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保障探析
本文关键词: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保障探析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庞大的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催生了劳务派遣这一行业。这一制度的确立,促进了劳动力的就业,但是由于法制不健全,导致劳务派遣劳动者权益受到极大损害。这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有鉴于此,文章通过对行业产生理论的阐述,从不同理论视角看待这一行业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总结了国内外劳务派遣行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通过简单的对比,指出我国劳务派遣存在的不足。我们进而通过对近些年的劳务派遣员工权益受损案例的搜集,,将劳务派遣员工权益受损的主要表现形式归纳出来。通过总结我们认为问题主要体现在基本服务、工资平等,明确责任身份认同四个主要方面的缺失。与此同时,我们用整体主义的分析法,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角度才分析劳动者权益受损的原因。文章认为法制不健全、企业贪婪求利、工会无力保护和就业歧视是导致劳务派遣员工权益受损的主要原因。于是,我们从法制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组织和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拟从被派遣劳动者权益保护普遍缺失的现状出发,通过综合分析法,比较法,对大量的资料加以分析、归纳,提取具有典型性的资料加以研究。通过分析我们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对保护劳动派遣者权益问题展开论述。 导论部分,本章介绍劳务派遣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和对劳务派遣研究的意义,并且梳理出本文章的几个关键词的意义并加以分析。 第二章,着重分析劳务派遣行业产生的背景以及现状,总结出劳务派遣这一行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存在的优势,进而明确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以被派遣劳动者权益保护为基本线索,分析探讨了我国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形式,并且通过案例的形式加以分析。 第四章,主要探究劳动者权益受到侵犯的主要原因,文章认为劳务派遣员工权益受到损害不仅仅是单个因素的堆积,而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制约因素。 第五章,针对上述原因的分析,文章提出一整套的系统的改革措施。认为 需要从经济、政治、法律、社会组织和文件层面去变革才能有效保护劳务派遣员工的权益。 最后一章为结论,总结全文主要观点,再次阐明本文写作的目的。
【关键词】: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综合治理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99.2;D922.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导论9-17
-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9-10
- 1.2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10
- 1.2.1 研究方法10
- 1.2.2 研究思路10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10-13
- 1.4 基本概念界定13-17
- 1.4.1 劳务派遣13-14
- 1.4.2 劳动者权利14-15
- 1.4.3 同工同酬15-17
- 第2章 劳务派遣行业产生背景及现状分析17-23
- 2.1 劳务派遣行业产生背景17-20
- 2.1.1 行业产生理论基础17-18
- 2.1.2 行业产生发展的社会背景18-20
- 2.2 劳务派遣行业的现状分析20-21
- 2.3 劳务派遣用工优势与存在的问题21-23
- 第3章 劳务派遣中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主要表现23-29
- 3.1 劳务派遣单位专业化低,劳动者得不到相关培训23-24
- 3.2 劳动者权益受损,伸张权益困难重重24-25
- 3.3 相同劳动,不同报酬25-27
- 3.4 劳动者难以融入用工单位,缺乏话语权27-29
- 第4章 劳务派遣劳动者权益受损的原因探析29-34
- 4.1 法规不完善,政府监管乏力,对劳动者保护不力29-30
- 4.2 企业惧负担,降低成本,压榨派遣劳动者30-31
- 4.3 工会功能弱,无力维护派遣劳工权益31-32
- 4.4 文化缺包容,就业歧视难消除32-34
- 第5章 实现劳务派遣劳动者权益的措施34-38
- 5.1 加强经济建设,增加就业岗位34-35
- 5.2 完善法制,加强监管,切实保护劳动者权益35
- 5.3 强化工会,提升话语,促使派遣员工融入单位35-36
- 5.4 文化建设,兼容并包,消除就业歧视36-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3
- 致谢43-45
- 作者简介45-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信;劳动者权益保护疑难解答[J];农村新技术;2005年07期
2 王玉信;;劳动者权益保护疑难解答[J];农技服务;2005年12期
3 ;劳动者权益如何得到有效保护[J];学习导报;2005年01期
4 林杯平;;维护劳动者权益关键在落实[J];上海人大月刊;2005年09期
5 叶敏;;劳动者权益维护不容忽视[J];中国劳动保障;2006年02期
6 喻靖文;;对高职毕业生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思考[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周兰蓉;;非公经济发展中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保护[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田松青;;全球化时代企业劳动者权益保护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马龙生;;保护劳动者权益仅靠提醒是不够的[J];企业文化;2007年05期
10 高洁;;劳动者权益保护不容忽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福明;;浅析侵害劳动者权益现象及维权对策[A];宜春市“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徐国君;;论劳动者权益会计[A];纪念房地产开发会计学术委员会成立十周年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峰;保护劳动者权益应避免“次优选择”[N];中国财经报;2006年
2 袁晨光;保护劳动者权益谈不上过分[N];中国审计报;2007年
3 周甲禄邋周梦榕;劳动节更应关注劳动者权益[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4 徐振斌邋蒋升ng;开放型经济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N];人民日报;2007年
5 记者 王娇萍邋郑莉;劳动者权益成两会热点话题[N];工人日报;2008年
6 记者 江南;劳动者权益企业利益“双保护”[N];人民日报;2009年
7 记者 林红梅;保劳动者权益 促进公平正义[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记者 谢建晓 实习生 李慧;劳动者权益保护审判庭敲响第一槌[N];河南日报;2012年
9 记者 陈海发 冀天福;河南进行劳动者权益保护审判庭试点[N];人民法院报;2012年
10 记者 谢建晓 实习生 李慧;维护劳动者权益可以更快更好[N];河南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坤;灵活化时代的劳动者权益保护[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邢成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睿君;基于劳动者权益保障视角的三方协调机制分析[D];长安大学;2010年
4 吴金华;转型期劳动者权益法律保护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5 黄倪;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劳动者权益保护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斌;社会转型时期劳动者权益保障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刘蕙芸;企业并购中的劳动者权益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8 曾见清;劳动者权益保护视野下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9 戴陵青;关于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案例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10 袁鹏;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的保护[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08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008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