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试论我国探望权制度及其完善

发布时间:2017-05-05 18:14

  本文关键词:试论我国探望权制度及其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保持着低离婚率,探望权制度自然不被社会关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离婚率呈直线上升。离婚父母之间关于子女的抚养、探望的纠纷也频频出现,已一定程度影响了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和家庭、社会的稳定。为此,2001年我国修改婚姻法时,增设了探望权这一项内容。探望权制度的确立,填补了我国婚姻法上的空白,有助于对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最大利益和离婚父母合法权益的保护,也推动了家庭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但从探望权制度在我国实行的实际效果来看,仍未达到立法时的预期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现行的探望权制度依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大大制约了其应有作用的发挥。因而,加强对探望权制度的研究,促进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笔者立足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现状,结合司法审判实践、国内外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运用比较法,通过对大量中外法律规定的对比和借鉴,着重对我国探望权制度分四个部分展开了分析和研究。第一部分是探望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和价值。笔者从探望权的理论基础出发,阐述了探望权属于亲权的范畴;探望权是法律对亲情伦理的完美体现和保护;探望权从性质上说,既是权利,又是义务;探望权从效力上说,体现了对探望权义务人的法律约束力;探望权具有自然取得性,相对独立性的特征。另一方面,本文从四个角度论述了探望权制度的价值:探望权制度适应了我国司法审判实践的现实需要;探望权制度对监护制度具有完善功能;探望权制度是对未成年子女和离婚父母合法权益的保障;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确立符合世界婚姻家庭立法发展的趋势。 第二部分是探望权制度的基本构架及我国立法上的不足。探望权制度的基本构架是探望权制度的基础。本文根据国内外的有关立法规定、学理解释和审判实践经验,系统地阐述了探望权的主体(包括权利主体、义务主体,,各国的相关规定)、探望权的实现方式(包括协议方式、判决方式)、探望权的行使方式(根据不同标准分为:趋向、反向、外向与自由探望;短期与长期探望、定期与不定期探望)、探望权的中止与恢复(中止与恢复的法定理由、作出中止与恢复的主体、形式与程序等相关规定)、探望权的执行(各国有关执行的规定)等基础方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23.9
【目录】:
  • 引言7-8
  • 一、探望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和价值8-16
  • (一) 探望权制度的理论基础8-12
  • (二) 探望权制度的价值12-16
  • 二、探望权制度的基本构架及我国立法的不足16-21
  • (一) 探望权的主体16-17
  • (二) 探望权的实现方式与行使方式17-19
  • (三) 探望权的中止和恢复19-20
  • (四) 探望权的执行20-21
  • 三、对我国现行探望权制度缺陷的反思21-36
  • (一) 探望权的权利义务主体范围过窄,界定不够合理21-26
  • (二) 探望权制度中权利义务不统一,不利于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26-29
  • (三) 对探望权的中止规定过于简单笼统29-31
  • (四) 未明确探望权的权利范围31-32
  • (五) 探望权的强制执行规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32-34
  • (六) 对探望权制度中的“子女”有无成年限制存在疑惑34-36
  • 四、完善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建议36-46
  • (一) 适当扩大与调整探望权权利义务主体范围36-38
  • (二) 在探望权的设立和行使上贯穿维护未成年子女最大利益的原则38-40
  • (三) 用概括和列举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明确中止探望的具体情形40-41
  • (四) 明确界定探望权的权利内容41-42
  • (五) 采取措施,加大对探望权的救济力度42-45
  • (六) 改革探望权纠纷的诉讼程序设置45-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4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韦小敏;由“借腹生子”相关案例引发的若干法律问题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2 张婧;我国探望权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试论我国探望权制度及其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8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3468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f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