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地方政府对劳资争议的调处——以三友实业社劳资纠纷案为例
本文关键词:民国地方政府对劳资争议的调处——以三友实业社劳资纠纷案为例
【摘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政府担负劳资争议调处的主要责任。在三友实业社劳资纠纷中,上海地方政府各部门一直奔走于调处第一线,市政府多次下达批文,社会局奔走于劳资之间,地方法院12次开庭执行仲裁决议。可是,貌似积极排解纠纷的地方政府以维护自己的权威为出发点,以维持社会稳定为目标,很少顾及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因而未能真正担当起公平裁判的角色,也未能驾驭案件的走向,而其办事效率低下、调停政策游离,导致案件久拖不决和弱势的劳方失败。
【作者单位】: 江西中医学院思政部;江西中医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上海劳资争议研究”(项目批准号:08JC77000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9;D922.591
【正文快照】: 劳资关系是近代中国城市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和谐的劳资关系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可是,劳资之间利益上的根本对立导致劳资争议成为劳资关系的常态。正确处理劳资争议,将其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限度是现代政府的基本任务。南京国民政府在处理劳资争议方面颇有成效,它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奇生;工人、资本家与国民党——20世纪30年代一例劳资纠纷的个案分析[J];历史研究;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文享;雇主团体与劳资关系——近代工商同业公会与劳资纠纷的处理[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2 霍新宾;国共党争与阶级分野——广州国民政府时期工商关系的实证考察[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3 田彤;;党权、法律与店东纠纷——以1933年苏州铁路饭店为分析案例[J];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4 彭贵珍;;近三十年来中国劳资争议史研究综述[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王明贵;;近代上海劳资争议治理对策初探(1927—1937)[J];黑龙江史志;2009年09期
6 孙卫芳;;中国苏维埃区域劳资政策评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10期
7 霍新宾;;“无情鸡”事件:国民革命后期劳资纠纷的实证考察[J];近代史研究;2007年01期
8 朱英;国民党推行商民运动的方略[J];江汉论坛;2004年07期
9 黎霞;张弛;;近代武汉码头工人群体的形成与发展[J];江汉论坛;2008年10期
10 池子华;;近代“打工妹”群体研究的几个断面——以苏南地区为中心[J];江海学刊;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裴京汉;;北伐初期广东地区的劳动运动与国民政府的应对[A];“1920年代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卫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资争议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黎霞;负荷人生:民国时期武汉码头工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何晓坚;农民工待遇问题的历史考察[D];苏州大学;2010年
4 陆汉文;民国时期城市居民的生活与现代性(1928—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钧;生态文化学与30年代小说主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光;冲突到稳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永进;变局中的商人抉择[D];复旦大学;2007年
8 汪华;近代上海社会保障研究(1927-1937)[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卫;武汉国民政府时期工人失业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黄红平;政治导向与执政能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沈宁;20世纪20—30年代火柴工人的生存状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之巍;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新式劳动力生活状况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吴昊翔;近代南通大生企业工人状况研究(1895-1949)[D];山东大学;2009年
6 吴志国;清末至民国前期商会与官府的互动关系[D];河北大学;2006年
7 夏慧玲;南京国民政府《工厂法》研究(1927-1937)[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敬;近代江南地区缫丝业女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长英;中国多元劳工法制的近代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胜永;试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上海工人住房问题及政府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世说新语[J];共产党员;2010年05期
2 何树青;;中国人,如何把钱花对[J];东西南北;2010年01期
3 李普曼;;谁喜欢当“恐怖分子”?[J];杂文月刊(选刊版);2010年03期
4 李蒙;;《你幸福吗?》专题报道之一 买房梦圆之后的烦恼[J];民主与法制;2010年05期
5 ;点击[J];三月风;2010年01期
6 ;速读[J];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02期
7 包丽敏;;谁来执掌760亿元地震捐赠[J];报刊荟萃;2010年02期
8 徐敏宁;陈安国;;关于信访问责悖论的思考[J];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03期
9 沈晓宁;;重访萝卜寨:当梦想照进现实[J];今日中国(中文版);2010年03期
10 方辉;;拆迁新法 重重阻力中酝酿出台[J];报刊荟萃;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章荟;;建国60周年中央与地方行政体制调整[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勤;姜媛媛;胡伊娜;;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与加强公共治理能力建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娄峥嵘;;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行政体制改革内在机理探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孙平;;欧美行政区划的启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朱海伦;;地方政府行政决策权力与责任再思考——基于建设有效责任政府的视角[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国军;;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与完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汪伟全;;人际互动:研究地方政府间关系的重要视角[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祝琳;;地方政府决策的伦理规制及其措施[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易承志;;美国大都市区政府治理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金红;;服务导向:地方“大部制”改革的现实选择与理想设计[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成友;楼市调控考验地方政府[N];人民日报;2011年
2 记者 来建强;部分城市继续“给力”限购,遏投机购房[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刘成友;楼市调控考验地方政府[N];人民日报;2011年
4 记者 来建强;部分城市继续“给力”限购,遏投机购房[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刘成友;楼市调控考验地方政府[N];人民日报;2011年
6 记者 来建强;部分城市继续“给力”限购,遏投机购房[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7 刘成友;楼市调控考验地方政府[N];人民日报;2011年
8 记者 来建强;部分城市继续“给力”限购,遏投机购房[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9 刘成友;楼市调控考验地方政府[N];人民日报;2011年
10 记者 来建强;部分城市继续“给力”限购,遏投机购房[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志华;中国政府卫生支出的规模、结构与绩效研究[D];东北大学 ;2010年
2 张丙宣;科层制、利益博弈与政府行为[D];浙江大学;2010年
3 孙敏;中国铁路重组利益相关者利益需求及协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彭华;制度转型的成本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良杰;国有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王常雄;转轨过程中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微观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7 王守坤;中国式分权、政府竞争与经济绩效[D];西北大学;2010年
8 孙海婧;地方政府环境规制中相关利益主体的互动关系[D];暨南大学;2010年
9 贾旭东;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城市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李丙红;省级政府人力规模差距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璇;我国地方政府的公信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高贵志;新农村建设中县级政府的责任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倪正刚;吴江市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及转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欢;在有为与无为之间: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郭艳飞;我国地方政府信任危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董海忠;我国“土地财政”规模估算及其原因、风险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7 李宁;博弈论视角下的信访制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胡敏;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地方政府的角色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唐先斌;我国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10 汤祚楚;资本结构与产能过剩形成机理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299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299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