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劳动争议的法律调整问题——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为视角
本文关键词:集体劳动争议的法律调整问题——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为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和谐社会 集体劳动争议 “去政治化”功能 争议表达机制 反应机制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以法治化的途径解决集体劳动争议,法治化对社会和谐的功能与价值在于:通过法律程序的设定将罢工等集体劳动争议行为进行“去政治化”的处理、将复杂的社会问题转化为相对单纯的法律技术问题,具体而言,集体劳动争议法律调整基本的制度框架由争议表达机制与反应机制两大体系构成。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湖南
【关键词】: 和谐社会 集体劳动争议 “去政治化”功能 争议表达机制 反应机制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谐社会描述的是一种社会运行的良好状态。社会的和谐运行是指构成社会有机体的各组成要素之间一种良性互动,社会有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协调而稳定。然而,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对社会资源的分配进行重大调整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常凯;罢工权立法问题的若干思考[J];学海;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熊德义;中国经济增长的制度因素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彭涛;中国不当劳动行为制度立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2 王天玉;论劳动权冲突与协调[D];吉林大学;2007年
3 王天林;劳工权益的国际化保护趋势研究:劳工标准视角[D];山东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丽君;王海英;;人性化执法与构建和谐社会[J];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2011年03期
2 周英锐;王利军;;预防集体劳动争议的思考与建议[J];人民论坛;2011年20期
3 延伊伦;;集体劳动争议主体若干问题探研[J];特区经济;2011年09期
4 刘秀娟;;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魏强;;现代民主社会的基本要求——行政公开[J];枣庄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钮友宁;;顺应民意 加快立法 营造保障我国劳务派遣工权益的制度环境[J];人权;2011年04期
7 肖胜方;刘继承;高鹏飞;;政府在集体谈判制度中的角色定位探析[J];法治论坛;2011年02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晓华;;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行政立法与民主参与[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辉;;和谐社会理念下环境保护法之定位[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3 牛玉兵;;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行政立法[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吴志洲;林和静;;构建和谐的行政补偿制度[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武静;彭欣;李希昆;;论环境权与和谐社会[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6 张超;;政府信息公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选择和必由之路[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邓泽;;坚持依法行政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赵美珍;戈琳;;论生态文明与环境法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闵浩;王宇红;;权利抑或义务:环境保护的理念重构与入宪路径选择——以排污权制度的引入为例[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10 董华;;用和谐理念指导我国《矿产资源法》的修改[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榕;富阳市妥善处理集体劳动争议[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2 罗燕 林秋兰 华南师范大学;建立我国集体劳动争议预防与处理机制[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
3 朱华邋姚焕村;3个月处理劳动争议超3万件[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4 通讯员 马景慧、张勇 记者 四光;我市上半年劳动争议仲裁案件数量创新高[N];承德日报;2006年
5 黄天凭;群体性劳动争议的成因与对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6 扈春海;按照三方原则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N];工人日报;2006年
7 付忠;仅仅规劝是不够的[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8 本报通讯员 刘静 实习生 侯聪;劳动争议案呈逐年增多趋势[N];济南日报;2006年
9 刘诚;完善劳动争议处理调解制度的建议[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10 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劳动争议处理处副处长 黄龙;落实三方原则 积极参与仲裁[N];工人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锐;《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姣凤;我国行政给付制度的完善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徐栩;行政调解制度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文鹏;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立法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4 黄坤;和谐社会视野下宗教立法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王小琴;行政契约的法理本源探析[D];山西大学;2005年
6 龚炜;群体性事件处置相关法律问题[D];苏州大学;2005年
7 郑磊;法治行政视野下和谐社会的构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8 殷献满;和谐社会视角下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法理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8年
9 欧阳山;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炳文;行政合同分析及其法律地位提升[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23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123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