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评估与防范
发布时间:2017-10-24 00:26
本文关键词: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评估与防范
【摘要】:当前我国企业在经营中不断普及并深化法制观念和人才观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也越来越重视员工关系管理。和谐融洽的员工关系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出现了诸多变化,如劳动关系的短期化及灵活化、员工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劳动力流动的快速化、企业岗位调整的频繁化以及员工维权意识和工会力量的壮大等等情况都使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出现劳动争议和纠纷,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也没有正确地对劳动合同进行管理,这些导致了企业面临不同程度的法律风险。而这些法律风险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对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影响程度等等问题都值得企业实践经营者和学者们研究。 本文基于这种现实情况,拟对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防范法律风险的措施。具体来说,本文首先确定了本项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二,本文对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概念、特征、内容和作用,并对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得出其不同环节中的表现形式,并分析了这些法律风险的形成原因。结合这些分析,确定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即使用模糊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评估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第三,通过法律风险的分析构建出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各指标的权重,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法律风险进行评估,可得出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的总体状况,通过评估选定的企业,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得出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状况,结果显示我国企业在管理劳动合同时面临的法律风险总体状况一般,但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企业中差异较大,如国企、外资企业比民企、私企的法律风险更低,而规模越大的企业法律风险也较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国企、外企以及规模较大的企业更加规范,制度更加完善,法律风险水平也更低。第四,对企业进行法律风险评估后,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防范劳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措施,从劳动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上防范法律风险。因此,本文定量地评估了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对于企业经营者和学术界研究劳动合同管理的学者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劳动合同管理 法律风险 评估 防范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5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0
- 1.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10-11
- 1.1.1 研究目的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6
- 1.2.1 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研究现状11-13
- 1.2.2 企业法律风险的研究现状13-16
- 1.2.3 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研究现状16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6-20
- 1.3.1 研究内容16-17
- 1.3.2 研究方法17-20
- 第2章 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相关理论20-33
- 2.1 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概述20-22
- 2.1.1 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概念和特征20-21
- 2.1.2 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主体和内容21-22
- 2.1.3 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作用和意义22
- 2.2 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表现形式22-26
- 2.2.1 企业劳动规章制度中的法律风险23
- 2.2.2 劳动合同订立中的法律风险23-24
- 2.2.3 劳动合同履行及变更中的法律风险24-25
- 2.2.4 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的法律风险25
- 2.2.5 劳动争议及纠纷处理中的法律风险25-26
- 2.3 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成因分析26-28
- 2.3.1 企业内部的因素26-27
- 2.3.2 企业外部的因素27-28
- 2.4 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评估理论28-33
- 2.4.1 风险评估过程28-31
- 2.4.2 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评估流程及框架31-33
- 第3章 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33-50
- 3.1 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识别与分析33-37
- 3.1.1 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评估的层次结构33-35
- 3.1.2 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指标体系35-37
- 3.2 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指标权重的确定37-46
- 3.2.1 建立模糊判断矩阵37-40
- 3.2.2 模糊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40-42
- 3.2.3 计算准则层权重42-44
- 3.2.4 计算指标层权重44-45
- 3.2.5 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指标总排序45-46
- 3.3 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评估及分析46-50
- 3.3.1 确定评价集47
- 3.3.2 指标层法律风险模糊综合评价47-48
- 3.3.3 准则层模糊综合评价48-49
- 3.3.4 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评估结果49-50
- 第4章 模型应用与分析50-63
- 4.1 单个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评估的应用与分析50-60
- 4.1.1 开瑞公司背景介绍50-51
- 4.1.2 开瑞公司劳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识别与分析51-52
- 4.1.3 开瑞公司劳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评估52-60
- 4.2 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总体状况分析60-63
- 4.2.1 样本选择60-61
- 4.2.2 结果分析61-63
- 第5章 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63-71
- 5.1 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防范原则63-64
- 5.1.1 依法治企63
- 5.1.2 以人为本63-64
- 5.1.3 预防为主64
- 5.2 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64-71
- 5.2.1 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64-66
- 5.2.2 劳动合同订立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66-68
- 5.2.3 劳动合同履行和变更中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68
- 5.2.4 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68-69
- 5.2.5 劳动争议和纠纷处理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69-71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71-74
- 6.1 全文总结71-72
-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72
- 6.3 未来研究展望72-74
- 致谢74-75
- 参考文献75-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小波;;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监控制度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李璐;;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构建论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11期
3 刘轶;;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的法律风险——兼谈我国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监管制度的构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安小毅;谢庆莉;;企业法律风险基础理论研究——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公司为对象[J];法制与社会;2009年17期
5 何静;;第三方物流法律风险的防范——基于上海浦东新区的实证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6 刘洪杰;劳动合同解除的若干问题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蒋保安;;企业劳动合同法律风险防控实践[J];大庆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8 杨金辉;;论劳动合同履行的法律风险防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9 徐伟;;中小企业劳动管理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10 宋智宇;韩磊;;关于企业法律风险动态性控制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7期
本文编号:10861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086150.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