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我国经济增长与劳动争议的动态关联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9 10:28

  本文关键词:我国经济增长与劳动争议的动态关联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经济增长 劳动争议 动态关联


【摘要】: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矛盾上升到一定程度的表现。本文从纵向发展的角度考察了我国经济增长与劳动争议发生数量之间的动态关联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来看,我国劳动争议发生数量与GDP之间存在二次曲线的关联模式,现阶段我国劳动争议的发生数量正处于上升通道;经济增长对劳动争议的发生频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对目前的劳动争议应对和解决机制提出了极大挑战。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分类号】:D922.5;F124;F249.2;F224
【正文快照】: 引言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就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所产生的争议。从劳动关系研究的角度看,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矛盾上升到一定程度的表现,与一般性的劳动关系冲突相比,劳动争议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延园;我国劳动争议的发展变化与劳动关系的调整[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01期

2 姚先国,赖普清;中国劳资关系的城乡户籍差异[J];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3 陈凌;曹飞;;劳动争议案件数量的灰色预测及启示[J];技术经济;2007年05期

4 张秋惠;于桂兰;;我国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长问题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涛;;贸易自由化与劳工标准全球化[J];比较法研究;2006年01期

2 宁薛平;文启湘;;金融中介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经验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卿树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0期

4 王小龙;兰永生;;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教育支出的冲击及财政政策含义[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5 谢周亮;;农村青年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经济因素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8年04期

6 郭金兴;;我国劳动争议的省际差异及其解释[J];财贸研究;2008年05期

7 李杨;我国农民工问题研究现状文献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徐成波;;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演进研究——基于就业研究文献述评的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黄锟;;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民工市民化[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2期

10 亓寿伟;;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省级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政经济评论;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石莹;;就业歧视的经济学分析:研究进展及述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陈诗达;;工会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主要问题[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3 陈诗达;;强化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对策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4 陈诗达;;完善政府在劳动关系调整中的角色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5 陈建宝;段景辉;;中国城乡家庭收入差异解析[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陈建宝;段景辉;;中国城乡家庭收入差异的分位数回归解析:1988~2005[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郭金兴;;经济转型、经济发展与劳资关系——劳动争议案件的省际差异及其解释[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8 陈晓红;王傅强;;中小企业发展、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赵武阳;唐跃军;苏勇;;二元劳工市场、解雇保护与劳动合同法[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磊;国际产品内贸易的模式、效应与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3 刘冰;企业在职培训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形成[D];浙江大学;2009年

4 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王跃梅;农村劳动力外流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孙波;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孙立阳;基于态度理论的企业特征、企业声誉与企业绩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杨松;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荣岩;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李宪印;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与非农收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瞿逸;我国经济转轨期民工荒问题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于波强;我国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孟宪文;诸城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郭欣欣;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社会保护现状及其影响机制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松松;户籍制度对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制约与化解[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惠微;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探索[D];西北大学;2011年

7 徐阳;建国以来我党劳资合作思想与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肖蜜蜜;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趋势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刘嗣鹤;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赵田田;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对工作嵌入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延园;我国劳动争议的发展变化与劳动关系的调整[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01期

2 卢周来;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问题透视[J];经济体制改革;1998年03期

3 魏众;健康对非农就业及其工资决定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4 蔡继明;中国城乡比较生产力与相对收入差别[J];经济研究;1998年01期

5 王全兴 ,侯玲玲;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模式的选择[J];中国劳动;2002年08期

6 王长江;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再探讨[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李强,唐壮;城市农民工与城市中的非正规就业[J];社会学研究;2002年06期

8 戴建中;私营企业雇工及劳资关系调查报告[J];社会学研究;1996年06期

9 “中外合资企业劳资关系研究”课题组;关于中外合资企业中劳资关系的调查[J];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02期

10 张兴华;对外来工的政策歧视:效果评价与根源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央人民政府劳动部关于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的规定[J];山东政报;1950年11期

2 宋敏生;;浅议预防劳动争议的对策[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3 ;依法处理好劳动争议[J];中国工运;1994年11期

4 ;因工伤处理发生争议如何处理[J];中国劳动;1996年06期

5 ;劳动争议篇(续)[J];中国工运;1996年05期

6 宋新平;论劳动争议受案范围法规的完善[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7 高霖,苏海刚;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探讨[J];中国劳动;2000年08期

8 徐智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缺陷与完善[J];法学评论;2003年06期

9 梁健康;对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国劳动;2003年02期

10 平旭,栾爽;入世后政府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功能分析[J];行政与法;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群;邓君韬;;区域合作下内地与香港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2 黄玉华;;劳动争议及其预防[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关勇;;从劳动争议谈劳动者权益保障[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潘旦;;金融危机背景下私营企业劳动争议研究——以温州市为例[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5 林磊;;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缺陷分析与重构[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张兆国;;是劳动合同关系还是借用关系——从一起劳动争议纠纷案谈起[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张天柱;;对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认识[A];《中国的绿色的发展道路——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韦良钢;;论劳动者因工伤事故导致人身损害的司法救济途径[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孙为新;;浅析劳动合同中约定条款的法律效力[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蒋德华;;论非法用工主体的法律责任[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沈宇 本报记者 顾雯;化解劳动争议,雨花台区新招迭出[N];南京日报;2008年

2 记者 俞艳婷 通讯员 吴军;劳动争议最快的当天就能解决[N];嘉兴日报;2009年

3 白永亮;劳动争议的法院管辖地如何确定[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4 记者 丛民 通讯员 王东 葛红普;济南乡镇将全部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N];工人日报;2009年

5 潘志明 陈娴静;吴江联合社会组织成功调结劳动争议[N];人民法院报;2009年

6 记者 顾雯 实习生 杨志;6种劳动争议 街道便可调解[N];南京日报;2009年

7 陆静;有效化解劳动争议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N];青岛日报;2009年

8 海淀法院 贾冬梅;工作五年内最易发生劳动争议[N];北京人才市场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赵刚;劳动争议:“井喷”态势呼唤专业“救火队”[N];人民法院报;2010年

10 刘丽丽 科区法院;解决劳动争议程序初探[N];通辽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金哲;休息权及其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李长友;我国循环经济的法制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李相范;土地违法行为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4 滕腾;我国就业歧视抑制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付夏婕;论英国土地法律制度变迁与经济转型[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张在范;俄罗斯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的实现机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7 朱剑宇;中国劳工权益保障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8 沈玲;新中国城市住房供给制度的变迁及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兾匴;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徐亮;构建劳动争议多元调解机制探索[D];复旦大学;2010年

3 熊亚娜;劳动争议诉前调解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杨思远;劳动争议的实证分析与法律救济[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5 王丽娜;论我国劳动争议分类处理机制[D];青岛大学;2010年

6 聂正康;我国劳动争议的影响因素和处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朱香艳;我国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8 宋军发;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9 杨超;劳动争议纠纷处理制度完善[D];河北大学;2011年

10 李华武;我国劳动争议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37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237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e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