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固定期限合同被误读的法律分析
本文关键词:无固定期限合同被误读的法律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无固定期限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法 解除合同 劳动者 劳动关系 短期化 误读 解除条件 劳动密集型企业
【摘要】:正 一、劳动合同法关于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规定及引起的误读虽然我国劳动法规定了3种劳动合同的期限,但长期以来,绝大多数企业都以固定期限合同为主,且多一年一签,劳动合同短期化问题比较严重,无固定期限合同的签订率极低。据调查,固定期限合同占整个劳动合同的70%以上,其中3年以下的占80%左右,占劳动合
【作者单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一、劳动合同法关于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规定及引起的误读 虽然我国劳动法规定了3种劳动合同的期限,但长期以来,绝大多数企业都以固定期限合同为主,且多一年一签,劳动合同短期化问题比较严重,无固定期限合同的签订率极低。据调查,固定期限合同占整个劳动合同的70%以上,其中3年以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姜颖;;劳动合同违约金存在的问题及立法构想[J];法律适用;2006年06期
2 董保华;;论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3 姜颖;;劳动合同期限的立法探讨[J];法学杂志;2006年05期
4 董保华;;中国劳动基准法的目标选择[J];法学;2007年01期
5 马延军;;法律视野下的劳动力派遣[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6 潘志江;;离职后竞业限制的法律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胡玉浪;劳动报酬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雯雯;对多重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制之探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2 平井常雄;论日本终身雇佣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3 薛孝东;劳动力派遣的理论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4 王珏;从劳动关系非标准化看事实劳动关系[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5 韩方方;论我国劳动力派遣立法[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6 崔浩;不定期劳动合同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7 唐付强;劳动力派遣共同雇主理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田亚强;我国劳动合同单方解除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9 卜燕鸿;初探竞业禁止合同[D];广西大学;2007年
10 胡莉莉;论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崇义;试论教育工程及我国明天之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80年02期
2 何瑞琨;;改革高等院校管理的几个问题[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3 郑一民;;人才流动的几个问题[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1年01期
4 白木;;铲除封建残余 彻底解放智能[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1年02期
5 罗云;;改进制度 调整政策 促进交流 人尽其才[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1年02期
6 张晓苍;;把现有人才充分利用起来[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1年02期
7 ;华中工学院[J];人民教育;1981年12期
8 ;技术培训简讯[J];中国劳动;1981年03期
9 蒋永康;“择优录用”莫忘“残缺青年”[J];社会;1982年03期
10 汪长根;;试论人才招聘[J];科学管理研究;198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铭;严大鹏;;浓缩变精华 写好履历表[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郭寿生;;以陶兴校 不断发展[A];'96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3 浦利民;;创办“生利教育” 培养跨世纪的生利人才[A];'96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4 崔邦梓;;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实验室[A];第五届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5 ;关于新世纪城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A];新世纪: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李川;;集体合同制度法律问题研究[A];深化企业改革的法律问题[C];2000年
7 王中;陈曦;刘显中;侯继山;;我国劳动争议解决制度的反思与重整[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8 张义忠;张克猛;范晓军;;当前理论力学课程改革中的几个问题与对策[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9 林荣根;;确立“三更”办学目标,打造“南昌按摩”品牌[A];中国盲人按摩学会医院管理工作委员会及教育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10 支芬;刘在云;田建敏;;校企合作共建电子商务专业的初步探索[A];全国计算机网络应用年会论文集(2001)[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北北;打工大学生权益该保护[N];安徽经济报;2000年
2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 李丽娜;从人大毕业生看会计就业趋向[N];中国财经报;2000年
3 记者 刘永青;河北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院士[N];中国电子报;2000年
4 ;我国的职业介绍内容[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5 邓贵民 罗冲;人事代理制管理新突破[N];中国航天报;2000年
6 记者 陈红;网上招聘越来越火 人才网站开始赚钱[N];财经时报;2000年
7 俞俭/文;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记者 柯昌万;民办学校要以质量求生存[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孙军;“试用期”中有“猫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记者 孙军 左益 通讯员 况力 记者 赵显坤 通讯员 赵同祥;打开思路想招 毕业生就业路宽[N];中国教育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子建;ISO9000在高等体育院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靳文静;性骚扰的侵权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张林祥;我国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机理、策略与效益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陈敏;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光辉;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理及相关政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赵金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许萍;会计人员能力框架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卢驰文;中国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超;劳动合同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李鹏;论举证责任分配在我国劳动争议案件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桑爱友;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4 苏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郭建锋;基于AHP法的土建类大学毕业生质量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张怡超;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7 陶谦;如何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市场竞争力[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8 张莹;云南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实思考与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9 邹松涛;“入世”后我国的人才资源开发[D];郑州大学;2003年
10 洪秀丽;劳动合同若干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285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285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