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庭寄养协议中的监护权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家庭寄养协议中的监护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福利化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庭寄养成为一种新型的孤残儿童照顾方式,签订家庭寄养协议是家庭寄养关系成立的基础和依据,福利机构代表国家作为被寄养儿童的法定监护人,可以依法将部分监护权委托给寄养家庭代为行使。家庭寄养协议属于监护权委托合同,故协议的主体、客体、对象和内容等方面都受到相关法律法规更为严格的限制,在此范围内的其他事项可由协议主体双方自由约定。家庭寄养协议中关于监护权的具体约定主要包括协议主体的条件、委托的监护权内容和监护不当责任的承担三个方面,基于此三个方面分别体现出的问题是:监护权实际行使主体与协议签订主体不一致;协议中监护权的约定内容缺乏规范;协议中的法律责任概念模糊等。针对以上问题,可以分别从统一行为主体、确立对寄养儿童的人身监护和财产监护的协议内容和明确协议主体的法律责任对其进行完善。最后,还应充分发挥政府本身以及民间团体、专门的第三方监督机构等监督作用,以加强对我国家庭协议中监护权履行的监督力度,从而达到一个运行良好且稳定有序的家庭寄养模式。
【关键词】:家庭寄养协议 监护权 委托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8
- 一、家庭寄养协议中监护权的基本理论8-13
- (一) 家庭寄养协议的性质与要素8-11
- (二) 国内外关于委托监护权的法律规定11-13
- 二、我国家庭寄养协议中关于监护权的具体约定13-15
- (一) 监护权行使主体与合同主体13
- (二) 协议对双方监护权内容的约定13-15
- (三) 协议对监护不当责任的约定15
- 三、我国家庭寄养协议中监护权存在的问题15-17
- (一) 受委托方主体条件不明确15-16
- (二) 协议中监护权的内容缺乏规范16-17
- (三) 协议中法律责任概念模糊17
- 四、我国家庭寄养协议中监护权完善的建议17-21
- (一) 统一行为主体17-18
- (二) 确立人身监护的基本原则18-19
- (三) 增加对财产监护的内容19-20
- (四) 明确协议主体的法律责任20-21
- 五、对家庭寄养协议中监护权履行的监督21-24
- (一) 我国家庭寄养协议中监护权履行的不足之处21-22
- (二) 加强我国家庭寄养协议中监护权履行监督的建议22-24
- 结语24-25
- 参考文献25-28
- 致谢2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凡林;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政策制定的基础[J];社会福利;2002年07期
2 史国山;中英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培训项目在京启动,我国中西部地区孤残儿童有望进入家庭[J];社会福利;2003年07期
3 辛丽;家庭寄养有新规定[J];农村百事通;2004年01期
4 谭明珠;龚厚玲;;大龄儿童家庭寄养[J];社会福利;2006年11期
5 ;家庭寄养:温暖·幸福·安全[J];社会福利;2008年02期
6 李细香;阳海霞;;社会工作介入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的空间[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年02期
7 姚晓文;;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1年05期
8 张露;;家庭寄养研究文献综述[J];法制与社会;2013年14期
9 乔东平;谢倩雯;;中美家庭寄养的比较及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13年10期
10 张芯子琪;;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文献综述[J];改革与开放;2013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晨光;金云霞;;245名农村家庭寄养孤残儿童与福利院机构孤残儿童的适应行为评价[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刘宝成;;开展家庭寄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运城市民政局红岳孟德;家庭寄养:一个值得推广的模式[N];中国社会报;2002年
2 满小欧 李月娥;美国儿童家庭寄养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N];中国社会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刘金光 丁姗;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好在哪里,难在哪里[N];光明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白璐;家庭寄养有家有爱有发展[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5 曹妍 徐晓琨;家庭寄养成俄罗斯孤儿安置主要方式[N];中国社会报;2013年
6 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李贤华;英国儿童家庭寄养法律制度[N];人民法院报;2013年
7 ;家庭寄养的费用由谁来承担?[N];解放日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徐林 通讯员 王锦昌;家庭寄养,,让孤儿自信起来[N];南方日报;2004年
9 记者 潘清;英国友人帮助上海开展“孤儿家庭寄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10 ;家庭寄养势在必行[N];中国社会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满小欧;美国儿童家庭寄养制度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风梅;家庭寄养与集中供养孤残儿童的社会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顾飞;我国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现状与社会工作介入需求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3 余辉;政府主导下的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焦梦如;社会工作视角下孤残儿童在寄养家庭中的需求分析及介入方案[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彭程;我国家庭寄养协议中的监护权研究[D];海南大学;2016年
6 张洪霞;孤残儿童农村家庭寄养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卢时秀;孤残儿童小组家庭寄养模式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8 牛海涛;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9 李艳鸽;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实务探析[D];郑州大学;2012年
10 王丽;社会工作视角下家庭寄养的孤残儿童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家庭寄养协议中的监护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8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368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