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同居的法律调整
本文关键词:论同居的法律调整
更多相关文章: 同居 非婚同居 婚内同居 婚外同居 法律调整
【摘要】:同居在婚姻法中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将成为婚姻法上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研究课题。但是我国目前学术界尚未对同居问题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论述。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对同居案件的逐步涉及,对同居的概念、类型、内容和后果等进行法律上的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故本文尝试通过婚姻家庭的视野对同居做一个全面、详尽的界定和论述,从而对完善我国婚姻家庭法就不同类型的同居问题的法律调整提供一些参考与建议。 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本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同居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同时也暴露了我国现有法律对调整各类同居现象的不足和滞后。笔者认为法律的天平不应因道德或其他因素而偏向任何一方。对同居问题的全面系统的法律调整是关系着人权的保护和社会秩序的稳定的重要方面,是婚姻家庭法发展的大势所趋。 文章的第二部分从同居的基本问题入手进行论述。首先从语义、性质和法律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同居的内涵作了概述。其次依据不同的标准将同居分类:根据同居主体的构成可分为广义的同居与狭义的同居;根据同居主体的身份可分为非婚同居、婚内同居和婚外同居;根据同居的时间又可分为长期固定的同居和临时不固定的同居。层层相扣,,丝丝入里,尝试将同居较完整地展现于读者之前,为下文的深入分析抛砖引玉。最后从同居与婚姻家庭法的深厚渊源引出本文欲将同居纳入婚姻家庭法的调整的观点。 文章的第三部分是关于对非婚同居法律调整的论述。笔者首先阐述了非 婚同居实质上是传统仪式婚的遗留问题、新时代新观念激发的时代潮流和鳃 寡中老年人无奈选择三种产物的混合体,其虽是对传统婚姻家庭模式的冲 击,却不是也不该是法律明令禁止的“异端”。非婚同居者的基本权益仍应 受到法律的保护。其次介绍了非婚同居在国内外的法律体系中的现有地位, 并通过对外国法的借鉴对非婚同居的可能产生的问题,如财产、子女等的法 律调整体系提出初步的设想。 文章的第四部分是关于婚内同居义务的论述。就分析当前学术界对夫妻 同居义务立法的两类截然相反的观点,笔者认为于婚姻法中增设同居义务是 现实的迫切要求,更是完善婚姻家庭法的必然。究其原因,笔者从同居义务 在中外法制史上的发展历程和现代各国对同居义务的立法经验展开论证,并 特别强调夫妻同居义务是夫妻对维护婚姻共同体的义务体现,反驳了反对设 置夫妻同居义务的诸观点,证明同居义务的立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文章的第五部分是关于完善对婚外同居法律调整的论述。原则上笔者对 违反一夫一妻制的婚外同居行为持坚决的否定态度。具体内容上,本部分主 要是从婚外同居的三种表现形式(重婚、通奸与娇居)入手,逐一就其各自 的内涵、特征和法律对其规范的力度等深入论述。并就目前我国的法律对违 反一夫一妻制的行为的规范的不足之处(如“娇居”行为的社会危害极大而 法律的调整力度又十分有限、受害方对婚外同居行为提出损害赔偿而法律依 据不足等问题),笔者对此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关键词:同居、非婚同居、婚内同居、婚外同居、法律调整
【关键词】:同居 非婚同居 婚内同居 婚外同居 法律调整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D913.9
【目录】:
- 目录6-8
- 序言8-10
- 第一章 同居的基本问题10-18
- 一.同居的涵义10-11
- 二.同居的分类11-16
- 1.广义上的同居与狭义上的同居11-14
- 2.非婚同居、婚内同居和婚外同居14-15
- 3.长期固定的同居与临时不固定的同居15-16
- 三.同居与婚姻家庭的关系16-18
- 第二章 非婚同居18-33
- 一.非婚同居的历史发展18-19
- 二.非婚同居的性质及产生原因19-21
- 1.非婚同居的性质19-20
- 2.非婚同居产生的原因20-21
- 三.非婚同居的有关规定21-26
- 1.非婚同居在传统观念上的定位21
- 2.我国法律对非婚同居的法律规定21-25
- 3.其他国家对非婚同居的法律规范25-26
- 四.对非婚同居法律调整的可行性与必要性26-28
- 1.对非婚同居法律调整的可行性26-27
- 2.对非婚同居的法律调整的必要性27-28
- 五.非婚同居法律调整的构想28-33
- 第三章 婚内同居33-42
- 一.婚内同居的概述33-36
- 1.当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33-35
- 2.婚内同居的内涵35-36
- 二.“婚内同居义务”设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36-39
- 三.设置同居义务的立法前瞻39-42
- 第四章 婚外同居42-55
- 一.婚外同居的概述42-49
- 1.重婚42-45
- 2.通奸45-47
- 3.姘居47-49
- 二.有关婚外同居几个问题的思考49-55
- 1.是否重新界定“重婚罪”49-50
- 2.离婚损害赔偿的提出是否以离婚为条件50-51
- 3.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是否应包括“通奸”51-53
- 4.能否向第三人请求损害赔偿53-55
- 后记55-56
- 参考文献56-60
- 致谢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欣;非婚同居,在法律门外徘徊[J];法律与生活;2003年07期
2 刘伟涛;;非婚同居现象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年34期
3 胡胜;;浅论非婚同居财产纠纷法律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0年04期
4 王金利;朱强;李益;;事实婚姻和非婚同居之比较[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编辑导读[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王井余;;非婚同居之立法必要性[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01期
7 王丽萍;;非婚同居法律规制价值分析[J];学术交流;2010年05期
8 张莉丽;;浅谈非婚同居法律规制研究[J];才智;2011年18期
9 李玉潮;;新型婚姻家庭争议法律解决机制研究[J];黑河学刊;2010年01期
10 赵新燕;赵伟初;;试论非婚同居[J];法制与社会;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以升;;论法律调整之外的中性行为[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2 解岩沁;;关注丧偶老年人婚姻是全社会和家庭的责任[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孟庆瑜;;论循环经济的法律调整机制[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4 王权典;屈家树;高敏;;再论自然保护区立法诸问题——兼评《自然保护地法》与《自然保护区域法》之草案稿[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5 于莹;;信用缺失的现实根源及其法律调整[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6 贾爱玲;;公法与私法融合的法律调整模式——环境管理中经济刺激手段的运用[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7 王勉青;;我国专利权滥用法律调整的规定性[A];专利法研究(2006)[C];2007年
8 湛迎春;;当前医疗改革背景下医患关系的法律调整[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9 李季;苗地;;用法律调整计算机犯罪的几点建议[A];第六次全国计算机安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1年
10 滕喜德;;浅议老年人再婚[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飞;禁止非婚同居于法无据[N];广西政法报;2004年
2 王正国 本报记者 黄迪;非婚同居难保障 协议结婚免纠纷[N];齐齐哈尔日报;2009年
3 陆国良;浅析非婚同居的法律救济[N];江苏经济报;2009年
4 江苏中坚汇律师事务所 汤道平;预付消费的法律调整[N];江苏法制报;2011年
5 李勇;非婚同居权利受损 勿抱怨法律[N];检察日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陈丽平;“冷暴力”应否由法律调整分歧明显[N];法制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潘从武;非婚同居遭“家暴”也受保护[N];法制日报;2009年
8 黄小莉 杨朵朵;老年人非婚同居的“隐患”[N];中国老年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刘建;精神赡养应纳入法律调整范畴[N];法制日报;2010年
10 虞城县人民法院站集法庭法官 李军;当前农村同居纠纷增多的原因及对策[N];商丘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阚凯;非婚同居的法律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王薇;非婚同居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陈志英;宋代物权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孟庆瑜;分配关系的法律调整[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刘冰雪;清代丧葬法律与习俗[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程南;经济法理论的反思与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李康;二元股权结构下公司行为与股东利益的法律经济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9 连金英;公司集团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夏利民;论财团法人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莉;论同居的法律调整[D];四川大学;2004年
2 李湘蓉;论非婚同居的法律调整[D];湘潭大学;2011年
3 王冠一;非婚同居的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胡胜;非婚同居财产纠纷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莹;武海霞、洪竹青非婚同居债权债务纠纷案的法律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6 林大海;我国非婚同居的立法构想[D];延边大学;2010年
7 龚泽勇;非婚同居关系中女性权益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徐卫国;非婚同居的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蒋毅颖;论非婚同居及其法律规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杨娜;论非婚同居者的权利保护[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84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684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