;;我国设立别居制度的现实性分析[J];理论界;2006年10期
8 吕春娟;;对离婚自由的法律调控——以别居制度的设立为视角[J];兰州学刊;2013年03期
9 鲍家志;梁庆秋;;质疑“别居制度”[J];前沿;2006年05期
10 刘玲;关于建立别居制度的探讨——从河北阳原法院推出“试验离婚”制度谈起[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关于构建我国别居法律制度的理论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3466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