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论大学生就业的法律保障

发布时间:2017-10-23 15:05

  本文关键词:论大学生就业的法律保障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劳动就业权 就业歧视 教育


【摘要】:劳动就业权的保障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劳动权不平等现象。就业歧视降低了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资源最优配置的效率,剥夺和损害了部分劳动者公平、公正的就业机会和权利,这其中就包括高校毕业生。许多国家都在对其进行研究,以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对于劳动就业权的研究始于西方国家,一个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对这一问题给予了深度的关注,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有关劳动权保障和反就业歧视的法学理论研究成果。我国有关劳动权保障和反就业歧视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主要是结合外国理论研究我国具体问题,特别吸收了在保障就业权立法方面有着突出表现的美国、英国和日本的相关经验。 我国是一个劳动就业权立法保障不完善的的国家,尤其是就业歧视问题严重。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学历歧视和生理歧视等多种就业歧视现象,而且近些年来地域歧视等新型歧视现象也愈演愈烈。另外,由于教育制度的不完善,方法的不得当,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教育、户籍、社保制度也还不完善以及劳动者维权意识不强,我国大学生的劳动就业权保障问题一直以来没有受到关注。为了维护劳动者公平就业权利,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对我国劳动就业权保障性立法活动进行研究。本文以西方相关理论为基础,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社会、经济、法律、制度,对我国劳动权保障立法状况和发展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为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就业环境提出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 劳动就业权 就业歧视 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22.5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10-11
  • 1.1.1 论文选题的目的10
  • 1.1.2 论文选题的意义10-11
  • 1.1.2.1 理论意义10
  • 1.1.2.2 现实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5
  • 1.2.1 我国关于劳动就业权概念的研究11
  • 1.2.2 我国关于大学生就业不平等现象的相关研究11-13
  • 1.2.2.1 就业歧视相关概念11
  • 1.2.2.2 我国主要存在的就业歧视类型11-13
  • 1.2.3 关于解决大学生就业权不平等现象法律措施的研究13-14
  • 1.2.3.1 世界其他国家立法保障现状13
  • 1.2.3.2 我国立法保障现状13-14
  • 1.2.4 国外关于就业权的研究成果14-15
  • 1.2.4.1 国外经济学界的研究成果14
  • 1.2.4.2 国外社会学界的研究成果14-15
  • 1.3 文章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5-16
  • 1.3.1 文章的研究方法15
  • 1.3.2 文章中的创新点15-16
  • 第2章 大学生就业权的基本理论16-20
  • 2.1 大学生就业权的界定16
  • 2.2 研究大学生就业权的法理价值16-20
  • 2.2.1 人权16-17
  • 2.2.2 生存权17-18
  • 2.2.3 人权法律关系18
  • 2.2.4 就业权法律关系18-20
  • 第3章 大学生就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20-27
  • 3.1 就业歧视的存在20-23
  • 3.1.1 高校教育引起的就业歧视显现20-21
  • 3.1.2 地区差异引起的就业歧视现象21
  • 3.1.3 性别差异引起的就业歧视现象21-22
  • 3.1.4 身体条件引起的就业歧视现象22-23
  • 3.2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现象凸现23-24
  • 3.3 教育内容的缺失24-25
  • 3.3.1 学校教育内容的缺失24
  • 3.3.2 家庭教育内容的缺失24-25
  • 3.4 政府职能的缺失25-27
  • 第4章 国外大学生就业权的立法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7-34
  • 4.1 国外就业保障法律模式现状27-29
  • 4.1.1 美国27-28
  • 4.1.1.1 政府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得到关注27
  • 4.1.1.2 将职业培训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27-28
  • 4.1.2 英国28-29
  • 4.1.2.1 强化促进就业的立法28
  • 4.1.2.2 专门制定反就业歧视法28-29
  • 4.1.3 日本29
  • 4.2 美、英、日法律保障模式对我国的启示29-34
  • 4.2.1 促进就业制度主要形成于政策性规定29-30
  • 4.2.2 现有的促进就业的法律规定层次低30-31
  • 4.2.3 提高对职业培训的重视程度31-32
  • 4.2.4 专门制定反就业歧视法32-34
  • 第5章 我国《就业促进法》公布后的新思考34-38
  • 5.1 促进就业中的政府责任34-35
  • 5.2 就业促进立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35-38
  • 5.2.1 在就业平等与反歧视方面用人单位、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分别承担何种程度和范围的义务与责任36
  • 5.2.2 当劳动就业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目标发生冲突时应如何取舍36
  • 5.2.3 我国现行法律禁止就业歧视规范的缺陷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应如何进一步应对36-38
  • 第6章 完善大学生就业权法律保障的对策38-47
  • 6.1 完善和加强与高校教育相关的立法工作38-39
  • 6.2 两性平等就业的保障39-42
  • 6.2.1 转变立法观念非常重要40-41
  • 6.2.2 对保障妇女劳动就业权的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41
  • 6.2.3 应当开辟具体的法律救济措施41-42
  • 6.3 社保制度的进一步加强42-44
  • 6.4 残疾人就业立法保障的加强44-45
  • 6.5 教育联动机制的建立45-47
  • 第7章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作者简介52-5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晓晨;;疾病就业歧视的法律问题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2 张艳;宦吉娥;李媛媛;;我国就业领域反基因歧视之法治困境[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3 谢根成;周颖;;论反就业歧视的民事救济权利[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张姝;;论就业歧视的狭义界定——我国就业歧视法律规制的起点[J];当代法学;2011年04期

5 蔡炳锋;潘婷;;浅析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7期

6 岳春宇;刘璐;;尴尬的中国“反就业歧视”法律——以欧盟“反就业歧视”立法为参照[J];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07期

7 徐寒;;澳大利亚反对就业歧视法律与实践[J];中国劳动;2011年08期

8 刘松枝;;健全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劳动就业权保障机制[J];学理论;2011年16期

9 蔡昱;;无法逃脱的“第二性”:中国女性的职场困境[J];学理论;2011年17期

10 本刊记者;;2011年“全国工会就业援助月”在鄂启动[J];中国职工教育;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莹;;就业歧视的经济学分析:研究进展及述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朱长贵;魏振涛;;消除就业歧视 促进就业平等[A];探索·创新·发展——聊城市“加快建设强市名城 我们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理论研讨文集[C];2007年

3 高永平;;按性别比征税:解决女性就业问题的一项政策建议[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林凌敏;王丽芳;;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及对策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朱仕芬;;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再思考[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6 朱仕芬;;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再思考[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7 刘娟;张佳欣;;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歧视研究[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8 郭欣欣;;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保护现状及其影响机制分析——文献综述[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胡秋阳;乐君杰;;东部地方经济发展转型的政策组合研究——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综合模拟[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陆静;;我国劳动法治的30年历程、经验及未来走向[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三西;就业歧视,,宪法无奈何[N];经理日报;2005年

2 叶静漪 魏倩;健康就业歧视若干法律问题研究[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3 仝静海;就业歧视,你遇到了吗?[N];河北日报;2002年

4 王彦钊;就业歧视增多 法律应该说“不”[N];检察日报;2003年

5 本报实习生 张磊 吴扬莉;消除就业歧视需要各方一起努力[N];经济日报;2005年

6 陈光岳;就业歧视:法律反对为何无效[N];经理日报;2003年

7 刘以宾;辨析 “就业歧视”[N];经理日报;2005年

8 祝振强;就业歧视几时休[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张国香;反对就业歧视 建立和谐社会[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舒迪;就业歧视:一道无形的门槛[N];人民政协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腾;我国就业歧视抑制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郝红梅;平等就业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蒋阳飞;我国就业公平及其制度保障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李萌;中国转型时期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雷云;美国禁止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邹晓红;中国妇女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韩靓;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视角的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和收入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朱剑宇;中国劳工权益保障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9 王利迁;当代中国就业问题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雄;论平等就业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伟丽;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娜;我国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3 何穆;劳动就业权法律保护[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4 禹达平;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丹彦军;农民工劳动就业权法律保护问题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曹晓蕾;论大学生就业的法律保障[D];东北大学;2008年

7 成剑;我国城市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8 钟君;反就业歧视立法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郅晓莹;欧盟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洪维;健康就业歧视及其法律完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83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083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b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