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
本文关键词:论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
【摘要】: 劳务派遣是我国劳务经济中比较新的一种用工形式,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明确了劳务派遣的法律地位。在劳务派遣用工制度中,由于涉及派遣单位、用工单位、派遣人员三个法律主体,因此在发生派遣单位或用工单位侵害派遣人员合法权益的纠纷时,单位主体在法律责任的承担上,较一般法律关系更为复杂。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劳务派遣的概念、产生、特征、优势及当前我国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接着,本文对雇主责任进行了简要概述,并指出雇主责任与雇主替代责任的区别和联系。随后,笔者从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识别入手,以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的不同学说为主线,充分论证了“劳务派遣用工方式下,无论采用劳动关系的哪一种学说,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均构成派遣人员的共同雇主”的观点。同时,笔者通过简要介绍、详细分析,对派遣单位或用工单位侵害派遣人员合法权益时,二者在不同学说中的不同情况下承担雇主责任的不同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并经过对各种雇主责任承担方式的优劣对比,得出“在修正的一重劳动关系双层运行说下,劳务派遣三方主体的权利义务最为明确,雇主责任的承担对派遣人员的保护最有力度”这结论。在本文最后,笔者还对我国劳务派遣用工方式中雇主责任制度在法律法规中的完善,提出了三点建议,即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应明确用工单位与派遣人员的劳动关系,细化《劳务派遣协议》中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的责任划分,并加大对劳务派遣单位的监管力度。 我国劳务派遣的发展现状在民事法律责任承担方面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具体法律制度的制定和相关理论的研究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实践中一些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规避法律、逃避责任的做法甚至违背了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立法本意,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利益。笔者在本文中通过对劳务派遣各方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分析及法律责任承担方式的探讨,旨在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务派遣的理论研究,明确新型用工制度下各责任主体承担责任的范围,规范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最终可以为和谐的劳动关系、稳定的就业环境、完善的法律制度的实现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劳务派遣 雇主 雇主责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2.52
【目录】:
- 摘要4-8
- 引言8-9
- 第一章 劳务派遣概述9-15
- 一、劳务派遣的概念9
- 二、劳务派遣的产生9-11
- (一) 劳务派遣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生9
- (二) 劳务派遣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9-11
- 三、劳务派遣的特征11
- (一) 招聘行为与用人行为相分离11
- (二) 工资关系与使用关系相分离11
- (三) 劳务派遣与劳务中介的区别11
- 四、劳务派遣的优势11-12
- (一) 劳务派遣有利于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12
- (二) 劳务派遣提高了派遣单位的竞争力12
- (三) 劳务派遣减轻了用工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负担12
- (四) 劳务派遣有利于维护派遣人员的合法权益12
- 四、当前我国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12-15
- (一) 法律规定不完善13
- (二) 劳务派遣人员的合法利益受到各种威胁13-15
- 第二章 雇主责任概述15-17
- 一、雇主责任的概念15
- 二、雇主责任的理论依据15
- 三、雇主责任与雇主替代责任的联系和区别15-17
- 第三章 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识别17-25
- 一、雇主识别的标准17-18
- (一) 雇佣合同标准17
- (二) 指挥控制标准17-18
- (三) 利益归属标准18
- 二、劳务派遣劳动关系不同学说下的雇主识别18-25
- (一) 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的不同学说18-23
- (二) 劳务派遣中的共同雇主23-25
- 第四章 劳务派遣中雇主责任的承担25-30
- 一、劳动给付请求权让与说与真正利他契约说的雇主责任承担25
- 二、传统的一重劳动关系双层运行说与修正的一重劳动关系双层运行说的雇主责任承担25-29
- (一) 劳动报酬纠纷26-27
- (二) 社会保险纠纷27-28
- (三) 加班费、绩效奖金、福利待遇纠纷28-29
- (四) 经济补偿金纠纷29
- 三、双重特殊劳动关系说的雇主责任承担29-30
- 第五章 劳务派遣中雇主责任的完善30-33
- 一、明确用工单位与派遣人员的劳动关系30
- 二、细化《劳务派遣协议》中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的责任划分30-31
- 三、加大对劳务派遣单位的行政监管力度31-33
- (一) 提高设立门槛31
- (二) 引入行政许可31
- (三) 重视风险防范31-32
- (四) 加强日常监管32-33
- 结语33-34
- 参考文献34-36
- 致谢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雷;孙建波;;关于劳务派遣雇主责任问题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1年07期
2 孙建英;;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的法律责任[J];法制与社会;2011年25期
3 王小娟;李寿荣;;劳务派遣法律制度再探讨——基于劳务派遣单位的视角[J];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17期
4 沈襄咸;;宜昌市劳务派遣工的情况、问题及建议[J];中国工运;2011年08期
5 龙继寿;;劳务派遣用工的风险及防范[J];四川劳动保障;2011年05期
6 陈英凤;;遏制劳务派遣泛滥需法律“给力”[J];工会博览(下旬刊);2011年06期
7 陈英凤;;规范劳务派遣 亟待法律“给力”[J];中国工运;2011年07期
8 陈英凤;;遏制劳务派遣泛滥需法律“给力”[J];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08期
9 胡高崇;;劳务派遣乱象纷繁 同工同酬形同虚设[J];法庭内外;2011年08期
10 李社景;;推动劳务派遣工入会工作逐步走上正规[J];中国工运;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广英;;劳务派遣用工利弊分析[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于博;;完善和规范我市劳务派遣用工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方维忠;;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不足及立法建议[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4 何德宝;;劳务派遣退回制度初探[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横井和彦;窦少杰;孟建兵;;七、从“劳务派遣”说开去——中日劳务派遣及其相关制度的比较研究[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彭涛;;对劳务派遣队伍稳定工作的思考[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郭纲;;劳务派遣:一种尚待完善的青年人力资源配置方式[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8 刘沛佩;;浅析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法》规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9 官长春;;规范国有道路运输企业劳务工管理的思考[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10 杨干;;如何疏导基层劳务派遣和人事代理职工的消极情绪[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吴文芳;劳务派遣中雇主责任的分配[N];人民法院报;2008年
2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玲;劳务派遣中雇主责任的归责原则[N];人民法院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李小彤;劳务派遣遭遇“三重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4 刘广勋 张谟伟;浅谈劳务派遣期间的合同解除[N];商丘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娄银生;给劳务派遣戴上“紧箍咒”[N];人民法院报;2006年
6 高罗胜 缪友清 姜宏强;金坛“劳务派遣制”有效破解民工难题[N];常州日报;2005年
7 记者 蓝云 实习生 黄若凌;我省将做大劳务派遣市场[N];福建日报;2003年
8 蓝云;劳务派遣,带活就业一盘棋[N];福建日报;2003年
9 肖玉保 吴铎思;福建:工源不足劳务派遣处境难[N];工人日报;2004年
10 伊虹 记者 刘伟;绥棱劳务派遣公司显效[N];黑龙江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靳文静;性骚扰的侵权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时博;派遣用工的战略选择、制度构型和资源整合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王弘钰;劳务派遣工的组织公平、组织认同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吴晓琪;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在治理失业中的作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李妍;职场性骚扰雇主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张然;欧盟灵活保障就业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于欣华;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力涛;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韩兵;我国劳务派遣法律问题探讨[D];四川大学;2004年
3 王硕;劳务派遣中雇主的责任及法律风险防范[D];吉林大学;2011年
4 康皓;我国劳务派遣用工难点问题研究及其政策建议[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张亚琦;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朱楠楠;我国劳务派遣中被派遣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黄孝萃;浅析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程伟;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保护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刘星;基层供电公司劳务派遣工作的研究与思考[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10 尹晨臣;现阶段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劳资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043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004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