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法上就业歧视的抗辩事由——兼论对我国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德国法上就业歧视的抗辩事由——兼论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就业歧视中的抗辩事由表现为资方对劳方进行不同等对待的合理性因素。德国《一般平等待遇法》对抗辩事由特征与合理性审查方法的规定,一方面遵循了欧盟平等就业指令中的要求,另一方面契合了德国已有的法教义学内容。具体表现为在私人自治原则的基础上限制私权、集中指向雇主抗辩事由以及坚持共性概括与个别歧视类型特殊处理,分别在立法价值取向、目标导向和立法与法律解释技术的层面上体现了奉行欧陆传统的德国在平等就业权保障立法和司法上的最新动向,其中的有益成分值得我国借鉴。
【作者单位】: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保险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
【基金】:笔者主持的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社会法请求权体系之架构——以德国为中心的考察与制度本土化讨论”(立项号:12YJC820069) 2013年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劳动法请求权体系之架构——以德国法为中心的考察与制度本土化讨论”(第四十七批)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51.6;DD912.5
【正文快照】: 目次一、引言二、德国就业歧视的抗辩事由与审查方法(一)一般标准一“重要的、有决定性的职业需要”(二)比例原则审查(三)特别歧视的抗辩事由三、德国立法与法教义学形成的社会背景四、代结语:对我国的启示 一、引言在西方法治国家中,与美国和英国相比,德国长期以来在反就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姝;;论就业歧视的狭义界定——我国就业歧视法律规制的起点[J];当代法学;2011年04期
2 谢增毅;;英国反就业歧视法与我国立法之完善[J];法学杂志;2008年05期
3 李海明;;英国强制退休的立法规制、判例及启示[J];法学;2013年09期
4 朱懂理;促进就业与反歧视研究综述[J];中国劳动;2004年02期
5 周伟;;从身高到基因:中国反歧视的法律发展[J];清华法学;2012年02期
6 许德风;;论法教义学与价值判断 以民法方法为重点[J];中外法学;2008年02期
7 周伟;;论禁止歧视[J];现代法学;2006年05期
8 林嘉;杨飞;;论劳动者受到就业歧视的司法救济[J];政治与法律;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言东;;论用人单位歧视性报复的表现形式及救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蔡桂生;;学术与实务之间——法教义学视野下的司法考试(刑法篇)[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3 许德风;;论利息的法律管制——兼议私法中的社会化考量[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4 黄卉;;论法学通说(又名:法条主义者宣言)[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5 孙维飞;;通说与语词之争——以有关公平责任的争论为个案[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6 姜涛;;法学通说: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7 吴义龙;;自由还是安全:一种经济学的进路——兼评《并非自杀契约》[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8 陈聪;;紧急状态下人权克减的法律规制[J];北方法学;2009年06期
9 牛玉兵;;论《就业促进法》的公平就业保障功能及其完善[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王海涛;;诊治就业市场中的“暗伤”——论就业隐性歧视的理性边界及其法律规制[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潘霞;;法官刑法解释的公众认同[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2 万琦;;两大法系专利产品首次销售侵权抗辩的比较研究[A];专利法研究(2011)[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丹;关联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淑华;城乡建设用地流转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谢嗣胜;劳动力市场歧视研究:西方理论与中国问题[D];浙江大学;2005年
4 李雄;论平等就业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王彬;就业中的前科歧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李艳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政府治理失业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饶志静;英国反就业歧视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滕腾;我国就业歧视抑制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朱剑宇;中国劳工权益保障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10 彭中礼;法律渊源论[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亦彦;《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实施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章志图;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朱海斌;国际人权标准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孙晓晨;反就业歧视立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贵s,
本文编号:1158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158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