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金融衍生品是金融市场的高端产品,是随着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基础金融市场的壮大而发展来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品伴随着金融自由化、宽松监管政策及信息技术的进步,获得了空前发展。但是,伴随着金融衍生品的繁荣发展,相应的金融衍生品监管却没有同步发展,这直接导致金融衍生品的正面效应不能充分发挥,也无法有效抑制其负面效应带来的影响,使得金融衍生品的系统性风险大增,给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美国长期资本公司危机、日本住友事件1、巴林银行倒闭事件2及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等一系列与金融衍生品相关的恶性事件,一次次地敲响了世界各国金融衍生品监管部门的警钟。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研究如何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对维护我国金融安全,提升我国金融市场在全球的战略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上述思路,本文拟分为导论、正文、结语三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选题的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 第二部分正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是对金融衍生品及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概述。包括金融衍生品的概念、分类、功能和作用;对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概述,并分别对美国、英国和日本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了详细介绍。 第二章是研究金融衍生品的风险与监管。包括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对金融衍生品的六类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对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体系从政府、交易所、期货公司和投资者四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对金融衍生品的三个风险案例进行了分析,分别是中国的上交所创设权证案例、香港的中信泰富巨亏案例和美国的金融衍生品引发的金融危机案例。通过对各个案例详细的发展过程进行叙述,并从中得到相应的启示,这都是研究金融衍生品监管最好的素材。 第三章是研究国际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的比较。首先对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从监管主体和监管权限两个纬度的分类进行概述。分别对美国、英国和日本三个国家的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进行了详细介绍。对各国监管的政府组织、自律组织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对国际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做了详细对比分析。 第四章是对金融衍生品监管进行了法经济学分析,具体包括:金融衍生品的市场失灵,从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冲三个方面介绍了金融衍生品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其中的逻辑,并阐述了金融衍生品市场失灵对社会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融衍生品监管的必要性,正是由于市场失灵导致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是必须的;其次对金融衍生品监管的目标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中国金融衍生品创新中的制度效率进行了分析,主要在交易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经过本章分析,我们基本明确了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的效用。 第五章是对中国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的演变和现状进行了研究。从1980年开始,将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历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其次,对中国金融衍生品的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介绍了当前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架构,分场内和场外两个层面介绍了现状,并且对国有企业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监管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中国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这是完善监管制度的基础。 第六章是本文最重要的部分,是研究中国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的完善。在本章创新地提出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多层次协调监管制度”,首先对多层次协调监管制度进行了概述;然后,对多层次协调监管制度中政府监管的过渡模式和目标模式进行了分别深入探讨,并对中国创新金融衍生品的上市机制进行了研究,也对未来推出产品的次序提出了建议;其次分别从交易所和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对交易主体和中介主体的监管提出了完善的建议;最后对中国金融衍生品监管的立法提出了完善建议。 第三部分为结语,归纳总结本文的观点结论。 通过对本文的研究,笔者认为,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是金融体系和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结合领域,是非常值得从法经济学视角来研究的一类监管制度。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 金融监管 金融衍生品监管 法经济学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281;F832.1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3
- 绪论13-26
- 一、选题意义13-15
- 二、文献综述15-24
- 三、研究主题与研究方法24-26
- 第一章 金融衍生品与金融衍生品市场26-49
- 第一节 金融衍生品26-33
- 一、金融衍生品的概念26-27
- 二、金融衍生品的分类27-30
- 三、金融衍生品的功能30-32
- 四、金融衍生品的作用32-33
- 第二节 金融衍生品市场33-39
- 一、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概况33-36
- 二、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概况36-37
- 三、英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概况37-38
- 四、日本金融衍生品市场概况38-39
- 第三节 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39-49
- 一、中国权益衍生品市场39-42
- 二、中国利率衍生品市场42-46
- 三、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46-49
- 第二章 金融衍生品的风险与监管49-64
- 第一节 金融衍生品的风险49-52
- 一、金融衍生品风险类型49-51
- 二、金融衍生品风险特点51-52
- 第二节 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体系52-54
- 一、政府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监管52-53
- 二、交易所对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53
- 三、经纪公司对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53
- 四、投资者对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53-54
- 第三节 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案例54-64
- 一、中国案例:上交所权证创设制度的失败54-57
- 二、香港案例:中信泰富在外汇衍生品上的巨亏57-59
- 三、美国案例:金融衍生品引发的金融危机59-64
- 第三章 国际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比较64-74
- 第一节 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概述64-65
- 一、按监管主体划分:政府监管与自律监管64
- 二、按监管权限划分:统一监管与多头监管64-65
- 第二节 美国的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65-69
- 一、美国金融衍生品的政府监管65-66
- 二、美国金融衍生品的自律监管66-67
- 三、美国金融衍生品监管的问题67-69
- 第三节 英国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69-70
- 一、英国金融衍生品的政府监管69
- 二、英国金融衍生品的自律监管69-70
- 第四节 日本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70-71
- 一、日本金融衍生品的政府监管70-71
- 二、日本金融衍生品的自律监管71
- 第五节 国际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比较71-74
- 一、多头监管模式的特点71
- 二、统一监管模式的特点71-72
- 三、各国监管制度比较72-74
- 第四章 金融衍生品监管的法经济学分析74-86
- 第一节 金融衍生品的市场失灵74-78
- 一、垄断与金融衍生品监管74-75
- 二、外部性与金融衍生品监管75-76
- 三、信息不对称与金融衍生品监管76-77
- 四、金融衍生品市场失灵对社会的危害77-78
- 第二节 金融衍生品监管的法经济分析78-86
- 一、交易成本理论综述78-80
- 二、金融衍生品风险转嫁效应分析80-81
- 三、金融衍生品价格发现效应分析81-82
- 四、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成本收益分析82-86
- 第五章 中国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的演变及现状86-99
- 第一节 中国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的演变86-88
- 一、混业监管时期(1980 年—1992 年)86
- 二、分业监管体系初步建立时期(1992 年—2004 年)86-87
- 三、分业监督体系逐步成熟时期(2004 年至今)87-88
- 第二节 中国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的现状88-96
- 一、中国金融衍生品监管的架构88-90
- 二、中国场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90-91
- 三、中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91-93
- 四、对国有企业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监管93-96
- 第三节 中国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96-99
- 一、金融衍生品监管与金融衍生品创新不协调96
- 二、多头分业监管导致部分职能交叉、监管效率低下96-97
- 三、金融衍生品的行业自律监管亟待加强97
- 四、金融衍生品监管的法律体系亟待完善97-99
- 第六章 中国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的完善99-118
- 第一节 中国金融衍生品多层次协调监管制度概述99-103
- 一、中国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完善的目标99-100
- 二、中国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完善的原则100-102
- 三、中国金融衍生品多层协调监管的架构102-103
- 第二节 中国金融衍生品监管法律体系的完善103-105
- 一、明确适度发展金融衍生品的立法理念103
- 二、尽快制定《金融衍生品交易法》103-105
- 三、建立完整配套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法律法规105
- 四、通过建立金融法庭切实发挥司法救济功能105
- 第三节 中国金融衍生品政府监管的完善105-110
- 一、过渡模式:在现有多头政府监管基础上建立协调机制106-107
- 二、目标模式:建立金融衍生品市场统一的政府监管主体107-108
- 三、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战略108-110
- 第四节 中国金融衍生品自律监管的完善110-113
- 一、交易所自律监管的完善110-112
- 二、行业协会自律监管的完善112-113
- 第五节 中国金融衍生品交易主体和中介机构监管的完善113-118
- 一、中国金融衍生品交易主体监管的完善113-116
- 二、中国金融衍生品中介机构监管的完善116-118
- 结论118-120
- 参考文献120-126
- 致谢126-12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志斌,游小列;当代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及在我国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5年16期
2 高占军;刘菲;;中国利率衍生品市场前瞻[J];银行家;2007年05期
3 程华;;权证:股权分置改革中的新探索[J];财会通讯;2006年03期
4 徐孟洲,葛敏;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初探[J];成人高教学刊;2003年05期
5 徐萍;;发展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若干建议[J];对外经贸财会;2006年06期
6 张玉智;政治、法治、德治:期货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J];当代法学;2003年10期
7 洪治纲;;国际金融衍生品监管法基本原则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8 薛智胜;马淑亚;;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的法律困境解析[J];法学杂志;2008年04期
9 罗豪才;毕洪海;;通过软法的治理[J];法学家;2006年01期
10 顾功耘;;金融衍生工具与法律规制的创新[J];法学;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小舟;[N];金融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任壮;我国商业银行兼营投资银行业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2 申隆;中国股票市场制度下的投资者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严萍;国内企业投资金融衍生品的风险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4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394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