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金融法论文 >

资产证券化若干法律问题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2 06:04

  本文关键词:资产证券化若干法律问题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作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重要的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以担保、证券法律 制度为左右翼,将静态的债权资产转化为可流通的证券资产,具有不同于传统 融资方式的资产信用融资、结构性融资和表外融资的特点,是世界资本市场上 倍受推崇的新型融资工具。本文主要采用比较分析、实证分析和归纳分析等研 究方法,通过考察美国这一创始国和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继受国的资 产证券化法律实践,提炼出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一般性的证券化操作法律机理, 并将这与我国现存的法制环境进行比对,提出我国应通过专项立法,出台完善 措施,规范并促进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本文除引言、结语外,共分为7章。 第一章对资产证券化进行概述。主要阐述了资产证券化的内涵和外延,指 出融合债权、担保和证券等多项法律制度优势的资产证券化,具有资产信用融 资、结构性融资和表外融资的特点,展示资产证券化以在未来能产生稳定现金 流的债权资产为基础,以规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合同为载体,形成以特殊目的 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以下简称SPV)为核心的环环相扣、严密而又 完整的融资结构,并简要概述了主要的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的资产证 券化法制情况。 第二章至第六章通过考察国外法制,阐述资产证券化操作中主要的法律问 题,归纳出具有一般性的资产证券化操作法律机理,其中: 第二章探讨与拟证券化资产转让相关的法律问题。阐述了资产的“破产隔 离”主要通过资产的“真实销售”和组建具有“破产隔离”属性的SPV来实现。 资产的“真实销售”,要求将资产池的权益和风险或控制权一并从发起人处转移 给SPv,并注意防范可撤销风险、重新定性风险、资产混合风险的发生:“破 产隔离”SPV的组建,要求无论SPV采用公司、合伙或者信托形式,都要注意 隔离自身破产风险和发起人破产风险,防止发生“实体合并”,使已转移的资产 重新归并到发起人的破产财产中。 第三章探讨与资产担保证券发行和交易相关的法律问题。以美国具有市场 资产证券化若十法律问题比较研究 经济导向的证券法律制度为例,阐述了在资产担保证券和 SPV性质的认定上, 美国证券法一定程度上将二者分别界定为证券疙中的证券和投资公司,同时为 其提供诸多的豁免;在证券活动的监管上,美国i正券法一方面提供豁免登记的 私募发行力式,便利证券化操作,而又还过严裕的适用条件和最低程度信息披 露要求的现定,促成机构投资者群体的形成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贯 彻“完全公开”立法哲学,要求发行人在公募发行中履行严格的登记和持续佰 息披露义务,而又通过提供诸多的豁兔和出台便利的“橱柜登记”制度,提高 公募发行的效率,促进私募市场和公募市场的共同繁荣。 第四章探讨与资产证券化税收处理相关的法律问题。税收处理不仅关系证 券化的成本支出,而且影响证券化的结构设计,主要涉及资产转让环节、证眷 发行环节和证券权益偿付环节中发起人、SPV和投资者的税收负担问题。许多 国家从促进资产证券化发展的角度,提供厂相应的税收优惠。在对作为证券化 核心的SPV所得的处理上,美国的做法具有典型意义:其政府不满足于利用计 与人信托和所有人信托以及通过发行债券力式i)&免SPV所得税的做耽通过_) 法设立了免税的不动产抵押投资导管(Re引EStae MM。n邵ge L。vest。。fen【L“, 以下简称REMIC)和金融资产证券化投资信托Winallclal Asset SecurltlZatlon 1llVCStttiCflt Ttust,以卜简称 FASIT入极大地促迸了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第五章探讨与资产证券化国际运作相关的i£律问题。阐述了国际运作具亮 克服国内资产证券化法律障碍,挑选优势制度组合法律适用框架,提高运作效 率和刺激国内立法进步的功效。在具体运作上,《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让 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提供了进行资产转让国际运作的框架,展示了一个 更为规范、透明和安全的资产跨境转让未米;具有良好条件的开曼群岛、荷兰 等离岸金融中心的存在,为设立符合证券化操作的低成本的SPV提供了可能; 以美国市场为代表的外国债券市场和具有诸多优势的欧洲债券市场,提供了资 产担保证券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的广阔空间;而对外汇管制影响的审慎态度和 金融互换等衍生工具的运用坝u一定程度上降低J资产证券化跨境操作的风险。 第六章探讨与银行参与资产证券化活动相夫的法律问题。阐述了从诞生之 日起就与银行息息相关的资产证券化引发了一场银行的革命:一方面动摇了银 行作为重要的金融中介的地位,使银行深刻地感受到“脱媒”的冲击;另一方 面提供了银行通过参与资产证券化活动,在新一轮金融竟争中确立应有地位的 内 容摘要 机遇。感受到资产证券化强烈冲击的金融监管当局,从规范操作流程、防范金 融风险、维护金融秩序的角度,加强了对银行参与资产证券化活动的监管和相 应的国际合作,,这一方面最具代?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 法律问题 外国法制 中国法律框架构想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D912.28
【目录】:
  • 引言13-16
  • 第一章 资产证券化概述16-46
  •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16-22
  • 一、 资产证券化的内涵16-18
  • 二、 资产证券化的外延18-22
  •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本质和特征22-27
  • 一、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本质22-24
  • 二、 资产证券化的特征24-27
  • 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法律原理27-41
  • 一、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关系分析27-39
  • 二、 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流程39-41
  • 第四节 国外资产证券化发展状况和相关法制环境概述41-46
  • 第二章 与拟证券化资产转让相关的法律问题46-74
  • 第一节 资产“真实销售”的主要法律问题46-61
  • 一、 资产转让的方式和法律要求46-53
  • 二、 资产“真实销售”的判断53-57
  • 三、 资产“真实销售”的风险防范与处理57-61
  • 第二节 SPV“破产隔离”的主要法律问题61-71
  • 一、 SPV的法律组织形式61-65
  • 二、 SPY自身破产风险的隔离65-67
  • 三、 发起人破产风险的隔离--避免“实体合并”67-71
  • 第三节 本章小结71-74
  • 第三章 与资产担保证券发行和交易相关的法律问题74-109
  • 第一节 资产担保证券性质的判断75-80
  • 一、 资产担保证券与传统证券类型的区别75-76
  • 二、 资产担保证券性质的判断标准76-80
  • 第二节 对SPY的证券法监管要求80-87
  • 一、 SPV与传统证券发行实体(主要是公司)的区别80-81
  • 二、 SPV性质的界定--证券法监管的基础81-82
  • 三、 《1940年投资公司法》对SPV的适用82-87
  • 第三节 对资产担保证券发行和交易活动的监管要求87-101
  • 一、 立法哲学与相应的监管要求87-89
  • 二、 寻求监管要求下的相关豁免89-92
  • 三、 有关证券发行方式选择的问题92-97
  • 四、 汪券发行和交易活动监管要求的具体适用97-101
  • 第四节 本章小结101-109
  • 一、 英美法系经验的总结--以美国为主101-105
  • 二、 法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情况述评105-109
  • 第四章 与资产证券化税收处理相关的法律问题109-130
  •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操作中涉及的主要税收种类110-112
  • 一、 与资产转让有关的税收问题110
  • 二、 与资产担保证券发行有关的税收问题110-111
  • 三、 与资产担保证券权益偿付有关的税收问题111-112
  •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主要税收法律问题的国别考察112-116
  • 一、 有关发起人的税收法律问题112-114
  • 二、 有关SPV的税收法律问题114-115
  • 三、 有关投资者的税收法律问题115-116
  • 第三节 美国关于SPV所得的税收处理116-127
  • 一、 SPV避免或者减少承担所得税的几种方法116-119
  • 二、 让与人信托与所有人信托及其税制的比较119-122
  • 三、 REMIC与FASIT及其税制的比较122-127
  • 第四节 本章小结127-130
  • 第五章 与资产证券化国际运作相关的法律问题130-152
  •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国际运作概述130-136
  • 一、 资产证券化国际运作的动因与效果130-134
  • 二、 资产证券化运作“国际性”的界定与操作可能性134-136
  •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国际运作的法律框架组合136-150
  • 一、 关于资产转让的国际运作问题136-142
  • 二、 关于SPV设立区域的选择与相关的税收处理问题142-147
  • 三、 关于国际证券市场选择的问题147-148
  • 四、 关于外汇管制与风险规避的问题148-150
  • 第三节 本章小结150-152
  • 第六章 与银行参与资产证券化活动相关的法律问题152-191
  •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对银行及其金融体系的影响153-160
  • 一、 银行成为重要的金融中介的理论基础与代价153-154
  • 二、 银行在资产证券化中的机遇与挑战154-158
  • 三、 资产证券化对金融体系的影响158-160
  • 第二节 对银行参与资产证券化活动的金融监管160-173
  • 一、 银行参与资产证券化活动金融监管概述160-164
  • 二、 银行参与资产证券化活动金融监管方案述评164-173
  • 第三节 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主要法律问题173-187
  • 一、 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客户抵销权174-177
  • 二、 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客户信息保密与披露177-182
  • 三、 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银行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182-187
  • 第四节 本章小结187-191
  • 第七章 中国开展资产证券化活动的法律框架构想191-234
  • 第一节 中国资产证券化既有实践操作和理论探讨述评192-200
  • 一、 中国资产证券化既有实践操作和理论探讨概览192-197
  • 二、 中国资产证券化既有实践操作和理论探讨简评197-200
  • 第二节 中国开展资产证券化活动的法制环境述评200-225
  • 一、 中国开展资产证券化活动法制环境的具体分析201-223
  • 二、 对中国开展资产证券化活动法制环境的小结223-225
  • 第三节 中国开展资产证券化活动的立法建议225-234
  • 一、 两种法律调整模式的比较分析与中国法律调整模式的选择225-228
  • 二、 中国规范资产证券化活动专项立法的主要举措228-234
  • 结语234-237
  • 主要缩略语索引237-243
  • 主要参考文献243-251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陆文安;;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J];企业家天地;2005年10期

2 万卉林;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实践及法律规范探讨[J];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傅建武;;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困境与信托运用[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邹林祥;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法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梁志峰;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防范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金加林;我国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曹俊勇;银行资产证券化与我国的路径选择[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5 陈霞;专利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张利;美国资产证券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书宜;资产证券化市场风险及防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杜娟;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法学考察及愿景[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3 韦俊虹;论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监管[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4 程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5 伍兴龙;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之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周义;REITs研究及其与中国市场结合的思考[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祝静玉;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陈岳平;电费应收账款过手证券的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9 刘毅;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法律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戴志敏;信贷资产证券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资产证券化若干法律问题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4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414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a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