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台湾地区劳资争议独任调解人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7 18:06

  本文关键词:台湾地区劳资争议独任调解人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独任调解人 劳资争议 调解机制 实体要素 程序架构


【摘要】:我国台湾地区于2009年修正"劳资争议处理法",订定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增设独任调解人机制,期能藉此促进劳资争议的迅捷、经济处理。2011年又拟具"劳资争议调解办法"加以配套,终于形成完整的体系架构。独任调解人制度包括程序机制与实体要素两方面内容,对促进大陆地区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防止制度边缘化具有显著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独任调解人制度是在梳理台湾地区劳资争议处理机制法律规定得失利弊的背景下,总结调解制度的实践经验,并揉和了尚未法定化之协调制度元素而形成,目的在于谋求劳资争议的迅捷、经济处理。本文拟从实体要素与程序机制两个方面对包括独任调解人的产生、角色定位、任职条件与资格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光;台湾近几年的劳资争议[J];中国劳动;1994年09期

2 谢立新;三资企业劳资争议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管理;1994年05期

3 ;劳资争议的特征有哪些[J];创业者;2002年01期

4 ;关于私营企业劳资争议调处程序斩行办法(转载)[J];山东政报;1949年03期

5 ;福州市军管会劳资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J];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1950年06期

6 朱晓华;;浅谈如何调解用人单位的劳资争议[J];经营管理者;2011年05期

7 ;天津市人民政府劳动局劳资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条例[J];天津政报;1950年14期

8 蔡吉恒;黄莹瑜;;若干国家和地区劳资利益调整立法简介[J];中国劳动;2010年10期

9 丁明胜;;日本劳动委员会劳资争议解决机制评析[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林国强;;台湾劳资争议处理机制及其对大陆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潘旦;;金融危机背景下私营企业劳动争议研究——以温州市为例[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2 王海青;;化解劳资纠纷怎样“出牌”[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3 白保群;;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异同[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杨恒敏;;论集体合同争议的处理[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民;劳资争议直指企业社会责任[N];法制日报;2007年

2 林辛乐;美国的劳动法[N];法制周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屈晓燕;给雇主一个平等的地位[N];中国企业报;2002年

4 郑爱青;法国企业劳动规则对我国的借鉴[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5 郑 刚;德国与丹麦集体合同及其立法[N];人民法院报;2004年

6 高路;劳动保障部门:“给补偿”不能当强行解约理由[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王全政 记者 侯静;企业无权以补偿为由单方解除合同[N];广元日报;2008年

8 钱培坚 宋长星;协商调解是职工法律援助的重要一环[N];工人日报;2005年

9 许建宇;违法限制就业权的救济程序[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10 王同信;尊重劳动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N];工人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卫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资争议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舸;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缺陷与完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宋敏;企业劳资关系法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彭学锋;我国加班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4 李兴东;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5 张新强;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曾斯逸;我国政府主导下的劳动保障权利救济途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周成潭;罢工行为立法规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贾宁;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反思与重构[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9 罗英恒;《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用工成本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姚秋福;论行政权介入劳动关系的界限及方式[D];广东商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196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196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e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