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我国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9 19:14

  本文关键词:我国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法律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民工 社会保障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法律制度


【摘要】:众所周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建立一套完备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而其中尤以基本养老保险最为重要,它使得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遭遇意外风险时,基本生活可以得到保障。可惜长期以来,占城市劳动者三分之二的农民工群体却被排除在这一制度之外,不但侵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严重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作为城市化发展的产物,农民工的出现极大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建设。而值得关注的是,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同样向正值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随着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逐渐解体和诸多弊病的暴露,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权益,特别是养老保险权益的保护问题亟待解决。由于传统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水平低、保障范围过窄、统筹层次低,导致农民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在转移接续的过程中遭遇众多制度障碍,甚至无法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固定也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限制了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于2010年1月1日起实施,意味着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该办法仅是针对城镇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对解决农民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难题并无实质性帮助,当然也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壁垒。为了全面详实地展开对此问题的探讨,本研究将以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实证调研法等分析方法,在对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现状进行实证考察的基础上,从涉及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的基础理论入手,并结合湖北鄂州与浙江温州两个地区的实证调研数据分析,对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过程中出现的政策与法律困境以及原因进行系统解答,并在参考国外先进养老保障制度后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在基础理论方面,主要从法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三个学科理论角度进行分析。法学的发展权理论、社会学法学理论,经济学的福利经济学理论、国家干预主义理论,社会学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社会分层与流动理论是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的基础理论。另本研究将在分析上述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其对我国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建立的启示,以及现阶段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法律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为后面的政策建议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比较研究方面,文章将按照不同的养老保险模式对域外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进行归整与分析。从新加坡的个人自助养老保险模式到美国的投保互助养老保险模式,再到英国的福利国家养老保险模式,以及巴西的三方共助养老保险模式和欧盟的分段计算模式,总结出上述模式的各自优势和缺陷,最后提出对解决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最佳建议。 在实证调查中,选取两典型地区作为正式调研地区,对我国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法律制度及运行现状进行考察,指出在法律制度层面主要存在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受保护范围不清晰;在法律实践运行中出现农民工自身因素导致参保积极性低、社保经办机构职能未得到有效发挥、社保基金转移后保值增值困难等情况。再通过归纳分析法,指出造成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困难的几大原因,并重点分析农民工群体的内部分化现象对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造成的困扰。 最后章节将根据上述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提出解决当前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困难的法律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 社会保障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法律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182.3
【目录】:
  • 摘要9-11
  • Abstract11-13
  • 1. 导论13-22
  • 1.1 研究缘起13-14
  • 1.1.1 问题的提出13
  • 1.1.2 研究目的13
  • 1.1.3 研究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4-19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4-16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6-18
  • 1.2.3 现有研究评述18-19
  • 1.3 研究设计与逻辑思路19-20
  • 1.3.1 研究方法19-20
  • 1.3.2 研究设计20
  •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20-22
  • 1.4.1 研究创新点20-21
  • 1.4.2 研究难点21-22
  • 2. 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法律制度基础理论22-36
  • 2.1 概念界定及内部分化分析22-28
  • 2.1.1 农民工的界定及特征22-23
  • 2.1.2 农民工内部分化探讨23-26
  • 2.1.2.1 第一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23-24
  • 2.1.2.2 准市民化农民工与灵活就业农民工24-25
  • 2.1.2.3 失地农民工与有地农民工25-26
  • 2.1.3 基本养老保险26
  • 2.1.4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26-28
  • 2.2 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28-36
  • 2.2.1 法学理论28-30
  • 2.2.1.1 发展权理论28-29
  • 2.2.1.2 社会学法学理论29
  • 2.2.1.3 对完善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法律制度的意义29-30
  • 2.2.2 经济学理论30-33
  • 2.2.2.1 福利经济学理论30-31
  • 2.2.2.2 国家干预主义理论31-32
  • 2.2.2.3 对完善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法律制度的意义32-33
  • 2.2.3 社会学理论33-36
  • 2.2.3.1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33
  • 2.2.3.2 社会分层与流动理论33-34
  • 2.2.3.3 对完善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法律制度的意义34-36
  • 3. 域外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方式分析与借鉴36-45
  • 3.1 典型国家和地区36-41
  • 3.1.1 新加坡的强制储蓄性养老保险模式36-37
  • 3.1.2 美国的OASDI养老保险模式37-38
  • 3.1.3 英国的福利国家养老保险模式38-39
  • 3.1.4 巴西的三方共助养老保险模式39
  • 3.1.5 欧盟的分段计算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方式39-41
  • 3.2 域外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经验与启示41-45
  • 3.2.1 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立法层次41
  • 3.2.2 坚持政府主导,重视弱势群体41-42
  • 3.2.3 注重农民工的独特性与域外制度引入的适应性42-43
  • 3.2.4 改革二元户籍制度,实现劳动力自由流动43-44
  • 3.2.5 保护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权益,做实个人账户44-45
  • 4. 我国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现状考察45-78
  • 4.1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法律制度与政策一般分析45-54
  • 4.1.1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及政策发展进程45-46
  • 4.1.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及政策发展进程46-48
  • 4.1.3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48-54
  • 4.1.3.1 法律法规制定严重滞后,立法层次不高48-49
  • 4.1.3.2 主体责任划分和统筹层次混乱49-50
  • 4.1.3.3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不公平50-51
  • 4.1.3.4 社保经办机构的管理存在漏洞51-52
  • 4.1.3.5 基本养老保险金支付的可持续性堪忧52-54
  • 4.2 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法律制度与政策考察54-59
  • 4.2.1 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法律制度与政策发展进程54-55
  • 4.2.2 现行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模式总结55-59
  • 4.2.2.1 独立型模式下的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55-56
  • 4.2.2.2 综合型模式下的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56
  • 4.2.2.3 纳入型模式下的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56-59
  • 4.3 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实证调研59-69
  • 4.3.1 温州—鄂州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法律制度与政策供给59-60
  • 4.3.2 调研基本情况概述60-62
  • 4.3.3 样本数据分析62-69
  • 4.3.3.1 农民工的工作年限及其与年龄的关系62-63
  • 4.3.3.2 农民工的参保时间与参保年龄的关系63-64
  • 4.3.3.3 农民工的户籍状况64-65
  • 4.3.3.4 农民工的土地承包经营状况65
  • 4.3.3.5 已参保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收入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分布65-67
  • 4.3.3.6 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地点调查67
  • 4.3.3.7 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处理状况67-68
  • 4.3.3.8 农民工对社保经办机构业务工作满意度调查68-69
  • 4.4 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69-74
  • 4.4.1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时出现“便携性”损失69-70
  • 4.4.2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入难度大70-71
  • 4.4.3 用人单位的参保态度与配合程度参差不齐71
  • 4.4.4 社保经办机构职能未得到有效发挥71-72
  • 4.4.5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运行72-73
  • 4.4.6 农民工转移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有限73-74
  • 4.5 造成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困难的原因分析74-78
  • 4.5.1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阻碍劳动力流动74
  • 4.5.2 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过低74-75
  • 4.5.3 各地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办法不一致75-76
  • 4.5.4 农民工内部分化导致制度设计难度增大76-77
  • 4.5.5 地区利益博弈阻碍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区转移接续77-78
  • 5. 解决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的具体建议78-97
  • 5.1 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78-79
  • 5.2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相关法律制度与政策79-84
  • 5.2.1 制定《社会保险法》配套法规,完善《暂行办法》79-82
  • 5.2.2 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政策82-83
  • 5.2.3 积极推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政策83-84
  • 5.3 明确制度建设中的各主体责任84-87
  • 5.3.1 强化政府主导责任84-85
  • 5.3.2 坚持企业缴费和配合义务85
  • 5.3.3 推进社保经办机构能力建设85-86
  • 5.3.4 强调农民工参保主体地位86-87
  • 5.4 加速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法律制度配套措施建设87-93
  • 5.4.1 建立全国性的基本养老保险权益结算中心87-88
  • 5.4.2 构建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88-90
  • 5.4.3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监管体制90
  • 5.4.4 完善以银行为依托的基金收缴转移支付平台90-91
  • 5.4.5 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风险预警机制91-92
  • 5.4.6 加强社保经办机构内控制度的建设与完善92-93
  • 5.5 其他完善建议93-97
  • 5.5.1 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93-94
  • 5.5.2 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的司法保护力度94-95
  • 5.5.3 构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95-97
  • 6. 结束语97-99
  • 6.1 研究结论97-98
  • 6.2 研究展望98-99
  • 参考文献99-103
  • 附录一:部分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样本103-107
  • 附录二:研究生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成果107-108
  • 附录三:研究生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活动及获奖情况108-110
  • 致谢110-11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君晖;;我国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阻力与策略[J];西部论坛;2010年05期

2 吕洁;桂莉;邵丽;;农民工养老保险模式选择及制度设计[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杨宜勇;辛小柏;谭永生;邢伟;;全国统一社保关系转续办法的基本思路[J];宏观经济管理;2008年08期

4 王春超;吴佩勋;;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农民工流动就业决策行为的双重决定——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流动就业调查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05期

5 卢海元;适合农民工特点:建立弹性养老保险制度[J];中国劳动;2005年05期

6 王阿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设计构想——基于农民分化背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年05期

7 宋明岷;;农民工养老保险模式比较研究[J];农村经济;2007年07期

8 董成;;试论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J];文史博览(理论);2007年07期

9 康书生;宋月娟;王丽;;美国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时代金融;2007年01期

10 方强;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难引发思考[J];中国工会财会;2005年11期



本文编号:10019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0019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e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