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利法律保障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1 22:02
本文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利法律保障研究
【摘要】:外来务工人员通常是指不具有本地常住户籍,但在本地就业的人员,,主要是在建筑、搬运等技术含量低、工作强度大的行业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员。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户籍制度的存在,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权利很容易受到歧视。因为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具有特殊性,应对其进行倾斜性的保护。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是一个权利体系,并且其内容是相互连接的。在这个权利体系中,平等就业权是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利保障的核心。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利是对平等和正义的法律价值的追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 我国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保障有法可依,但是并不完善。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文件和行政法规为基础的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利的法律体系,但是还有许多法规只注重城镇职工的利益保护,将外来务工人员排除在传统意义上的“职工”之外。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保障的实际履行也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等级观念导致的身份观,二元户籍制度和经济制度以及外来务工人维权意识差。 外来务工人员是我国特有的现象,其他国家并没有外来务工人员或农民工的概念。国际条约和其他国家的法律都是以保护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禁止就业歧视为焦点的。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的主要受到侵害的方面就是对平等就业权的侵犯,所以借鉴国外的反就业歧视的立法和实践对于我国保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平等就业权有积极意义。完善的法律体系能够尽量避免漏洞,形成比较完备的就业权利保障体系;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能够明确歧视的具体内容,对于权利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利的法律保障完善需要从立法到法律实施各个环节的臻善。最根本的是要在宪法中确定迁徙自由权,逐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剥离附加在户籍制度上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同时,还要消除劳动法律中的歧视性规定,制定专门反就业歧视法;明晰劳动部门的行政职权,设立专司就业歧视案件的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完善司法体制,降低救济成本等等。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 就业权 就业歧视 法律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0
- 1 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利的一般理论10-18
- 1.1 外来务工人员的界定10-12
- 1.1.1 外来务工人员的概念和特征10-12
- 1.1.2 外来务工人员形成的社会背景12
- 1.2 就业权利法律保障的界定12-14
- 1.3 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利法律保障的理论分析14-16
- 1.3.1 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利法律保障的特殊性14-15
- 1.3.2 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利法律保障的法理基础15-16
- 1.4 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的必要性16-18
- 1.4.1 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16-17
- 1.4.2 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17
- 1.4.3 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是人权保障全球化的题中之义17-18
- 2 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利法律保障的现状与原因18-30
- 2.1 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利法律保障的现状18-21
- 2.1.1 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利法律保障立法现状18-20
- 2.1.2 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利法律保障实施状况20-21
- 2.2 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利法律保障的难点21-27
- 2.2.1 在立法方面21-23
- 2.2.2 在行政执法方面23-25
- 2.2.3 在司法救济方面25-27
- 2.3 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利法律保障缺失的原因27-30
- 2.3.1 等级观念导致身份歧视27-28
- 2.3.2 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体制28-29
- 2.3.3 外来务工人员缺乏维权意识29-30
- 3 域外关于保护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的经验及启示30-35
- 3.1 国外关于平等就业权的立法与实践30-33
- 3.1.1 国际组织文件的规定30-31
- 3.1.2 欧盟的立法与实践31-32
- 3.1.3 美国的立法与实践32-33
- 3.2 国外关于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和实践对我国的启示33-35
- 3.2.1 完善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34-35
- 3.2.2 设立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机构35
- 4 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利保障的法律建议35-48
- 4.1 明确迁徙自由权,推进户籍制度改革35-38
- 4.2 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利的立法完善38-42
- 4.2.1 消除劳动法律中的歧视性规定38-39
- 4.2.2 增加劳动法律的可操作性39-40
- 4.2.3 制定反就业歧视法40-42
- 4.3 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利的行政保障42-45
- 4.3.1 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42-43
- 4.3.2 加强劳动监察部门的执法力度43-44
- 4.3.3 设立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44-45
- 4.4 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利的司法救济45-48
- 4.4.1 降低外来务工人员的司法救济成本45
- 4.4.2 完善司法体制45-46
- 4.4.3 建立违宪审查制度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5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52-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旭莉;;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的障碍因素与解决路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王全兴;黄昆;;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若干规则[J];北方法学;2009年03期
3 冯英;;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歧视问题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关凤荣;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现状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王玉叶;民工“自我救济式犯罪”的成因与对策思考[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2年05期
6 胡锦光;论公民启动违宪审查程序的原则[J];法商研究;2003年05期
7 关怀;;六十年来我国劳动法的发展与展望[J];法学杂志;2009年12期
8 林嘉;;劳动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法学家;2003年06期
9 王秋峰;;《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对农民工就业的积极影响[J];法制与社会;2008年06期
10 喻名峰;曹兴华;;我国进城农民工就业平等权实现机制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薛长礼;劳动权论[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洪阳;农民工就业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王蕾;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23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123930.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