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家庭暴力防治法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5 17:10

  本文关键词:家庭暴力防治法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元素,家庭的安宁带来社会的和谐。在现实生活里,家庭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比如家庭暴力。家庭暴力严重危害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利益,甚至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研究家庭暴力,探讨家庭暴力的法律防治,将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这不仅有利于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家庭暴力的防治。 第一部分,家庭暴力的概况。一是介绍家庭暴力的概念,从对国外有关学说的法律分析着手,列举出我国学者对于家庭暴力的概念界定,指出我国在家庭暴力法律概念方面的不足和完善,然后提出了笔者的观点;二是论述家庭暴力的特征,包括行为的隐蔽性、发生的经常性和时间的周期性;三是阐述家庭暴力的原因,包括思想原因、经济原因、制度原因以及社会原因。 第二部分探讨家庭暴力的法律防治。一是论述家庭暴力防治的立法原因,包括强化妇女人权保障和保护弱者权益的需要、向施暴者宣示家庭暴力是违法行为以及为司法介入家庭暴力提供法律依据等三个方面;二是论述国外家庭暴力的法律防治措施,包括民事保护令、可提前防卫行为、证据种类新内容、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等;三是论述我国家庭暴力防治的立法状况,主要从大陆、台湾和香港地区来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论述我国在家庭暴力法律防治方面的不足和完善。一是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阐述我国现行家庭暴力法律防治的不足;二是论述我国家庭暴力法律防治的完善建议,从完善法律制度和构建辅助机制——社会救助体系这两个层面来阐述。
【关键词】: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法律防治 社会救助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3.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前言10-11
  • 一、家庭暴力概述11-22
  • (一) 家庭暴力概念的法律界定11-17
  • 1、国外家庭暴力概念的法律界定11-13
  • 2、我国家庭暴力概念的法律界定13-14
  • 3、学者对家庭暴力概念的法律界定14-15
  • 4、我国家庭暴力概念法律界定的不足与完善15-17
  • (二) 家庭暴力的特点17-19
  • 1、行为的隐蔽性17-18
  • 2、发生的经常性18
  • 3、时间的周期性18-19
  • (三) 家庭暴力的产生原因19-22
  • 1、思想原因19
  • 2、经济原因19-20
  • 3、制度原因20
  • 4、社会原因20-22
  • 二、家庭暴力的法律防治探讨22-30
  • (一) 家庭暴力法律防治的缘由22-23
  • 1、强化妇女人权保障和保护弱者权益的需要22
  • 2、向施暴者宣示家庭暴力是违法行为22
  • 3、为司法介入家庭暴力提供法律依据22-23
  • (二) 国外家庭暴力的法律防治制度23-27
  • 1、保护令23-25
  • 2、认可提前防卫行为25
  • 3、证据新种类25-26
  • 4、侵权损害赔偿制度26-27
  • (三) 我国家庭暴力的防治立法状况及评价27-30
  • 1、大陆地区家庭暴力的防治立法27-29
  • 2、台湾及香港地区家庭暴力的防治立法29-30
  • 三、我国家庭暴力法律防治的不足与完善30-46
  • (一) 我国现行家庭暴力法律防治的不足30-34
  • 1、家庭暴力法律防治实体法上之不足30-32
  • 2、家庭暴力法律防治程序法上之不足32-34
  • (二) 我国家庭暴力法律防治的完善建议34-46
  • 1、完善防治家庭暴力的法律制度35-43
  • 2、构建防治家庭暴力的法律辅助机制——社会救助体系43-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大用;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的若干问题[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万文艺;彭增芬;李凤芝;;丰台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探讨[J];中国民政;2007年06期

3 凌奉云;;探寻建立新势形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新机制[J];衡阳通讯;2007年07期

4 李润华;;县级民政部门如何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J];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2008年11期

5 ;“强制救助”是一种变相收容[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0年08期

6 林闽钢;;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的整合[J];学海;2010年04期

7 朱勇;;湖南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述评[J];中国民政;2006年05期

8 王兴生;;正视问题 进一步做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J];中国民政;2007年04期

9 袁志合;郑淑华;;传媒在社会救助中的角色扮演[J];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2008年10期

10 李文玉;李晓军;;完善机制 多措并举 推动社会救助能力建设上台阶[J];中国民政;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崔凤祥;;金融危机形势下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对策[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2 史册;;完善我国城镇弱势群体社会救助体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3 吕明晓;杨勇;;浙江省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实践探索与理论含义[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晗;;贫困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及控制[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5 侯小伏;;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演进、问题及深化[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6 薛新娅;陈国庆;苗楠;;论儿童虐待的成因与对策[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王洪宇;;关爱“空巢”老人 构建温馨“暖巢”——农村中“空巢”问题的调查与思考[A];江苏老年学研究论文选集(2007-2008)[C];2008年

8 李培林;;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祥孔;白银区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N];白银日报;2008年

2 张翔华 许廉明;禄丰县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N];楚雄日报(汉);2008年

3 记者 朱应儒;金昌社会救助体系日趋完善[N];金昌日报;2008年

4 刘霞 何等强;镇原县政协积极完善社会救助体系[N];陇东报;2008年

5 郭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N];青岛日报;2008年

6 通讯员 沈亚林 刘先进 胡小英 雷刚;英山县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N];黄冈日报;2008年

7 通讯员 刘志非 朱炅 李景波 记者 霍晓丽;怀来 1200万元筑牢城乡社会救助体系[N];河北日报;2009年

8 记者 沙兆华;社会救助体系实现重大转变[N];湖南日报;2009年

9 记者 刘倩;我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N];桂林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杨艾青;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仇志娟;公共治理视角下的灾残人口社会救助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新德;家庭暴力防治法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王远海;社会和谐视角下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曹芬;拉萨市社会救助体系现状分析及完善对策研究[D];西藏大学;2011年

4 曹增v

本文编号:368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368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b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