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别到集体:制度变迁视角下的中国劳工政策转型
本文关键词:从个别到集体:制度变迁视角下的中国劳工政策转型
【摘要】:制度变迁方式可划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两种类型。我国劳工政策的发展与变化受到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两个方面的双重影响,我国劳工政策在劳动关系由个别向集体转型的背景下面临着种种制度障碍。现有的劳工政策框架的创新和完善须以调整个别劳动关系为基础、集体劳动关系为主线,社会劳动关系为目标,以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劳工政策 转型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国家如何形塑工人运动”(12XNH090)研究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体系研究”(11BFX079)阶段成果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劳工政策是社会政策的主要方面,是以解决劳工问题为目的的,针对劳动者或劳工阶层而设立的,以保护和增进劳工权益为宗旨的社会政策。也可将劳工政策界定为国家或法定社会团体通过立法来提供制度化的权益保障和服务介入市场以增进劳工权益的政策。[1](p31-35)具体而言,劳工政策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军;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路径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孙义飞;王晋新;;多元化、多样化、拓展化与开放性——西方学术界“17世纪普遍危机”论争及其启示[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3 柳泽民,吴长明;加快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高山平;;解决土地补偿的有效手段——供需对接[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5 徐德信;权力市场的制度安排——政治概念的一个经济分析框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方晓利;政策失效与政府经济职能界定[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姚芳;我国构建电子政府的现状与完善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王会华;;论政府主导型制度创新[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朱立奎;;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角色定位[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许鹿;西部开发与制度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启智;向宏桥;;循环经济的均衡模型与发展路径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左锋;曹明宏;;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创新研究和管理对策[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李通屏;;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处理的若干关系研究——关于湖北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考[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4 中国体改研究会课题组;;推进要素市场化[A];中国改革论坛暨中国体改研究会2005年北京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魏黎;沈红;;大学生资助制度的理性重构——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关付新;;我国现代农业组织创新的制度含义与组织形式[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依山;;制度变迁理论评述与理论重构的初步尝试[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张清津;;为什么一省富裕而一省贫穷?——对各省经济发展差距的制度解释[A];新形势下的对外经贸合作——新形势下中国与日韩经济技术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胡静;陈银蓉;;农村集体与农民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发展趋势[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10 陈银蓉;胡静;;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制度经济学解析[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维春;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非均衡与协调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李洪江;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制度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3 郭培民;基于企业资源论的母子公司性质及管理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4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俞海;现代投资银行的理论分析及其应用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6 于伟;土地退化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7 罗晓春;对外贸易与江苏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动(1895—1936)[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8 刘宏;经济转轨、企业重组与公司治理[D];厦门大学;2001年
9 杨明;可持续发展的矿业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10 邹平;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静;重塑公民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胡杰;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变迁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3 纪昀;战略性贸易政策与中国[D];天津财经学院;2000年
4 段滔;地下经济核算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蒋斌;中国北洋时期工商股份制企业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6 王世辅;开放条件下的知识扩散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7 张克强;土地承包制探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8 邓怀颖;会计信息供需均衡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0年
9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10 张英辉;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成斌;;生存理性及其更替——两代农民工进城心态的转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7期
2 魏翠妮,王善坤;青年农民工越轨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朱力;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J];江海学刊;2002年06期
4 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社会学研究;1996年04期
5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年03期
6 曹子玮;农民工的再建构社会网与网内资源流向[J];社会学研究;2003年03期
7 李培林;李炜;;农民工在中国转型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J];社会学研究;2007年03期
8 谢桂华;;农民工与城市劳动力市场[J];社会学研究;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X;朱达俊;;《塞韦索Ⅱ指令》的多维度解读及启示[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2 胡敬斌;;民族地区的依法行政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华;;浅析政府在循环经济立法中的作用[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2 沈开举;郑磊;;改革开放与行政法治三十年回顾、反思与展望——以财产权保障的制度变迁为视角[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黄永乐;;制度变迁下公民的高校受教育权之属性探讨[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4 刘宏渭;;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立法问题探讨[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5 曹正汉;;地权界定中的法律、习俗与政治力量——对珠江三角洲滩涂纠纷案例的研究[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6 陶蕾;;节约型社会立法取向初探——以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经验为基点[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红建;程雪阳;;建立公正的城市房屋拆迁评估机制——以正当程序为视角[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黄德林;朱清;;论区域环境法律制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9 刘志坚;刘光华;赵忠龙;;转型中国水利工程建设运营法律制度研究——从“引大入秦工程”切入[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7年
10 范俊荣;;浅析我国的环境问责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博士 张顺邋郭小弦;《新劳动法》的社会学解读[N];西安日报;2008年
2 策划撰稿:本报新闻部;法治拆迁[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3 王怡;“对抗”是最好的劳动保障[N];中国经营报;2004年
4 李曙光;立法应该重视成本效益分析[N];南方周末;2006年
5 张安顺;劳动合同立法应向劳动者倾斜[N];工人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余亚梅;政府偏好与制度变迁[D];复旦大学;2011年
2 王曦;当代中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海怡;论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专项立法的建构[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悦;1945年后日本媒介法框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张更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宝娣;制度变迁视野中的交通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高峰;制度变迁的语境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5 聂波;“制度”视角下的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张铭浩;小产权房流转问题的法经济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任庆;中国水权制度变迁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8 潘亚萍;优抚政策的变迁:从政策维权向法律维权的分析框架[D];复旦大学;2008年
9 张海军;海南农垦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变迁及模式选择[D];海南大学;2012年
10 肖松;我国土地登记制度模式、效果与制度创新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18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018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