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金融法论文 >

新三板市场信息披露法律问题研究:兼与主板市场相比较

发布时间:2017-09-12 07:03

  本文关键词:新三板市场信息披露法律问题研究:兼与主板市场相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新三板 主板 信息披露


【摘要】:资本市场在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影响力已经辐射到人们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资本市场法律与政策的发展和变化更直接影响着相关的监管机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一个有效、完善的资本市场对于实现资本的迅速流通和资本的有效配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任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先生提出当前证监会的首要任务是监管,更提出要“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1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三五”规划《纲要》奠定了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大方向,也是未来五年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风向标。此次证监会提议从“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删去战略新兴板的提法,引起市场对战略新兴板是推迟还是取消的颇多猜测,但总体上认为对新三板这一功能有所重合的板块而言是利好消息。市场主体的诚信、投资者的信心和证券市场的整体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市场主体的诚信是市场信用的核心,也是市场诚信机制的基础。市场主体的有效披露有助于投资者做出合理的投资决定进而保证证券市场整体的良性发展,所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提高市场主体的诚信、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和促进证券市场的整体发展。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分析多层面探索当前新三板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以Eugene Fama为首的西方学者提出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理论,以探索信息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过去三十年间有效市场假说得到多位西方学者的重新演绎和诠释,市场也在实践中不断考验该理论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有效市场假说也得到了中国学术界、投资者和监管层的关注。有效市场假说也逐渐被用于分析中国的资本市场,包括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该理论的提出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初步建立的背景下,新三板迎来了跨越式发展,但也不可忽视市场的飞速发展与滞后的制度设计之间矛盾的激化。在没有对新三板内部进行分层的情况下,很难有针对性地为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企业提供融资和其他服务,也无法更为有效地对企业进行监管。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新三板的有效性还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包括如何更为有效地运转这一市场,并实现板块之间的良性流动,进而提高资本市场整体的有效性?有效市场理论是否可以迁移适用到中国的资本市场中并为建立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提供理论基础?新三板的信息披露制度与主板或美国同类板块的信息披露制度相比有何区别,是否可以借鉴?当前新三板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否符合该板块的特点?等问题。本文希望通过有效市场假说这一理论基础概要分析当前中国新三板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有效性,以规范分析、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尝试提出提高新三板市场信息披露有效性的立法建议。全文共分为五章:引言通过梳理现有文献,汇总学界的观点和意见,介绍新三板制度产生的背景和意义及其与有效市场假说之间存在的潜在关系,为提高新三板信息披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建议。第一章简要回顾新三板的历史变迁,概要介绍我国设立新三板制度的情况。通过对数据和法律法规的梳理,以及对不同市值的新三板挂牌企业信息披露案例的比较分析,总结新三板的发展现状,说明当前存在的问题。第二章简要回顾主板监管制度的演进,概要介绍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发展。通过唯一一个成功实现新三板转主板的案例,总结主板信息披露的现状,说明当前存在的问题。第三章在有效市场假说的信息收集、处理和验证的分析框架下,展开对新三板市场的描述,比较新三板与主板的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对新三板挂牌公司与主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文件的分析,探索两板在信息披露方面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四章简要回顾美国证券市场的变迁,通过学习美国的经验和审判先例,指出美国已将有效市场假说作为判案的理论依据和标准,并比较新三板与美国场外市场在信息披露方面的异同,尝试为完善新三板信息披露制度提供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第五章将在前文对新三板特点描述的基础上,以信息披露为重点,分析现行监管制度是否符合新三板特点的实际需要。最后,结合立法技术考量提出强化主办券商的责任追究机制、引导自愿披露并加大违规信息披露的成本和运用集团诉讼和投资者赔偿基金实现权利救济的三大立法改进建议。
【关键词】:新三板 主板 信息披露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287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12
  • 导言12-20
  •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13-14
  • 第二节 研究文献综述14-18
  • 一、信息披露法律问题文献综述14-16
  • 二、有效市场假说文献综述16-18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8-20
  • 一、规范分析方法18
  • 二、案例研究方法18-19
  • 三、比较研究方法19-20
  • 第一章 新三板市场的发展状况20-28
  • 第一节 新三板市场制度特征20-23
  • 一、新三板市场发展历程20-21
  • 二、新三板市场特色21-22
  • 三、新三板市场信息披露立法概况22-23
  • 第二节 新三板市场信息披露案例分析23-26
  • 一、佳保安全和九鼎集团概况23
  • 二、佳保安全vs九鼎集团23-26
  • 第三节 新三板市场信息披露惩罚措施26-28
  • 第二章 主板市场的信息披露现状分析28-37
  • 第一节 主板市场监管制度28-29
  • 第二节 主板市场信息披露案例分析29-33
  • 一、久其软件案例概述29-30
  • 二、久其软件披露文件30-33
  • 第三节 主板市场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对策33-37
  • 一、主板市场信息披露的问题33-35
  • 二、主板市场信息披露的监管措施35-37
  • 第三章 主板与新三板信息披露制度的比较37-45
  • 第一节 市场信息的获取37-38
  • 一、信息的收集37
  • 二、信息的处理37-38
  • 三、信息的验证38
  • 第二节 新三板市场与主板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比较38-45
  • 一、主板市场信息披露法律概述38-39
  • 二、新三板市场信息披露法律概述39
  • 三、海天味业(主板)vs九鼎集团(新三板)39-42
  • 四、新三板市场与主板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比较42-45
  • 第四章 美国场外市场信息披露制度45-52
  • 第一节 美国证券市场监管制度演进45-47
  • 第二节 有效市场假说在美国市场监管实践中的影响47-50
  • 一、有效市场假说下的监管要求47
  • 二、有效市场假说下监管要求的演进47-49
  • 三、有效市场假说对监管实践的影响49-50
  • 第三节 中美信息披露标准比较50-52
  • 一、挂牌及持续信息披露标准比较50
  • 二、转板信息披露标准比较50-52
  • 第五章 新三板信息披露制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52-58
  • 第一节 新三板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特点52
  • 第二节 新三板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影响因素52-54
  • 第三节 新三板市场信息披露的立法建议54-58
  • 一、强化主办券商的责任追究机制55
  • 二、引导自愿披露并加大违规信息披露的成本55-56
  • 三、运用集团诉讼和投资者赔偿基金实现权利救济56-58
  • 结语58-59
  • 参考文献59-63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3-64
  • 后记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汉杰;;证券信息披露制度的若干问题探讨[J];经济法论丛;2001年01期

2 裴小平;浅析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宾建成,刘光辉;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亟待规范[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吴小佳;袁明;;证券法修订与我国证券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郭莉;黄柯;;警方在重大信息披露时应遵循的原则[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6 杨平波;;产权视角下非公募慈善基金会信息披露探讨[J];财会月刊;2010年15期

7 徐擎宇;;资产支撑证券的信息披露制度初探[J];生产力研究;2012年08期

8 柯思宇;;新时期对我国基金会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J];理论界;2013年01期

9 艾雯岚;;英国慈善组织信息披露及启示[J];财政监督;2013年05期

10 琚焱;;论食品安全监管中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秋;张奇峰;;公司治理机制与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张苏彤;李金顺;贾烈;;我国上市公司网上信息披露现状调查研究[A];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唐跃军;吕斐适;程新生;;大股东制衡、治理战略与信息披露——来自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2期[C];2008年

4 王仲兵;靳晓超;;碳信息披露企业价值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第25届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崔志娟;;柜台市场信息披露的问卷调查分析:机构投资者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刘元元;;保险服务信息披露对行业发展影响研究[A];陕西保险市场发展报告(2011)[C];2011年

7 裴权中;;改革商业银行体制,建立新的信息披露制度[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周星;敬采云;;碳信息披露的模式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唐亮;陈守东;;企业信息披露与融资行为选择关联性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董红星;王秀芬;;组织道德与信息披露——基于组织道德发展理论的分析框架[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通证券研究所 陈峥嵘 吴淑琨;加大信息披露力度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正当利益[N];中国汽车报;2002年

2 沈阳 黄艳斌;信息披露岂能如此随意[N];中国证券报;2004年

3 北京市赛德天勤律师事务所 江晖 李季先;构建券商信息披露制度须跨“四道槛”[N];证券时报;2004年

4 江苏证监局 吴姬君;探索差异化信息披露[N];证券时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朱宝琛;上市公司分行业信息披露将在三行业试点[N];证券日报;2013年

6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人民检察院 黄淑丽;涉众案件信息披露应实现对称、畅通[N];检察日报;2014年

7 卢阳旭;始于信息披露的辩论也是好的[N];科技日报;2014年

8 张连起;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的关系[N];中国财经报;2003年

9 张连起;韩国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N];中国财经报;2003年

10 曹伟;披露质量不容忽视[N];中国财经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晓梅;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2 韩慧博;公司治理、信息披露透明度与盈余管理[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李锦霖;信息披露的投资者保护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4 刘昱熙;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齐萱;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6 陈岳堂;非营利基金会信息披露质量评价及其治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李莉;会计信息披露违规处罚有效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8 刘建忠;社会资本的利用与信息披露制度变迁[D];暨南大学;2009年

9 陈芳芳;管理层盈余预告信息披露策略及其经济后果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廉鹏;内部人交易与公司信息披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文琴;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滤波效应强弱的多视角成因剖析[D];浙江财经学院;2009年

2 熊磊铭;上市公司差异化信息披露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3 贾爱玲;论信托计划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4 徐新歌;公司治理对碳信息披露影响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5 霍少博;政治关联、政府干预对碳信息披露的影响[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6 邓融;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法律规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7 李薇;A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8 宋慧;碳信息披露对公司价值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9 张松;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信息的市场反应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年

10 于德淼;基于不完全契约的表外负债信息披露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35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835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a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