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家庭成员间遗弃行为之定性研究——王益民等遗弃案之分析
本文关键词:非家庭成员间遗弃行为之定性研究——王益民等遗弃案之分析
【摘要】:本文以王益民等遗弃案切入,对我国刑法中的遗弃罪作了深入探讨。通过叙述遗弃罪的立法沿革,本文认为我国刑法中的遗弃罪是指家庭成员间的遗弃,而不包括非家庭成员间的遗弃,更不能包括不履行救助义务的遗弃行为。本文通过对遗弃罪的分析,提出了在语义解释与沿革解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沿革解释应当优于语义解释的原则。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遗弃 扶养义务 法律解释
【分类号】:D923.9
【正文快照】: 在1979年刑法中,遗弃罪属于妨害婚姻、家庭罪,因而这里的遗弃是指家庭成员间的遗弃,对此并无异议。但在1997年刑法修订以后,刑法取消了妨害婚姻、家庭罪的章名,将其所辖之罪归并入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在这种情况下,遗弃罪是否可以扩大至包括非家庭成员间因职务、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轶;;刑罚目的的实现与缓刑、减刑、假释立法的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何俊;;论合同诈骗罪[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陈银珠;;刑法解释的立场选择:客观解释论之提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4 温文治,陈洪兵;对重婚罪的重新解读——兼对妨害婚姻、家庭罪整体搬迁之利弊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赵拥军;;在规则冲突中寻求生命权紧急避险的支撑——以“大多数”语境下的行为功利主义为标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6 李凌;;结合犯替代包容犯与转化犯的立法可能性探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邱威,杨书立;论片面共同正犯[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8 龚红卫;;嫖宿幼女罪应重新置于强奸罪条款[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尚国萍;岳红强;;论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胡乙;;完善我国赌博罪立法构想[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本谦;;传统刑法学理论的尴尬(Ⅰ)——面对许霆案[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桑本谦;;传统刑法学理论的尴尬(Ⅱ)——面对梁丽案[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熊姝丹;;浅析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完善[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4 熊路;;论《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对职权的规定——基于立法学和检察学的双重视角[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5 毛元学;;无罪羁押者能否成为脱逃罪主体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6 郭勇;;浅论转化型抢劫[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7 陈勇;;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8 陈灵;;刑法中概念不确定性的原因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9 周绍强;张玲玲;;夫妻财产制度的性质问题探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汪习根;;论和谐司法[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林;危险犯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邓多文;论刑法的合理性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红昌;论财产罪中的占有[D];武汉大学;2011年
10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t樥,
本文编号:668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668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