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论常雇型劳务派遣劳工权益保护

发布时间:2017-10-16 11:18

  本文关键词:论常雇型劳务派遣劳工权益保护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务派遣 被派遣劳工 劳工权益保护


【摘要】:劳务派遣是一种人力资源形式,与传统的劳动相比较而言,它是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具有劳动力的雇佣与使用相分离的特点。劳务派遣是一种舶来品,最早发源于欧美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被引进中国。2007年,我国通过《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对劳务派遣这一特殊用工形式予以承认和规范,从此,我国的劳务派遣行业迅速发展。由于劳务派遣关系下的三角形劳资关系相对复杂,被派遣劳工的工作处于不安定状态。同时,由于我国劳务派遣立法比较粗糙、存在很多的不足和缺陷且相对滞后,加上政府监管不严等原因,我国劳务派遣的被派遣劳工的权益受到了较为严重的侵犯。笔者基于人权保护以及实现劳工体面劳动的初衷,对我国劳务派遣这一特殊就业形式下的劳工权益保护状况进行研究,希望能提出有效保护我国被派遣劳工权益的建议,并以此来鼓励更多人开展对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研究,,共同促进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完善。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首先介绍劳务派遣的概念以及其类型,以此引出常雇型劳务派遣并对其进行定义,接着通过与登录型劳务派遣以及职业介绍等相似的用工形式的比较,分析了常雇型劳务派遣的法律特征。最后,对我国常雇型劳务派遣关系下的三方主体法律关系进行分析并认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工存在劳动关系,而且确定其是唯一的雇主。 第二章简单介绍我国的劳工权益保护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将被派遣劳工与一般劳动关系下的劳工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并通过介绍国内外劳务派遣制度在立法上的演变,得出对我国被派遣劳工权益进行保护的正当性。 第三章通过将被派遣劳工的权益分为一般性权益和特殊性权益的方法,对我国被派遣劳工所应当享有的法定权益进行审视,然后分析我国被派遣劳工权益保护现状的不足和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并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第四章在总结前文,特别是在第三章的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立法等现状,借鉴德国、日本等其他国家的立法例,提出完善我国《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法律意见,并针对如何加强被派遣劳工权益的保护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劳务派遣 被派遣劳工 劳工权益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引言12-14
  • 第一章 常雇型劳务派遣制度的概述14-23
  • 一、 常雇型劳务派遣的内涵及法律特征14-19
  • (一) 常雇型劳务派遣的内涵14-16
  • (二) 常雇型劳务派遣的法律特征16-19
  • 二、 常雇型劳务派遣三方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19-23
  • (一) 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工的法律关系19-20
  • (二) 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法律关系20-21
  • (三) 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工的法律关系21-23
  • 第二章 我国被派遣劳工权益保护的正当性分析23-29
  • 一、 我国劳工权益保护的基本理论23-24
  • (一) 劳工权益的概念及内容23-24
  • (二) 我国劳工权益保护与国际劳工权益保护标准24
  • 二、 被派遣劳工与一般劳工的异同24-27
  • (一) 与一般劳工的共性25
  • (二) 被派遣劳工的特殊性25-27
  • 三、 被派遣劳工权益保护的法律依据27-29
  • (一) 国际上的立法保护依据27-28
  • (二) 我国的法律保护依据28-29
  • 第三章 我国被派遣劳工权益受侵害的现状及成因分析29-40
  • 一、 我国被派遣劳工权益受侵害的现状29-37
  • (一) 个别劳权保护的不足29-34
  • (二) 集体劳权保护的不足34-36
  • (三) 被派遣劳工特殊权益的缺失36-37
  • 二、 我国被派遣劳工权益受侵害的成因分析37-40
  • (一) 《劳动合同法》的缺陷与不足37-39
  • (二) 政府对劳务派遣的监管不严和引导不力39
  • (三) 被派遣劳工自身局限性39-40
  • 第四章 加强我国被派遣劳工权益保护的建议40-54
  • 一、 确立被派遣劳工权益保护的目标与原则40-42
  • (一) 被派遣劳工权益保护的目标40
  • (二) 被派遣劳工权益保护的原则40-42
  • 二、完善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42-52
  • (一) 对劳务派遣专章或专门立法42-43
  • (二) 完善被派遣劳工退(撤)回机制并禁止约定试用期43-44
  • (三) 提高待雇期间工资支付标准44-45
  • (四) 明确规定劳务派遣三方主体间的权利义务45-49
  • (五) 建立被派遣劳工转正机制49-50
  • (六) 加强对劳务派遣业的规制50-52
  • 三、 发挥政府职能促进被派遣劳工权益保护52-54
  • (一) 发挥政府的监督和引导作用52-53
  • (二) 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53
  • (三) 针对性的普法宣传和法律援助53-54
  • 结语54-56
  • 参考文献56-58
  • 致谢58-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宝妹;;劳务派遣法律关系研究[J];法学杂志;2010年02期

2 侯玲玲;曹燕;;劳动派遣关系的法律规制研究[J];法学评论;2006年06期

3 伍奕;;我国劳务派遣立法的反思与重构[J];法治论坛;2009年01期

4 李朝阳;;体面劳动视域中非正规就业者的劳动权益保护[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卢修敏;;我国劳务派遣法律结构分析[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石军红;;我国劳务派遣业的现状与走向——以日本为参照[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马延军;;法律视野下的劳动力派遣[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8 王全兴,侯玲玲;劳动关系双层运行的法律思考——以我国的劳动派遣实践为例[J];中国劳动;2004年04期

9 董保华;劳务派遣的法学思考[J];中国劳动;2005年06期

10 沈同仙;;运用雇主分立理论确定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J];中国劳动;200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伟;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保护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陈军荣;论体面工作与中国的体面工作[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3 程红;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蒋存龙;劳务派遣中的劳动者权利保护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42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042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6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