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歧视”:权利的消解与重构
本文关键词:“怀孕歧视”:权利的消解与重构
【摘要】:在中国大陆,虽然法律规定了有关禁止对怀孕歧视的内容,并规定了怀孕妇女的职业权利,但现实中用人单位对怀孕妇女的歧视现象却五花八门,并有普遍化、高端化的趋势。立法与现实相左,究其原因是妇女的法定权利遭遇法律文化、市场经济甚至是行政规范的多重消解,致使怀孕女性母职与职业的冲突愈演愈烈,法律规定的劳动权与生育权遭遇侵害。这些问题易使国家威严的立法空洞化。因此,怀孕歧视规制需要本土法律的重构。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学院法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就业性别歧视法律问题研究”(06BFX04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法定的权利只是妇女取得权利的一种机会,如果没有权利实现的文化与社会环境,权利将会遭遇多重挤压或消解,带来与立法宗旨相反的后果。在中国大陆,多部立法都有禁止怀孕歧视的规定,但是怀孕歧视却大行其道。不仅是普通女性,就是处于就业高端的女大学生、研究生就业难,职业门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俊英,宋新潮;论用人单位劳动规章的法律效力[J];河北法学;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英;;“身体美学”与“身体写作”——以九十年代女性小说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2 宋琳;;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的本土化探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李晓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廖名宗;;论劳动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冲突的解决原则[J];中国司法;2008年07期
5 彭体春;;社会性别、文化霸权与文学研究[J];当代文坛;2006年05期
6 揭爱花;;国家干预:中国妇女解放实践模式的体制建构[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7 高圣平;;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的性质辨析——兼评《劳动合同法(草案)》的相关条款[J];法学;2006年10期
8 崔海波;;跨越性别界线的不平等——西部典型贫困地区农村妇女进城乞讨引发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09年10期
9 程箐;;消费文化时代女性都市写作中的欲望化景观[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田悦芳;;巴金小说女性书写话语的性别分析——巴金小说的话语场景研究之一[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姜云飞;;独立与传统:“80后”性别角色的双重标准[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2 宋琳;;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的本土化探索[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3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萌;生态美学视域下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霁月;新中国革命题材电影中的寡母寓言(1949-1978)[D];上海大学;2011年
6 陈龙帝(Mr.Vitoonthep Nawadejo);劳动规章制度立法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詹焱;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法律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朱丽娟;当代中国婚姻家庭制度演变的观念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丹;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慧玲;中国古代贞节观新考辨[D];黑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清代福州府列女群体角色管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晓乐;巴金与路翎的家族小说比较[D];西北大学;2011年
3 陈红红;《西游记》中女妖形象复杂性格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程再凤;晚清绅士家庭的孩子们(1880-19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婷婷;赛珍珠创作思想探微[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6 孟蜜哲;民国前期关于女性职业问题的论争[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7 段荣华;残酷与暧昧[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8 项军;婚姻:女性“农转非”的独特渠道[D];复旦大学;2011年
9 周晓艳;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10 薛晔;无声的呐喊—中国女性画家的自我意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杏发;;新社会阶层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意义[J];求实;2007年01期
2 齐杏发;;新社会阶层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意义[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7年02期
3 李金法;;市场经济下道德体系的消解与重构[J];人民论坛;2010年11期
4 江宜怀;;我国警察权力观的反思与重构[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张互桂;;法理语境下的退休性别歧视[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4期
6 杨小燕;;农业女性化与性别歧视[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8期
7 高靖生;;自然正义的当代命运——奥特弗利德·赫费对自然法的辩护和重构[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林时献;胡良道;李丽云;潘伟珠;;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制度重构——兼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之得失[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徐晓霞;;论“亲亲相隐”制度[J];中外企业家;2009年12期
10 王雪梅;;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性骚扰定义浅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书华;曾庆韬;;中国大陆拟果蝇(Drosophila simulans)的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A];第六届动物遗传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劳焕强;;21世纪上半叶中国大陆国际移民迁移趋势分析[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何正勤;丁志峰;孙为国;;中国大陆的地壳上地幔横波三维速度结构[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杨选辉;;印尼8.7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出现的同震、震后宏观现象[A];地震海啸与地震预报实验场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5年
5 王惠;余桂林;;华语教材用字的地域分布与频率统计——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中国大陆对比[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德润;;中国大陆残留地块地球物理场特征及与油气田的关系[A];亚洲大陆深部地质作用与浅部地质—成矿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8年
7 尹德涛;;中国大陆的湿地旅游研究[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周江存;徐建桥;孙和平;;中国大陆精密重力潮汐改正模型[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周立新;;入世后铁路如何面对现代物流发展的挑战[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10 张德润;;中国大陆的残留地块现象在磁场中的反映[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爱妹;“性别歧视”新解[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蒋毅;职场女性何时告别性别歧视[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刘效仁;应从法律源头消除退休性别歧视[N];人民代表报;2005年
4 王宏维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导;小学课本中的性别歧视[N];南方日报;2005年
5 任秋凌;这也是性别歧视[N];中国妇女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高爽;女大学生择业遭遇性别歧视[N];辽宁日报;2003年
7 谭静;应从制度上解决就业性别歧视行为[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雷颐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无意识”的性别歧视[N];经济观察报;2007年
9 江夏;性别歧视何时了[N];自贡日报;2006年
10 记者林峰;教科文组织呼吁消除性别歧视[N];人民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凤水;流变的乡土性:移植·消解·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望波;改革开放以来东南亚华商在中国大陆的投资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3 杨文珠;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制度的重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强昌文;契约伦理与权利[D];吉林大学;2005年
5 梁清;批判与扬弃:教育异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大英;中药对心肌梗死后大鼠血管新生和心室重构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5年
7 付小平;重构资本结构[D];复旦大学;2005年
8 王俊;解读高等教育的性别符码[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马卫平;体育与人[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莉萍;称谓语性别差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花;关于两篇美国校园枪击案件报道的批评性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春桥;《析评法语中的性别歧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何忠宝;谭恩美《喜福会》中华裔女性自我的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冬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当代中国性别歧视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徐敏;英语中的性别岐视[D];湖南大学;2001年
6 彭英;语言使用中的性别歧视剖析——批评语言学观[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乔琦;20世纪90年代诗歌中的消解与重构[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肖永;人本观下的教学与学生权利[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昌雷;论我国公务员权利及其保障[D];安徽大学;2007年
10 宋硕;环境权相关理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本文编号:12865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286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