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金融法论文 >

论对赌协议之运行模式与规范路径

发布时间:2017-06-01 17:06

  本文关键词:论对赌协议之运行模式与规范路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对赌协议,准确的概念为估值调整机制(valua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VAM),应生于国际风险投资领域。对赌协议主要当投融资双方对目标企业的未来价值产生估值分歧时,双方选择一种企业未来价值的判断标准并预设一个目标,并在协议中约定:如果约定的情形出现,投资人可以执行一种权利;若约定的情形未出现,则投资方可执行另一种权利。其中包含有估值调整和股权激励条款,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对融资方有着巨大的激励效应。因此,近年来具有良好成长性的境内民营企业纷纷选择与境外机构投资者合作,签订对赌协议,对赌协议因此成为热议的话题。本文立足境内企业的角度,以对赌协议在境内实施的现状为视角,对对赌协议展开开理论分析和实务研究。 文章主体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章对对赌协议的概念和涵义进行归纳,阐释对赌协议的本质。对赌协议是估值调整机制在中国实际运用中异化称呼,该机制创设的目的在于协调投融资双方的估值分歧,其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双向激励机制的金融工具。 第二章分别从法学理论基础和经济学理论基础对对赌协议进行分析。从法学理论角度分析,指出对赌协议具有射幸合同的法律性质,并对其合法性进行论证。同时,从经济学理论层面分析对赌协议,指出对赌协议与期权合约类同,是期权理论在风险投资中的一种应用,是管理不确定性的一种思维方式。 第三章对对赌协议的应用模式,特别是在境内实施过程中的操作特点进行分析。介绍了对赌协议在国际资本市场的成熟操作模式,以作为借鉴。通过三个典型案例的介绍,分析失败原因,总结成功经验,最后总结出对赌协议在中国境内实施的操作特点。 第四章揭示境内企业在对赌中所面临的风险,并探索一条规范或完善对赌协议的合理路径以规避风险。本章以法学为视角,以法律制度完善和对赌协议条款设计为切入口,探索对赌协议的在中国应用的规范之路
【关键词】:对赌协议 合法性 期权 运行模式 规范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2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3
  • 一、研究的缘起及意义10
  • 二、文献综述10-12
  • 三、研究方法描述12-13
  • 第一章 对赌协议的概述13-14
  • 第二章 对赌协议的法理基础和经济学基础分析14-19
  • 第一节 对赌协议之法学理论基础分析14-17
  • 一、对赌协议的法律性质是射幸合同14-16
  • 二、对赌协议的合法性探讨16-17
  • 第二节 对赌协议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分析17-19
  • 一、期权理论17
  • 二、对赌协议之期权理论分析17-19
  • 第三章 对赌协议的运行模式19-27
  • 第一节 对赌协议之国际资本市场中的成熟模式19-20
  • 第二节 对赌协议之中国模式20-25
  • 一、对赌协议在中国境内应用实例分析20-22
  • 二、对赌协议在中国境内实施的成败分析22-25
  • 第三节 中国境内对赌协议运行模式的特点25-27
  • 第四章 对赌协议的规范路径探索27-32
  • 第一节 对赌协议规范路径探索之法律制度的完善27-29
  • 一、国内法律政策层面带来的障碍27-28
  • 二、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与完善28-29
  • 第二节 对赌协议规范路径探索之协议的柔化设计29-32
  • 一、协议条款设计过于苛刻造成的风险29
  • 二、保障企业利益,对赌协议的柔化设计29-32
  • 结束语32-33
  • 参考文献33-36
  • 后记36-37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游春;张漪;;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的期权管理模式设计[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理论卷2)[C];2010年

2 张建刚;;基于行为金融视角的金融衍生产品创新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3 雷淑琴;;基于期权理论的公司价值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何嗣江;陈晔;;个人理性、集体理性冲突与协调:以金融衍生工具演进为例[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戴亮;漆明春;;贵州省农信社小额信贷的信用风险及其管理与防范研究[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鸿雁;肖q

本文编号:4130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4130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a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