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内幕交易构成要件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6 10:17
本文关键词:证券内幕交易构成要件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当今世界主要资本市场法域和我国的证券内幕交易构成要件法律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运用规范比较和功能比较等方法,剖析其规范结构并考察其实施效果,探寻差异产生的本质根源,总结我国禁止内幕交易立法目的选择的偏差及对构成要件法律体系产生的不利影响,最终从提高内幕交易规制实效的立场出发,明确厘定核心制度利益,重构内幕交易构成要件法律体系。 除引言和结论外,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证券内幕交易的对象要件:内幕信息及其界定”,提出内幕信息是内幕交易成立的决定性因素。在内幕信息的构成方面,重大性和未公开性获得各法域的一致承认,二者分别从量与质双重层面界定内幕信息的本质。相关性和准确性不具有独立的制度价值,单独规定反而会影响内幕交易认定的实效和效率。对于重大性的界定,具体模式无法对所有重大信息作出全面的事前列举,难以适应具有高度事实依赖性的认定实践。而抽象模式则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适应性,以对理性投资者的投资决定产生重要影响为判断标准,综合考虑证券市场的实际反应,对上市公司整体活动带来的预期影响,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以及内幕人对信息的重视程度等各项相关因素,以此确保规制效果的全面和准确。对于未公开性的界定,形式模式和实质模式均致力于促进可能对证券市场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未公开信息,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地为广大投资者获得,以剥夺内幕人的不公平信息优势。但实质模式以市场反应作为核心判断标尺,更为接近信息公开的客观真实,故此在合理性与效率性方面更胜一筹。 第二章“证券内幕交易的主体要件:特殊抑或一般”,提出域外关于主体要件的分歧可以归纳为特殊主体进路与一般主体进路的对立。前者关注于内幕人的信息获得途径,要求其应当与内幕信息来源之间存在特定的身份、职务合同或其他联系。后者则着眼于整个证券市场的公平和效率,仅以拥有内幕信息这一客观事实作为内幕交易主体构成要件。特殊主体进路对于内幕人的列举难免挂一漏万,在主体渐趋多元化的内幕交易发展现实面日显被动,不得不在每一种新的主体类型出现之后予以事后确认,如此又造成法律规范的冗繁复杂,更无法为投资者提供明确的行为预期。相反,一般主体进路摒弃了信息获得途径的要求,不考虑内幕信息拥有人与上市公司等是否具有任何关联,不仅能够将特殊主体进路难以涵摄的公司外部人囊括其中,保证了规制范围的周延性;更有助于法律规范的简明和确定,可以对投资者产生良好的行为指引和预测作用。故此,无论就规制范围的全面抑或实施的效率而言,一般主体进路均明显优于特殊主体进路。 第三章“证券内幕交易的主观要件:知悉与利用之争”,提出主观要件的认定是内幕交易认定司法和执法实践中最为突出的难题。为维护行为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客观归责,知悉要素应当成为主观要件的必备要素。在知悉要素的内容方面,应当包括了解到某项内幕信息的存在,以及清楚该信息具有重大性和未公开性两个层次。在过错程度方面,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为缓解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举证困难,运用间接证明和使用推定规则可以而且应当作为主观要件认定的法定方法。利用内幕信息的动机要素强调内幕交易行为与内幕信息之间必须具备因果关联,有其存在的合理基础。但其弊端亦不容忽视:一方面,交易动机较为复杂,认定难度更大,即使是肯定利用要素的法域也一致允许对其予以推定。另一方面,蕴含较高的滥用风险,极易成为内幕人逃避责任的盾牌。通过摒弃利用要素,并辅之以严格的法定免责事由的方式,既可保证无辜行为不受牵连,又能排除内幕人的机会主义风险,适宜作为利用要素的有效替代。 第四章“证券内幕交易的客观要件:行为样态及豁免情形”,提出抑制违法行为与鼓励合法投资同为证券市场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性要素,对于内幕交易等证券违法行为的全面禁止,不能以牺牲证券市场的活跃与繁荣为代价。对于内幕交易行为样态的界定,应当以危害证券市场的公正性和健全性作为核心标尺,无论是已经造成实际损害抑或是具有导致损害的现实危险,无论是为个人利益抑或他人利益,无论有无相关证券买卖结果的发生,,均不影响内幕交易行为的成立。对于内幕交易法定豁免事由的设置,应当遵循有益于证券市场发展的原则,只有与内幕信息并无因果关联,如依据预定计划进行的交易、已建立有效信息隔离制度的单位进行的交易、忠实执行客户指令的交易行为等;或者为维持和促进证券市场正常有序运作所需要的行为,如做市行为、并购行为、为履行法律义务的行为、政府行为等,方可作为禁止内幕交易法律适用的除外情形。 第五章“中外证券内幕交易构成要件比较:规范、目的与功能”,提出域外内幕交易构成要件法律体系趋同与差异并存,导致规范设置区别的本质根源在于立法目的的分野,亦即反证券欺诈与维护市场诚信之争。依据反欺诈目的构建的构成要件法律体系,无论在合理性及有效性方面,均已落后于市场诚信目的法律体系。内幕交易并非直接损害投资者的个人利益的欺诈行为,反欺诈立法目的的理论基础值得质疑。因此,应当将内幕交易界定为间接损害全体投资者整体利益的不正当证券交易行为,以维护证券市场诚信为目的构建的禁止内幕交易法律更为契合内幕交易本质。我国独特的二元立法目的将投资者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同等对待,致使内幕交易构成要件法律体系逻辑难以自洽及涵摄范围过于狭隘,引发适用实践的种种困扰。摒弃反欺诈思维定势,确立证券市场诚信的核心利益地位,并依此重构内幕交易法律要件体系,或为破解我国禁止内幕交易法律与内幕交易监管现实需求脱节困境的救赎之道。
【关键词】:证券内幕交易 构成要件 比较研究 反欺诈 市场诚信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287
【目录】:
- 论文摘要4-7
- Abstract7-15
- 引言15-25
- 一、 论文选题15-18
- 二、 结构安排18-20
- 三、 研究方法20-22
- 四、 创新之处22-25
- 第一章 证券内幕交易的对象要件:内幕信息及其界定25-97
- 第一节 内幕信息重大性的界定25-50
- 一、 抽象界定模式的基本结构26-38
- 二、 具体界定模式的基本结构38-45
- 三、 两种界定模式的功能比较45-50
- 第二节 内幕信息未公开性的界定50-64
- 一、 形式公开模式的基本结构51-54
- 二、 实质公开模式的基本结构54-62
- 三、 两种界定模式的比较62-64
- 第三节 内幕信息相关性和准确性的取舍64-76
- 一、 内幕信息相关性的取舍之争64-69
- 二、 内幕信息准确性的取舍之争69-75
- 三、 相关性和准确性不具有独立价值75-76
- 第四节 我国内幕交易对象要件法律规范的检讨76-96
- 一、 内幕信息重大性规范的检讨77-82
- 二、 内幕信息未公开性规范的检讨82-85
- 三、 内幕信息相关性规范的检讨85-92
- 四、 内幕信息准确性规范的检讨92-96
- 本章小结96-97
- 第二章 证券内幕交易的主体要件:特殊抑或一般97-149
- 第一节 内幕交易规制的特殊主体进路97-121
- 一、 美国特殊主体进路的演进97-110
- 二、 其他法域对特殊主体进路的移植110-117
- 三、 特殊主体进路的功能缺陷117-121
- 第二节 内幕交易规制的一般主体进路121-133
- 一、 欧盟一般主体进路的演进121-126
- 二、 英联邦一般主体进路的演进126-131
- 三、 一般主体进路的功能优势131-133
- 第三节 我国内幕交易主体要件法律规范的检讨133-146
- 一、 现行规范的解释论分析133-137
- 二、 现行规范的实践困境137-145
- 三、 现行规范的立法论改革145-146
- 本章小结146-149
- 第三章 证券内幕交易的主观要件:知悉与利用之争149-197
- 第一节 内幕人知悉内幕信息及其认定149-170
- 一、 内幕人知悉内幕信息的规范结构150-158
- 二、 内幕人知悉内幕信息的认定方法158-170
- 第二节 内幕人利用内幕信息的取舍之争170-184
- 一、 利用内幕信息的否定模式171-173
- 二、 利用内幕信息的肯定模式173-178
- 三、 知悉模式与利用模式的比较及调和178-184
- 第三节 我国内幕交易主观要件法律规范的检讨184-195
- 一、 知悉要素规范的适用实践184-190
- 二、 利用要素规范的检讨190-193
- 三、 内幕交易主观要件规范的完善193-195
- 本章小结195-197
- 第四章 证券内幕交易的客观要件:行为样态及豁免情形197-233
- 第一节 内幕交易的行为样态197-207
- 一、 自己实施内幕交易行为198-203
- 二、 泄露内幕信息行为203-205
- 三、 建议他人实施内幕交易行为205-207
- 第二节 内幕交易的豁免情形207-221
- 一、 遵循预定计划进行交易207-213
- 二、 已建立有效的内幕信息隔离制度213-217
- 三、 正当的市场行为217-221
- 第三节 我国内幕交易客观要件法律规范的检讨221-231
- 一、 内幕交易行为样态规范的适用221-227
- 二、 内幕交易豁免情形规范的检讨227-231
- 本章小结231-233
- 第五章 中外证券内幕交易构成要件比较:规范、目的与功能233-259
- 第一节 域外内幕交易构成要件法律体系比较233-244
- 一、 域外内幕交易构成要件规范比较233-237
- 二、 域外禁止内幕交易立法目的比较237-240
- 三、 域外内幕交易构成要件功能比较240-244
- 第二节 我国内幕交易构成要件立法目的重塑与体系完善244-256
- 一、 我国禁止内幕交易立法目的分析244-246
- 二、 我国内幕交易构成要件法律规范检讨246-249
- 三、 我国禁止内幕交易立法目的重塑249-255
- 四、 我国内幕交易构成要件法律体系完善255-256
- 本章小结256-259
- 结论259-263
- 参考文献263-271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271-273
- 后记273-2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艳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行政执法机制研究:“独立”、“高效”与“负责”[J];比较法研究;2009年01期
2 于莹;内幕交易法律监管的正当性分析[J];当代法学;2005年02期
3 郭锋;;内幕交易民事责任构成要件探讨[J];法律适用;2008年04期
4 程皓;;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若干问题研究[J];法学评论;2006年04期
5 樊崇义;史立梅;;推定与刑事证明关系之分析[J];法学;2008年07期
6 刘宪权;;论内幕交易犯罪最新司法解释及法律适用[J];法学家;2012年05期
7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陈海鹰;;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疑难问题探析[J];河北法学;2011年05期
8 刘道远;;创业板市场强制做市商法律制度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马其家;;我国证券内幕交易认定标准的构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5期
10 龙宗智;;推定的界限及适用[J];法学研究;2008年01期
本文关键词:证券内幕交易构成要件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6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426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