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闭到开放:企业组织市场化的劳动法诉求
本文关键词:从封闭到开放:企业组织市场化的劳动法诉求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组织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劳动关系呈现多样的构成与发展,由于市场要素对劳动关系的渗入和作用,使劳动法学仅在封闭的企业内加以运用已经变得不切实际。明晰企业组织与劳动市场的有机联系,制定最适合两者协调发展的各种法律制度是劳动法学的重要课题。在劳动关系的调整中要重新认识"劳动不是商品"的原则,强化对劳动市场机制作用的认识,重视企业组织的构成基础以及克服从封闭到开放的阻碍,逐渐消除内外部劳动市场间的壁垒,在劳动关系多样化的现实中构建富有弹性的劳动市场机制。没有这样的基础,无论通过调整个别劳动关系还是集体劳动关系来解决复杂的劳资矛盾,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庸方。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关键词】: 企业组织 劳动市场 劳动关系
【基金】: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和应对的法律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4AZD048)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如果市场是个“无意识的共同作业的大海”,则企业就是大海之中出现的“有意识的权力的小岛”〔1〕。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追求利润而将劳动力等要素通过市场调配,在自己的所有下持续地组织化地进行活动,形成了合理化、效率化的“企业组织”。由此,该“企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源;;我国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王全兴;黄昆;;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若干规则[J];北方法学;2009年03期
3 丁建安;;企业劳动规章的法律性质辨析——兼评我国企业劳动规章法律制度[J];北方法学;2009年03期
4 王天玉;;就业权:理论、制度与类型[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侯殿收;;理性分析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利与弊[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张菁菁;;浅谈劳动争议[J];才智;2009年08期
7 刘松珍;;论劳动合同变更[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傅琳琳;袁洁;凌金玉;张春兰;;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利弊分析调查报告——基于南京市部分见习基地管理人员、见习生的访谈结果[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8期
9 吴灏;;物质资本对劳资关系的影响——基于马克思的视角[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3期
10 安琪;;从劳动法视角探究兼职大学生遭遇侵权之原因及解决模式[J];巢湖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业宏;肖蓓;;外资并购中国企职工劳动就业权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利敏;袁庆宏;;员工参与的组织难题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3 吕金朝;;论未续签合同劳动关系的性质及法律责任[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张秀敏;;《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A];京津冀和谐劳动关系论坛暨河北省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曹艳春;张扬;;劳务派遣中的工伤损害赔偿责任研究[A];首届江浙沪劳动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丹丹;日本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穆随心;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龙帝(Mr.Vitoonthep Nawadejo);劳动规章制度立法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马福军;劳动权的税法保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刘松珍;调职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崔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合作型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林国华;员工参与公司治理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张凌竹;退休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张颖慧;企业组织变动与工作权保障[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芳;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孟兆芳;以人为本视角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鲍云松;竞业禁止制度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翟旭丹;演员自雇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郭静薇;我国劳动规章制定程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于淼;ZZDL公司劳务派遣业务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凌湛;事实劳动关系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张亚琦;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曲智;完善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若干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庞红新;论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权益的法律保障[D];湘潭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骏;行政组织与企业组织之差别比较[J];中国行政管理;1996年02期
2 王玉莲;学习给企业组织带来的深刻变化[J];求实;2002年S1期
3 ;许晓平说要重视企业组织资源的运作[J];政工研究动态;1999年13期
4 胡昱;企业组织资源多种纬度的价值判断[J];岭南学刊;2005年03期
5 朱汉成;;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命题——提高职工企业组织归属感[J];武钢政工;2000年08期
6 于鹏;浅析企业组织的演变[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7 刘优良;;国有企业组织虚拟化:问题与策略[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史光起;;集权、分权与风筝式管理[J];法人;2012年05期
9 张彦;;浅谈企业组织与数字诀[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3年03期
10 夏若江;近代中国企业组织的演进轨迹与伦理意识的影响[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农;;网络经济对企业组织的冲击[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上)[C];1999年
2 李辉文;;企业组织的演变——联合产权制度阶段演化论下的分析[A];第十二次资本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传明;;知识经济与企业组织的结构化改造[A];跨世纪的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刘善堂;刘洪;王成城;刘芳;;企业组织领导力研究综述[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加快企业组织化进程走集约化经营之路[A];“连运杯”商业企业集约化经营与提高经济效益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6 冯曲;;科斯的市场——来自转型中市场替代企业组织生产的案例[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7 郑季良;杨肖鸳;;先进制造系统及企业组织的变革[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充分发挥企业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9 刘云强;;企业组织的路径依赖[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系统管理与复杂性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钱勇;曹志来;;从脱嵌入到再嵌入:企业组织转型的过程[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再城;创建学习型企业组织是大势所趋[N];大众科技报;2003年
2 方传新;网络经济改善企业组织[N];中国纺织报;2002年
3 哈尔滨师范大学 陈军;揭开企业组织绩效之谜[N];哈尔滨日报;2008年
4 华玫;企业组织需要变革[N];安徽经济报;2006年
5 王翔;网络经济改变企业组织[N];中国商报;2001年
6 刘栋;企业的责任[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年
7 刘晋军;当代企业组织的儒孝文化价值观[N];中国电力报;2011年
8 孙景华;蔑视制度的“问题企业家”[N];中国经营报;2005年
9 [美]保罗·尼文;实施平衡计分卡的十大问题[N];中国经营报;2003年
10 李纪兵;企业组织关系中的法律链[N];国际商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蕾;企业组织惯域理论研究与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2 林金忠;企业组织的经济学分析[D];厦门大学;2002年
3 杨洋;企业组织循环结构及基本运行机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王相林;企业组织模块化的经济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5 孙利平;企业组织德行领导的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张江峰;企业组织惯性的形成及其对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陈小宁;企业组织响应及其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刘兴国;基于耗散结构的球队型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9 王爱民;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组织再造工程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陈军;企业组织绩效评估模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薇;我国企业组织“以人为本”实现问题的哲学反思[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2 尹碧波;企业组织的演变[D];湘潭大学;2005年
3 杨静;定制型生产企业组织评价研究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2年
4 李宝;企业组织脆弱性生成机理与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刘丽刚;我国企业组织内信任与员工沉默关系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黄廖乐;企业组织诊断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7 郎倩倩;关于企业组织价值观体系的中日比较[D];鲁东大学;2013年
8 孙智慧;企业组织内部协同定性计算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9 关卓轶;高承诺企业组织及其对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借鉴意义[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朱春燕;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组织柔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28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028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