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第三者侵害配偶权的民事责任
本文关键词:论第三者侵害配偶权的民事责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健全,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层面发生了观念性的和结构性的改变。表现在婚姻家庭领域里,各种过去难以理解的新现象已逐渐步入了社会生活舞台的中央,影响着人们的婚姻观念和婚后生活。人们对于婚姻家庭不再满足于生活的相互扶助,更追求精神上的愉悦。这为第三者插足其间提供了生存空间。但我国现行法律对第三者侵害配偶权制度尚无明确规定和完善的权利保护机制。当第三者侵害配偶权时,受损配偶一方的利益难以得到相应的法律救济。因此,在立法中确立第三者侵害配偶权制度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我们应在法律的层面予以重视和合理规范调整,使这种暂时的社会失范现象在更高的法律层次上实现整合。 我国新《婚姻法》并未明确规定第三者侵害他人配偶权并因此引起离婚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的原因在于:首先,第三者的身份如何界定尚未争论清楚。一般而言,对于重婚、姘居中的第三者,特征比较鲜明,身份易于确定。但是,街头巷尾评议的社会意义上的“第三者”是一个社会现象,概念的外延与内涵都难以确定。在现实生活中,第三者的情况非常复杂,对第三者的认定较为困难,法律不能对一个内涵和外延在客观上都较为模糊的主体强行认定并追究责任。由此,本文试图进一步界定清楚这一概念,为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提供一定帮助。第二,配偶权在我国是颇具争议的一项权利。我国立法上并未明确规定配偶权及其保护制度,但在司法实践中,侵害配偶权问题却日益突出,尤其以本文欲讨论的第三者插足他人家庭案件表现得尤为明显。笔者认为值得欣喜的是,尽管“配偶权”词仍未明确出现在2001年新修订的《婚姻法》的条文之中,但新增设了若干项夫妻之间特有的身份权利和义务规定(新《婚姻法》在第一章总则和第三章家庭关系中列举出了配偶权的具体内容),这证明了配偶权的若干主要内容已得到了法律的确认,新《婚姻法》已对配偶权加大了保护的力度。然而,我国有关“配偶权”实质内容及其保护途径的规定仍存在空白和缺陷,亟待完善。对此,笔者通过对国外及香港地区的立法司法考察,提出自己的拙见,以图对我国的配偶权及其侵权行为有一个较完整的把握,期望为我国今后的民事立法提供一种思路。 本文共分五部分,约20000字。 第一部分提出追究第三者侵害配偶权民事责任的意义所在,并进一步明确界定了本文中“第三者”、“配偶权”等基本概念。 第二部分通过对发生于我国的真实案例剖析,阐述了有关配偶权的基本问题,具体包括我国关于配偶权的立法现状、配偶权的性质及配偶权的具体内容等。 第三部分笔者通过对比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有关配偶权的规定,试图找出在追究第三者侵害配偶权的民事责任方面值得我国借鉴之处。 第四部分则系统阐述了第三者侵害配偶权的民事责任,包括追究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该责任的构成要件、承担责任的范围及方式等。在这部分的最后就“第三者”侵害配偶权民事责任的立法完善方面建议提出笔者拙见。 第五部分为结语,系统总结本文阐述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第三者 配偶权 侵权损害赔偿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3.9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7
- 一、导论7-10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7-8
- (二) 相关概念界定8-10
- 1. 第三者8-9
- 2. 配偶权9-10
- 二、配偶权问题综述10-16
- (一) 有关“配偶权”的典型案例剖析10-11
- (二) 我国有关"配偶权"的立法现状11-13
- (三) 配偶权的性质界定13-14
- (四) 配偶权的具体内容14-16
- 三、国外及香港地区的相关立法及司法考察16-21
- (一) 英美法系16-17
- 1. 美国16
- 2. 英国16
- 3. 香港地区16-17
- (二) 大陆法系17-18
- 1. 法国17
- 2. 德国17
- 3. 瑞士17-18
- 4. 日本18
- (三) 比较分析18-21
- 1. 关于夫妻权利义务的内容19
- 2. 关于对受害配偶的救济19-20
- 3. 值得我国借鉴之处20-21
- 四、关于“我国第三者侵害配偶权民事责任”的立法探讨21-26
- (一) 追究第三者侵害配偶权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21
- (二) 第三者侵害配偶权的民事责任21-23
- 1. 第三者承担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21-22
- 2. 第三者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与范围22-23
- (三) “第三者”侵害配偶权民事责任的立法完善建议23-26
- 1. 实体法层面:规定完整的配偶权保护制度23-24
- 2 程序法层面:完善举证、取证制度24-26
- 五、结语26-27
- 参考文献27-28
- 致谢28-2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匡奕;;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民事责任的构想[J];知识经济;2011年14期
2 胡伟东;;医疗纠纷在民事责任认定及其相关法律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5期
3 李永;张驰;;第三者插足侵害配偶权的民事责任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5期
4 耿利航;;证券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功能质疑[J];法学研究;2010年06期
5 王盈超;;违反强制缔约义务之民事责任分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6 白彦萍;;“克隆”银行卡纠纷民事责任的认定[J];价值工程;2011年21期
7 周金菁;;试论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基本问题[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7期
8 白朝贤;;我国会计法律责任制度及完善措施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7期
9 林娟;;药品不良反应的民事责任和救济制度探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8期
10 赵涟漪;;论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J];沈阳干部学刊;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进光;;证券欺诈民事责任制度研究[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2 蒋尧明;;上市公司财务预测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责任若干问题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曾长佑;陈敏;;预防接种副反应民事法律责任浅析[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七卷(预防医学分卷)[C];2005年
4 邓晓敏;;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5 郭显刚;;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中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分析[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6 张蕊;;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及其抗辩[A];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殷之杰;周吉高;鞠恒;;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特殊侵权的无过错民事责任及追偿权[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8 党江舟;莫神星;;从玉林大气污染损害赔偿案,谈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追究[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9 裴媛媛;;水污染侵权民事责任归责原则比较研究[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10 曾智;杨悦;;药害事件中制药企业和医疗机构的民事责任研究[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尧宇 刘永刚;明星代言虚假广告应承担民事责任[N];江苏法制报;2009年
2 杨欣;急诊中漏诊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3 山东星河泰律师事务所 纪文军;谈证券市场民事责任的缺失[N];证券时报;2009年
4 郭松民;“配偶权”恐难达到追责“小三”的目的[N];法制日报;2010年
5 宋志红;民事责任“被替代”的表现及危害[N];光明日报;2010年
6 江西中医学院药事管理学教授 宋民宪;药品说明书的民事责任解析[N];医药经济报;2009年
7 蒋军伟;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与民事责任的承担[N];江苏经济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张伟勋;企业退市不清算须承担民事责任[N];中国贸易报;2009年
9 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宋一欣 律师;“老鼠仓”民事责任尚需探讨[N];中国证券报;2009年
10 胡冬寒 温大庆 侯一兵;深圳市规定出租屋发生安全事故业主负民事责任[N];中国改革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彦辉;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翁晓健;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责任之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3 杨少南;证券侵权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4 丁海俊;私权救济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5 李志强;破产管理人民事责任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凌祁漫;公司设立法律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李克武;公司登记法律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刘国祥;医疗过失民事责任[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9 麻锐;经济犯罪法律责任论纲[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陈泽桐;破产管理人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莹;论第三者侵害配偶权的民事责任[D];南京大学;2011年
2 万晓庚;证券欺诈民事责任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3 许华荣;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民事责任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海艳;论公司董事与董事责任[D];安徽大学;2005年
5 赵晶贤;论国际环境损害的民事责任[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6 商红霞;惩罚性赔偿引入我国民事责任体系的思考[D];山东大学;2007年
7 吴柯;论我国独立董事的民事法律责任[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8 张宇;会计师事务所对第三人民事责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王艳红;论操纵证券市场行为民事责任——以责任构成和责任实现为中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10 杨珊;证券市场操纵法律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论第三者侵害配偶权的民事责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379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