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全球化下银行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金融全球化下银行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论文系以研究当前中国大陆金融监管之法律制度。在金融国际化与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下,探讨中国大陆金融体制能否满足当前经贸发展需要,其监管之法律制度能否维持当前金融体系有效运作,以及能让金融创新顺利发展,同时能有效规范内外资金融机构,维持金融内外稳定,避免金融危机发生及受波及。 实证分析证明,金融发展促进了人均所得的增加、实物资本积累和经济效率的提高。金融服务与监管水平的提升,促进经济成长,既保护存款者与消费者,也促进金融业合理竞争,也维持金融业之稳定。面对金融全球化趋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均采取解除国内金融管制立法,同时开放资本流动及金融机构之国际化,并促进金融政策协调与金融运行规则的国际化。但金融自由化与全球化也加大客户、金融业与经济的风险,也增加金融监管复杂度,提高金融政策自主难度,也扩大金融风险产生的范围、传播速度与频率。 亚洲金融风暴最早始于泰国,虽然与国际投机客的恶性炒作有关,但是基本经济结构失调、金融市场开放但监管不周,加上泡沫经济,才是金融危机发生的主因。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与泰国体制类似,因此因果相同。南韩政府、财团与金融机构关系密切,因财团扩张太快,生产过剩,在不景气中,纷纷宣告倒闭,金融机构亦因呆帐使得问题频传,以致韩币大幅的贬值、股市重挫。东亚各国因体制缺陷,加上国际货币体制不完备,且国际汇率变化难料,加上缺乏国际金融风险预警体系,现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无法有效维持稳定,加上IMF援助方式僵化,难以力挽狂澜。 为维持国际金融稳定,设立国际货币基金(IMF),透过摊额与融资,维持汇率稳定。成立国际清算银行(BIS),进行中央银行间清算工作,以及筹组巴塞尔委员会针对跨国银行提出监管原则与最低资本要求。组建世界贸易组织(WTO),有效降低关税及非关税贸易障碍,同时透过谘商,以渐进方式要求各国,逐步开放包含金融业的服务业。巴塞尔委员会制订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以因应亚洲金融危机后之金融监管要求,供各国参考实行,以提升各国因应风险能力。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主要内容包括“最低资本需求”、“监理审查程序”及“市场纪律”等三大支柱。美国采双轨两阶段实施,大型核心银行及国际往来密切银行,应于2007年1月1日实施,其余小型、地方行金融机构准予延后。德国、台湾、香港及英国均按新协议逐步修改金融监管体制、但实行新资本与风险计算方法标准各异。 中国大陆自1978年后,逐步建立现代化分业经营之金融体系及监管制度,2003年后实行人民银行执行中央银行政策,金融监督委员会和证券监督委员会及保险监督委员会进行金融监管。中国大陆监管制度方面: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实行两步走和双轨制;按巴塞尔核心原则进行市场准入管理;强化金融资产与业务管理努力打消银行呆帐;立法进行电子信息与网上银行管理;严格执行银行现场与飞现场监管;做好信息披露监管,明确要求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落实银行内部控制与审计。根据加入WTO承诺,逐步开放外资银行设立与经营范围。 本论文之结论为:在国际金融方面,经贸发展快速超过金融、金融创新快速种类多,国际投资与投机常造成汇率、利率大幅波动、金融风暴有频率加密、幅度变大等趋势。发展中国家更有开放金融服务业后监管不易与激烈竞争问题,以及国际协助机构虽多,但难以符合个别国家要求。在中国大陆银行监管制度方面,认为执行新巴塞尔新协议过于复杂,而且难以在2006年底前普遍适用,四大商业银行过度倚赖政府支持认为够大就不会倒,目前金融监理着重业务监理,未能提升至功能监理,并应建立预警、外部评比与存款保险制度,目前上市公司信息及管理法规尚未符合市场运作,而且当前有金融、信息及国际人才不足问题。 本论文建议:大陆主管部门应维持人民币相对稳定,应考虑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应快速提升金融体系及监管制度现代化,应塑造一个稳定良好的金融市场,应利用国际金融监管经验完善国际监管手段,应加强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大陆金融业及监理机构方面:应提升金融服务业经营竞争力,以新巴塞尔协议为基础,进行金融监管体制改善,货币政策应以间接手段取代直接管理策略。大陆商业银行应增加自有资本,继续打消呆帐,开放民营银行,强化金融内部控管、稽核与审计,以及建立预警机制、外部评比及存款保险制度。
【关键词】: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资本充足率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96;D912.28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6
- 第一章 绪论16-21
- 第一节 研究动机16-17
- 第二节 研究目的17-18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18-19
- 一、研究方法18
- 二、研究内容架构18-19
- 第四节 预期贡献19-21
- 一、政府立法与作法19-20
- 二、学术界20
- 三、金融企业界20-21
- 第二章 金融自由化与全球化的法律特征与影响21-48
- 第一节 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1-27
- 一、金融能促进经济发展21-22
- 二、金融体系的构建与功能22-23
- 三、金融监管的意义与目的23-25
- 四、金融监管的法律特征25-27
- 第二节 金融自由化与全球化的法律特征27-33
- 一、金融自由化27-29
- 二、金融全球化—资本与金融机构跨国移动限制的开放29-31
- 三、金融政策协调国际化31-32
- 四、金融运行规则国际化32-33
- 第三节 金融自由化与全球化之影响33-37
- 一、金融自由化与全球化的正面影响33-34
- 二、金融自由化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34-37
- 第四节 亚洲金融风暴的原因、发展及教训37-48
- 一、东亚经济运作模式与潜在危机37-38
- 二、金融风暴发生的历程38
- 三、泰国的金融风暴38-39
- 四、马来西亚的金融风暴39-40
- 五、印度尼西亚的金融风暴40-42
- 六、南韩的金融危机42-43
- 七、亚洲金融风暴的法律分析43-46
- 八、小结46-48
- 第三章 金融监管及风险防范48-77
- 第一节 金融监管制度及主要工作48-53
- 一、金融监管体系的形成与演变48-49
- 二、金融监理与货币政策业务分离与协调49-50
- 三、有效金融监管的特征50-53
- 第二节 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及检讨53-64
- 一、成立巴塞尔委员会制订并推广现代化与国际化之银行监管原则53-54
- 二、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54-62
- 三、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的简评62-64
- 第三节 资本充足率与风险管理64-72
- 一、巴塞尔协议(BaselΙ)风险管理的推动与检讨64-65
- 二、新巴塞尔协议(Basel II)的风险管理65-72
- 第四节 WTO 对金融稳定及开放之政策建议72-77
- 一、有关WTO 成立宗旨及金融服务业开放说明72
- 二、GATS 法律框架下的金融服务贸易72-74
- 三、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准入义务74-76
- 四、小结76-77
- 第四章 主要国家及地区执行风险与资本管理之具体作法77-122
- 第一节 美国79-94
- 一、美国资本充足率规范之演进79-80
- 二、美国现行对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之金融监理80-84
- 三、美国立法遵行并采双轨因应新资本协议84-86
- 四、美国监理机关及银行实务作法与新协议内容比较86-90
- 五、制定金融安全防护网90-94
- 第二节 德国94-100
- 一、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法治体系94-96
- 二、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架构96-97
- 三、风险管理权责划分97-100
- 四、监理发展趋势100
- 第三节 台湾地区100-111
- 一、实施原则100-103
- 二、具体政策措施103-104
- 三、相关指导方针/法规制定104-106
- 四、台湾地区地区银行信用风险模型发展概况极可能影响106-111
- 第四节 香港地区111-114
- 一、实施原则111-112
- 二、采取之政策措施112-113
- 三、相关指导方针/法规的制定113-114
- 第五节 英国114-117
- 一、实施现况114-117
- 二、相关指导方针/法规制定117
- 第六节小结117-122
- 一、“新资本协议”为各国间普遍推动117-118
- 二、三大支柱推动状况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均遭受不同问题118-119
- 三、“新资本协议”仍在补充完善之中119
- 四、各国成立新组织推动新巴塞尔协议119
- 五、为落实新巴塞尔协议,银行将面临繁杂规定与昂贵的成本119-120
- 六、各国实施新巴塞尔协议可供中国大陆参考借鉴120-122
- 第五章 中国大陆现代化银行之风险监管制度与国际接轨122-138
- 第一节 中国大陆现代化银行制度建立及管理体制122-133
- 一、中国大陆现代化银行制度122-128
- 二、大陆当前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与原则128-133
- 第二节 中国大陆的银行风险监管体制与法律架构133-138
- 一、风险监管体制概述133-134
-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134-136
- 三、基于资本充足率的风险监管制度的完善136-138
- 结论138-142
- 一、银行面对金融全球化后之可能问题138-139
- 二、目前银行风险监管制度成效及可能风险139-141
- 三、国际合作解决国际金融风险之选择与问题141-142
- 主要参考书目142-1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子春;;试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宫芳;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理论前沿;2000年10期
3 毕建通,朱忠钰;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J];理论学习;2003年03期
4 ;李金华:严格内部控制内部管理[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01期
5 初红霞;;会计集中核算下学校内部控制的思考[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6 ;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答记者问(上)[J];司法业务文选;2010年30期
7 ;单位负责人怎样防范违法会计行为(一)[J];商业会计;2000年11期
8 祝林;吴小云;;加强环境控制 提高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有效性[J];改革与开放;2006年12期
9 侯建珍;简论煤炭企业快速扩张中的内部控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张馨艺;;上市公司如何实现内部控制?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404条款实施效果分析[J];WTO经济导刊;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保平;孙娜;;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危机预警与应对——基于集团视角的初步分析[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凌文;华泽桥;张克慧;李国忠;于顺利;刘江;闫斌;张东红;黄斌;王亮章;王义兵;牟峰;张剑;魏锦丽;袁丽霞;岳权;刘凤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A];2008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C];2009年
3 李万明;王凤华;田高良;;新奥能源集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实证研究[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黄申;;论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的实施[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谭文浩;匡文婷;;金融危机下基于绩效考核的内部控制体系创新[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群;郑和粉;;公司治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研究[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6年度全国“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6年
7 王学龙;蔡慧;强海丹;;论信息化对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影响及内审应对[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7年度全国“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三等奖论文汇编[C];2007年
8 李正;郑鑫成;;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内部控制特殊问题研究[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国忠;;内控体系的建设与持续完善[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葛长银;夏晓慧;孙游;;基于行为的“3+1”内部控制体系创建[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一欣;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何规定[N];上海金融报;2002年
2 尹鹏;山东局一队加强廉政风险管理 健全内部控制机制[N];中煤地质报;2011年
3 祺祥;中国气象局 加强廉政效能风险管理 健全内部控制机制[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4 彭海东;基层央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问题探讨[N];金融时报;2008年
5 中国银监会 赵铮;银监会与中国银行业监管[N];证券日报;2006年
6 吴刚;重视企业风险管理[N];中国电力报;2004年
7 袁倩;企业应构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控体系[N];财会信报;2011年
8 孙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解析[N];经理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袁跃;寻求内控与风险管理融合之道[N];财会信报;2007年
10 记者 卜海涛;云南掀起贯彻实施企业内控高潮[N];中国会计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荣茂;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1998年
2 王瑞民;石油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石静雅;商业银行全面风险控制与监管体系研究:国际经验比较及在中国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俊;我国中央银行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5 吴明;股指期货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钟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7 宁华强;信息化条件下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李红梅;中国商业银行整体风险管理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蒋云明;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付玉秀;创业投资的风险管理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斐;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朝;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王瑞丹;我国住房公积金内部风险管理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4 郭世芳;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杜晓玲;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宋玲;风险管理导向下的企业集团投资业务内部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7 滕宏汉;我国开放式基金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8 许红;准能公司内控体系建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何兵剑;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廖桂花;现代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金融全球化下银行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46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394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