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农民工“维权难”现象的原因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7-10-10 21:03

  本文关键词:农民工“维权难”现象的原因与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农民工 维权难 原因 对策 跨学科分析


【摘要】: 农民工“维权难”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关于农民工“维权难”的学术研究汗牛充栋,但本文试图从跨学科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从《中国青年报》报道的一起农民工讨薪个案切入,从这起个案反映的两个突出问题——农民工“讨薪难”与法院判决“执行难”出发,逐一讨论农民工“维权难”背后的“说理难”、“起诉难”、“执行难”。本文旨在综合运用历史、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心理等跨学科的经验知识,兼顾“解构”与“建构”的研究进路,对农民工“维权难”这一重大命题的现象、成因、对策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论,简要概述了待分析的个案案情、农民工“维权难”这一命题及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本文的思路与结构安排。 第二部分是农民工“维权难”现象分析,总结出农民工“维权难”的三种现象:“说理难”、“起诉难”、“执行难”。 第三部分是农民工“维权难”的原因分析。本文认为,农民工“维权难”自古就有,不是某个国家、某个政权、某个时代的特殊产物;官员腐败、地方保护;劳动力的买方市场、居高不下的基尼系数、出现信用危机的泡沫经济、不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存在局限的劳动法,程序法领域的“起诉难”、“执行难”;转型社会及其产生的极端心理,都是农民工“维权难”的原因。 第四部分是农民工“维权难”的对策分析。本文认为,农民工“维权难”需要在正确的时间观念下,通过发展来解决;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和党的领导的有机统一”,必须体现“三个至上”,必须看到“司法民主化、大众化”与“司法职业化、精英化”的利弊,并争取我国法治发展方向的最优化选择;必须提高劳动者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劳动者购买力实现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正确运用法律、政策、纪律等不同手段,着力破解“说理难”、“起诉难”、“执行难”;要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增强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感;要加强对劳资双方的普法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五部分是结语,通过回顾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农民工“维权难”的内容,再次呼吁人们认真对待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破解农民工“维权难”。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跨学科的分析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入地探讨农民工“维权难”的成因和对策,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下一步拓展的方向是,进一步加强实证研究,为合理化建议提供佐证,并推动相关制度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农民工 维权难 原因 对策 跨学科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5
【目录】:
  • 内容摘要6-8
  • Abstract8-11
  • 引言11-15
  • 一、农民工“维权难”现象15-16
  • (一) 说理难15
  • (二) 起诉难15-16
  • (三) 执行难16
  • 二、为什么农民工“维权难”?16-22
  • (一) 历史: 农民工“维权难”自古就有,,不是某个国家、某个政权、某个时代的特殊产物16-17
  • (二) 政治:官员腐败、地方保护17
  • (三) 经济:农民工在劳资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面临“囚徒困境”17-19
  • (四) 法律:《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存在局限,“起诉难”、“再审难”、“执行难”问题突出19-20
  • (五) 社会:农民工“维权难”在转型社会中,比在常态社会中更加引人关注20-21
  • (六) 心理:社会转型时产生的极端心理是农民工“维权难”的心理原因21-22
  • 三、农民工“维权难”的应对22-30
  • (一) 历史:坚持正确的时间观念,通过科学发展解决发展中产生的问题22-23
  • (二) 政治:探寻司法民主化与司法职业化的最优化组合,将“三个至上”与维护农民工权益结合起来23-25
  • (三) 经济:提高劳动者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劳动者购买力实现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5
  • (四) 法律: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纪律等各种手段,着力破解“说理难”、“起诉难”、“执行难”25-27
  • (五) 社会: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完善社会救助机制27-29
  • 1. 加强转型社会的舆论监督27-28
  • 2. 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加强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感28-29
  • (六) 心理29-30
  • 结语:认真对待农民工的权益30-32
  • 致谢:西南游,莫相忘32-34
  • 参考文献34-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董保华;;劳动法的国家观——劳动合同立法争鸣的深层思考[J];当代法学;2006年06期

2 张芳芳;关于新型民事纠纷“起诉难”的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3 张卫平;起诉条件与实体判决要件[J];法学研究;2004年06期

4 张卫平;;起诉难:一个中国问题的思索[J];法学研究;2009年06期

5 王仁贵;;理性看待基尼系数[J];w

本文编号:1008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008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d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