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贞节观的嬗变与当代婚姻道德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贞节观的嬗变与当代婚姻道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稳则社会稳,而维系家庭的纽带则是婚姻与亲情。贞节观作为一种婚姻道德观念,从产生到如今,历经岁月的变迁,或愚昧、或桎梏、或开放,对各个时代的婚姻和社会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贞节观是随着人类婚姻制度的确立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民主政治的完善,现代社会的贞操观已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它从被强制的规范变成了自主的选择;从单方面的要求变成了两性平等的约束;从生理上的限制变成了爱情的专一 本人拟从贞节观的历史形成和演变过程入手,分析贞节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特征和表现,同时分析现当代婚姻道德中贞节观的种种现象,尝试阐述在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在各种观念理念不断受到冲击、解构及重建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来树立符合社会要求和个人自由发展之正确的贞节观,使婚姻道德在社会伦理道德的框架下,不断丰富内涵和完善自我。 全文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总起介绍了贞节观作为一种性道德,在人类历史上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分析了当前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即第二章。从贞节观的形成,贞节观的内涵及起源,历史中贞节观的演变过程,来详细阐述了贞节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反映。 第三部分即第三章。主要分析了现当代中国婚姻家庭贞节观的变迁,从婚外恋、离异等婚姻现象着手,来研究贞节观在现当代婚姻道德中的表现。 第四部分即第四章。文章中从婚姻道德建设的内容,婚姻道德建设的途径方法,来尝试提出构建和重塑当代婚姻道德的手段和方法。 第五部分为结语,指出在婚姻伦理的渐次变化中,要吸其精华,弃其糟粕,从男女平等的观点出发,互为忠贞,共建和谐贞节之伦理社会。
【关键词】:贞节观 婚姻道德 贞节 伦理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3.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7
- 第一章 绪论7-9
- 1.1 选题目的及其意义7
- 1.2 目前的相关研究7-8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8-9
- 第二章 贞节观的历史嬗变9-23
- 2.1 贞节观的内涵及起源9-11
- 2.2 贞节观的形成11-13
- 2.3 历史中贞节观的演变过程13-23
- 2.3.1 贞节观萌芽于春秋13-14
- 2.3.2 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贞节观14-15
- 2.3.3 隋唐时代的贞节观15-19
- 2.3.4 明清至五四时期贞节观的发展变化19-23
- 第三章 现当代中国婚姻家庭贞节观23-34
- 3.1 现当代中国婚姻家庭贞节观的变迁23-26
- 3.1.1 现代贞节观与传统贞节观的比较23-24
- 3.1.2 婚姻家庭贞节观的变迁及其积极意义24-26
- 3.2 婚姻家庭贞节观的对立面——婚外恋26-30
- 3.2.1 日益严重的"婚外恋"27-29
- 3.2.2 "婚外恋"的伦理思考29-30
- 3.3 离异与婚姻道德观30-34
- 第四章 当代婚姻道德建设的方向34-38
- 4.1 如何构建和重塑现当代婚姻道德34
- 4.2 婚姻道德建设的内容34-36
- 4.3 婚姻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36-38
- 第五章 结语38-40
- 参考文献40-42
- 致谢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凤;;父母子女身份关系确认的法律规制研究——以非婚生子女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2 王薇;;流动人口婚姻家庭的现实把握:粤省个案[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3 李晓宏;;面对离婚冲击波[J];人民文摘;2011年07期
4 ;我流产后,男友不要我了[J];恋爱婚姻家庭(青春);2011年08期
5 赵峗;;重洗婚姻这副牌你愿意吗?[J];家庭科技;2011年08期
6 比邻;;“三隐女”,这些让人又爱又恨的弄潮儿[J];晚报文萃;2011年16期
7 张平;;丈夫为什么喜欢和别的女性网聊[J];人人健康;2011年16期
8 武航宇;;努尔哈赤时期的民事法律制度考析——以《满文老档》为中心展开的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钟新;;“中国式离婚”背后的辛酸和无奈[J];政府法制;2011年21期
10 唐演;;发妻举报:“准院士”挪公款包养三情妇[J];恋爱婚姻家庭(纪实);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璇;;论中国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地位[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姜乾金;;和谐婚姻=“爱”+“适应”——压力系统模型的和谐婚姻宣传指南[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辛nr;;从关键词和流行语看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婚姻家庭的变化[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姜乾金;;压力系统模型-解读婚姻[A];2011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张跃;代世萤;;《司岗里》传说与佤族婚姻家庭形态[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6 宋大敏;;试论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自我解放[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李增庆;魏莉;闵汉珍;刘筱娴;;婚姻家庭冲突与婚姻危机的影响因素[A];中南六省性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暨湖北省性学会第二届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程小丽;;扫描“80后”离婚状况[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金石;;论财产占有与婚姻家庭的演变[A];民族学研究第二辑[C];1981年
10 赵彦;;新加坡华人青年婚姻家庭状况调查与分析[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见良;婚姻家庭案的新特点及应对机制[N];江苏法制报;2006年
2 聂景春;婚姻家庭的另类诠释[N];中国邮政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蔡敏;离婚率攀升 婚姻家庭指导师走红[N];经济参考报;2006年
4 本报高级记者 伏桂明;婚姻解压不妨试试“年审制”[N];沈阳日报;2010年
5 周欣;婚姻“保鲜”须循规[N];保健时报;2005年
6 记者 张咏梅;培养更多更专业的婚姻家庭咨询师[N];北京人才市场报;2010年
7 记者 王阿敏;婚姻家庭问题让信访女性“满腹委屈”[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8 ;法律如何让婚姻家庭更和睦[N];工人日报;2010年
9 记者 刘琼;企业家:向婚姻学管理[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10 关力;婚姻家庭咨询师[N];工人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南;中越跨境民族婚姻家庭习惯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王跃生;1930-1990:华北农村婚姻家庭变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林葆先;中国婚姻法的伦理审视[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丽萍;理想、女性、习俗[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举;性与秦汉社会[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丁桂芳;哈尼族奕车人爱情与婚姻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7 赵万智;存“异”求“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穆红琴;山西省永济县家事审判实践变迁及启示[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9 黄霜;华裔美国人的异族婚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卡佳图;论马里夫妻制的改革[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宏飞;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婚姻家庭的发展变化[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董海英;恩格斯婚姻家庭观及其对解决当代中国婚姻家庭问题的价值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3 张营;中国东部农村婚姻支付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毛秀爱;社会工作介入婚姻危机人群的可行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5 杨侠;实践关系视野中的婚姻信任危机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黄蕾;1949年10月至2010年中国大陆婚姻家庭史研究发展[D];扬州大学;2011年
7 肖强;婚戒、婚姻策略与中国家庭结构变动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8 贺文洁;新中国女性婚姻家庭权利规制变迁[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贺路;婚姻支付中家庭策略向个人策略的转向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聂其慧;农村场域中婚姻支付行为的传承与变化[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贞节观的嬗变与当代婚姻道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4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37451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