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入:禁止职业歧视的价值基础重构
本文关键词:社会融入:禁止职业歧视的价值基础重构
更多相关文章: 职业歧视 价值基础 自然抽签 市场理性 人格尊严 社会融入
【摘要】:禁止职业歧视的价值基础决定职业歧视概念及相关法律制度的立法和司法建构。围绕这一问题先后出现了抵消先天优势的平衡自然抽签理论,确保合理关联的维护市场理性理论以及禁止侮辱贬损的尊重人格尊严理论等作为禁止职业歧视价值基石的主张。但对各国立法及司法实践情况的考察表明,推进社会融入是真正支撑禁止职业歧视法律制度的价值基础。这体现在法律保护的对象是社会融入程度不足的被排斥群体,法律措施演进的动力源于解构妨碍社会融入障碍的需要,司法救济模式调整的目的是提升被排斥群体社会融入水平等各个方面。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法学院;
【基金】: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禁止职业歧视法律进路研究”(skq201201)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一、导论:禁止职业歧视的价值基础问题及其研究意义从199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到200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以下简称《就业促进法》)再到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等颁布的一系列行政规定,C13 中国禁止职业歧视法律制度经历了脱胎换骨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娄耀雄;我国“就业歧视”的法理分析及对策[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周伟;;城镇就业中的身长歧视研究[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宁立成;;禁止就业歧视的“人本”之维[J];法学论坛;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坤刚;关于企业内部劳动规章立法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张龙;;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立法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王纪平;丁海奎;温娟;张西梅;;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欧阳帆;;法国公共部门集体谈判制度探讨[J];滨州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张明华;;就业歧视的经济法解决机制分析[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陈玉玲;;反就业性别歧视及其法律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肖云;贺家香;;金融危机背景下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12期
8 徐勇;曹锡山;;就业歧视原因初探[J];党史博采.理论;2006年04期
9 郑尚元;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制度比较与分析——兼谈我国劳动争议审判制度的改革走向[J];法律适用;2005年10期
10 单海玲;;我国商业秘密刑事救济困境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法律适用;2006年Z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周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动契约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丹丹;日本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杨松;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穆随心;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龙帝(Mr.Vitoonthep Nawadejo);劳动规章制度立法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颖慧;企业组织变动与工作权保障[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芳;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陆静;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耿强林;中国工时制度的定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翟旭丹;演员自雇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郭静薇;我国劳动规章制定程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曾斯逸;我国政府主导下的劳动保障权利救济途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章志图;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彭根云;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韩晔;我国劳务派遣规制的主要理论争议及路径选择[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蔡晓青;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方潇;秦代刑事责任能力身高衡量标准之质疑─—兼论秦律中身高规定的法律意义[J];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2 汪习根;论发展权的本质[J];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02期
3 朱中原;包蕴;;“户籍改革”:统一城乡户口并非终点[J];中国改革;2007年08期
4 梁小锋;郑秀芬;霍塞虎;张健;;成人身高个体差异的遗传学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1958年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5年06期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1958年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的决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5年30期
3 海明;;职业歧视伪原因[J];当代工人;2008年22期
4 赵洪涛;;心痛职业歧视[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年04期
5 林燕玲;;批准和实施《1958年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马永堂;;联合国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的法律及实施机制[J];中国劳动;2010年02期
7 马永堂;;欧盟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法规与实施机制[J];中国劳动;2010年06期
8 李成;;美国禁止残疾职业歧视法律制度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马永堂;;国际劳工组织关于禁止就业、职业歧视的劳工标准及实施机制(续)[J];中国劳动;2008年12期
10 王秀珍;;论和谐劳动法律关系的构建——以就业和职业歧视之合理规制为视角[J];党史文苑;2007年2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记者 樊晓燕 赵良英;制定反就业与职业歧视法[N];湖北日报;2006年
2 黄保才;消除职业歧视与报读职业学校[N];台州日报;2009年
3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1958年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5年
4 伍美芝;聚焦中国就业与职业歧视[N];中国企业报;2004年
5 ;1958年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6 南方日报记者 郭珊 实习生 王诗雨;择偶也有职业歧视?[N];南方日报;2013年
7 宗河;同工不同酬是职业歧视[N];联合日报;2007年
8 宗成伟;养老护工应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N];青岛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懂理;试论我国消除就业与职业歧视立法[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郭亦彦;《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65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165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