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我国婚姻登记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9 21:17

  本文关键词:我国婚姻登记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婚姻法是婚姻法家庭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生活,婚姻登记制度作为婚姻法的一项重要的制度,更是对每一个步入婚姻殿堂的人,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对我国婚姻登记制度展开深入的理论研究,能对婚姻法的的不断完善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随着我国现行《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的广泛适用,结婚、离婚登记程序更加简化,为婚姻登记当事人草率结婚、随意离婚提供了可能,对我国现代家庭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导致了婚姻的信任危机问题加剧。如果继续采用现行的婚姻登记制度,将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也将不能很好的保护婚姻家庭中妇女及儿童的利益。旨在通过对不同国家与地区关于婚姻登记制度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为完善我国婚姻登记制度提供参考。 婚姻登记制度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婚姻登记制度主要包括结婚登记制度和离婚登记制度,目前采取单一的登记制。我国婚姻登记制度经历了登记发展妥协阶段、严格登记阶段和登记可补办三个阶段,目前处于登记可补办阶段。我国婚姻登记制度的本质是国家公权力对私权领域的介入,虽然我国现行婚姻登记制度具有形式审查的功能、效力确认的功能及公示公信的功能,但是也因为婚检制度不够完善、缺乏结婚公告制度、对事实婚姻的介入过为严格、取消了离婚审查期等,使得我国婚姻登记制度基本不能满足现实生活中的需要,也不能完成婚姻登记的使命。婚姻自由原则是我国婚姻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现行婚姻登记制度把这一原则贯彻得比较彻底,但在事实婚姻的规定上却并没有真正贯彻婚姻自由原则,限制了婚姻自由的范围。离婚不仅仅是个人私事,其效力将会对当事人、子女和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宽松的登记离婚制度不利于保护弱势一方和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为完善我国的婚姻登记制度,提出了完善婚检制度、建立婚姻登记公告制度、完善事实婚姻之规定、设立登记离婚请求权的限制期、设立登记离婚考虑期、对离婚协议进行实体审查等具体措施。
【关键词】:婚姻登记制度 结婚登记 离婚登记 事实婚姻 婚检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3.9;D922.18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0-11
  • 1.1.1 选题背景10-11
  • 1.1.2 选题意义11
  • 1.2 文献综述11-15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5-17
  • 第2章 我国现行婚姻登记制度的功能及本质分析17-27
  • 2.1 我国婚姻登记制度的现状及发展过程17-21
  • 2.1.1 我国婚姻登记制度的内涵17-19
  • 2.1.2 我国婚姻登记制度的现状19-20
  • 2.1.3 我国婚姻登记制度的发展过程20-21
  • 2.2 我国婚姻登记制度的功能与意义分析21-23
  • 2.2.1 我国婚姻登记制度的功能分析21-22
  • 2.2.2 我国现行婚姻登记制度的意义分析22-23
  • 2.3 我国现行婚姻登记制度的本质分析23-27
  • 2.3.1 我国婚姻登记行为的性质分析23-24
  • 2.3.2 我国现行婚姻登记制度的本质24-27
  • 第3章 我国现行婚姻登记制度之反思27-35
  • 3.1 我国现行结婚登记制度之反思27-31
  • 3.1.1 从强制婚检制度到自愿婚检制度27-29
  • 3.1.2 不采用结婚公告制度之反思29
  • 3.1.3 事实婚姻相关规定之反思29-31
  • 3.2 我国现行登记离婚制度之反思31-35
  • 3.2.1 我国现行登记离婚制度程序之反思31-33
  • 3.2.2 我国现行登记离婚制度的危害33-35
  • 第4章 我国现行婚姻登记制度的完善35-41
  • 4.1 完善我国结婚登记制度35-38
  • 4.1.1 完善自愿婚检制度的对策35-36
  • 4.1.2 建立结婚登记公告制度36-37
  • 4.1.3 健全事实婚姻制度37-38
  • 4.2 完善我国离婚登记制度38-41
  • 4.2.1 设立登记离婚请求权的限制期39
  • 4.2.2 设立登记离婚考虑期39-40
  • 4.2.3 对离婚协议进行实体审查40-41
  • 结论41-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48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薇;非婚同居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婚姻登记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8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3798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3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