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解雇理由的司法规制——来自法国最高司法法院判例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论解雇理由的司法规制——来自法国最高司法法院判例的启示
【摘要】: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实质性不平等地位揭穿了解雇和辞职之间的表面上的对等关系。现代劳动法要求保证雇员的辞职自由,限制雇主的解雇行为。因此,解雇必须证明其理由。在这个问题上,我国法主要是采取了列举式立法,而法官的司法创造功能则受到限制。与之相反,法国法则采取了概括式立法与法官个案判断相结合的方式,发展了一系列的判例,从而逐步地确定了解雇理由的类型。法国法的模式可以使得法律与社会之间的紧张能够不断地通过司法判例而得以消除。
【作者单位】: 蒙特利尔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攻读博士项目资助
【分类号】:D922.5;D956.5
【正文快照】: 解雇是雇主单方地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行为,和劳动者的辞职相对应。解雇和辞职均属于职业自由,这是法国大革命为打破行会的职业垄断而倡导的基本自由之一②。这项职业自由表面上同等地赋予了雇主与雇员解除合同的自由权利,而实际上,雇主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社会关系上都相对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宝;雇员在工作场所的隐私权保护与限制[J];现代法学;1996年05期
2 覃美洲;浅议雇员致害的赔偿责任[J];当代法学;2003年11期
3 张发展;雇主对雇员的责任[J];法学;2001年06期
4 魏春环;谈谈外籍雇员管理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石油政工研究;2000年04期
5 黄河;论雇主知情权与雇员隐私权的冲突与协调——从陈晓燕诉东海公司、林锦煌、陈春宁侵害人格权案说起[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5年02期
6 梁志文,胡君;民商活动中雇主责任浅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曹海菁;加拿大雇佣和劳动法概述[J];法治论丛;2005年01期
8 严正;对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考察与思考[J];开放潮;1996年07期
9 郇建立;是谁在读你的E-Mail?[J];社会;2000年06期
10 王毅;;雇员侵权责任中雇主追偿权的实现[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德近;;环境司法能动的功能和界限[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2 林世知;;纪律行动、工作效率与劳资关系[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杨玲;;美国雇主退休金计划及其启示[A];社会保障问题研究[C];2000年
4 李德成;;雇主网络监视行为规范[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5 卿涛;张霞;崔宗标;;雇主品牌的价值及其建设途径[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许谨良;;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与商业补充养老保险相结合方式研究[A];2004年上海市保险学会年会论文集——暨上海市保险学会成立20周年和《上海保险》创刊20周年纪念[C];2004年
7 ;国外社会保险模式比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课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诗达;;非公经济劳资合作和冲突的影响因素[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9 海南省地税局课题组;;经济全球化下开征社会保障税相关问题研究[A];海南省税务学会四届三次理事会暨全省第十二次税收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3年
10 李锋亮;;求职渠道对高校毕业生工作找寻的影响[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刚;雇员受损害,,雇主应否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N];江苏法制报;2005年
2 张小康;本案中雇主是否具有向雇员的求偿权[N];江苏法制报;2006年
3 都邦保险 隗永鹏;雇主责任险 为雇主扛责任[N];证券日报;2006年
4 邓树林;雇主对雇员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N];江苏经济报;2004年
5 邬先江;渔船雇工被杀 雇主赔偿113000元[N];中国渔业报;2004年
6 李伟 宋璐璐;美国企业年金税收有优惠[N];中国保险报;2005年
7 何玉龙;雇主们的“快乐管理”[N];民营经济报;2006年
8 蒙振强;雇员运货出事故 雇主有错要担责[N];法治快报;2007年
9 ;国外雇主的概念与内涵[N];中国企业报;2007年
10 柯秋海 杨英;违规操作酿惨剧 雇主雇员都担责[N];西部法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锐;基于专业化的企业理论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韦倩;人类合作行为与合作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D];山东大学;2009年
3 雷云;美国禁止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杨波;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李灵燕;论企业内的权力关系[D];西北大学;2003年
6 郭志刚;无边界组织下雇佣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7 潘双庆;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与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贺玲;论解雇保护中的法益平衡[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9 薛华勇;职业自由及其限制[D];苏州大学;2013年
10 刘勇;就业公平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瑛;论雇佣合同[D];山西大学;2006年
2 邹洁;论雇主的替代责任[D];武汉大学;2005年
3 石广利;论雇主替代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郭庆;论雇主对雇员工伤事故赔偿责任[D];湖南大学;2003年
5 孙尧;雇员人身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官松;美国法中雇主转承责任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章烽;论司法能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郭春阳;司法能动抑或司法克制——“洛克纳案”之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姗姗;环境纠纷解决中的司法能动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年
10 徐鹏;司法能动在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521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152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