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双倍工资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3 02:04
本文关键词:劳动合同法双倍工资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合同法 双倍工资 书面劳动合同 倾斜保护原则 惩罚性赔偿
【摘要】:2008年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在法律责任中规定了双倍工资制度,旨在促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此制度在我国劳动立法中尚是首次出现,国外立法中也未见先例,,制度本身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理论层面的利益取向也存在很大争议。 本文从双倍工资的性质出发,结合该制度出台的相关背景及我国具体的法律规定,运用案例分析、文献分析等方法,指出了双倍工资制度存在的理论偏差和制度缺陷,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完善双倍工资制度的思路及具体对策,以期对完善我国的双倍工资制度提供些许借鉴,使这一制度真正发挥效能,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语以外,共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制概述。为了对双倍工资制度进行深入的分析,笔者从双倍工资的基本问题入手,探讨了双倍工资的性质,认为这个制度应当定性为惩罚性赔偿制度,而后介绍了双倍工资制度形成的背景,对进一步剖析双倍工资立法的制度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为双倍工资制度存在的理论偏差。笔者从劳动法的“倾斜保护原则”、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成要件、书面劳动合同的作用三个方面加以阐述,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其面临的法理上的偏差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介绍了双倍工资制度存在的制度缺陷。集中列举了目前双倍工资制度面临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双倍工资支付的主观状态区分问题、双倍工资支付的诉讼时效问题、双倍工资的“工资”构成问题,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实践中双倍工资支付的争议焦点。 第四部分为双倍工资制度的完善。针对前三部分揭示出来的双倍工资制度存在的争议性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梳理,并且结合各地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性文件,提出了双倍工资制度完善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 双倍工资 书面劳动合同 倾斜保护原则 惩罚性赔偿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5
【目录】:
- 内容摘要6-7
- Abstract7-9
- 目录9-10
- 引言10-13
- 一、双倍工资制度概述13-18
- (一) 《劳动合同法》双倍工资制度简介13-14
- (二) 双倍工资的性质14-16
- (三) 双倍工资制度形成的背景16-18
- 二、 双倍工资制度存在的理论偏差18-23
- (一) 倾斜保护原则18-20
- (二) 书面劳动合同20-21
- (三)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21-23
- 三、双倍工资制度存在的制度缺陷23-29
- (一) 双倍工资支付的主观状态区分问题23-25
- (二) 双倍工资支付的期限25-27
- (三) 双倍工资支付的仲裁时效27
- (四) 双倍工资的“工资”构成27-29
- 四、 双倍工资制度的完善29-33
- (一) 区分主观状态29-30
- (二) 明确双倍工资支付的期限30-31
- (三) 明确双倍工资支付的仲裁时效31
- (四) 明确双倍工资的“工资”构成31-33
- 结语33-34
- 参考文献34-36
- 致谢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全兴;粟瑜;;用人单位违法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条款分析[J];法学;2012年02期
2 陈玉江;;论双倍工资的法定工资性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11期
3 王全兴;;当前我国社会法若干问题的思考[J];阅江学刊;2011年02期
4 王利明;惩罚性赔偿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本文编号:1022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022180.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