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进步与不足
本文关键词:试析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进步与不足 出处:《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立法的不足,以适应新形式下劳动争议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但该法仍存在一些缺陷及不足。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需要建立多元化调解模式,切实发挥调解组织的调解作用;完善一裁终局,实行两裁终局;建立劳动争议仲裁的反申诉制度,保证当事人反诉权的实现。
【作者单位】: 贵州民族学院法学院;
【分类号】:D922.591
【正文快照】: 自1993年《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的相继颁布实施,我国建立了以双方协商、自愿调解、强制仲裁、法院判决为主要环节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即所谓的“一调一裁两审”制度或“仲裁前置”制度;并确定了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董保华;;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基本定位[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丁涛;;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模式选择[J];法制与社会;2008年15期
3 王全兴;王文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若干基本选择[J];中国劳动;2007年01期
4 黄龙;;落实仲裁三方原则 依法履行参与职责[J];中国工运;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文会;;鼓励劳动诉讼司法政策的反思[J];长白学刊;2009年02期
2 刘松珍;;论劳动合同变更[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李锐;;试析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缺陷与完善[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张美玲;;中美矿山安全法价值观比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5 赵一波;;解雇保护司法救济中的法益衡量——对解雇争议的实证分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于晓扬;;劳资冲突的公司法解决[J];研究生法学;2008年01期
7 杜一鸣;;浅析《劳动合同法》竞业限制制度[J];大家;2011年04期
8 莫晓唏;;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处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08年03期
9 黎玉柱;游小国;王晓龙;;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法律对策[J];当代经济;2008年06期
10 冯彦君;;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法学的理论贡献[J];当代法学;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周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动契约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穆随心;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戴德生;国际贸易体制中的劳工标准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徐阳;劳动权保障视域下的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王皎皎;解雇保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肖蓓;企业并购中劳动者劳动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余宇;中国运动员劳动权法制保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丰恺;多元利益博弈下破产企业职工权益保障之考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安增莹;完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几点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周艳群;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4 王艳军;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李华武;我国劳动争议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6 李恒;主要发达国家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研究及启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杨大伟;我国人事争议解决机制的现状、探索与发展[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许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的裁审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王曼娜;我国劳动争议“一裁终局”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陈政霖;论劳务派遣模式下的劳动者权益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坤刚;关于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两个问题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张志强;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冲突及协调[J];法律适用;1999年06期
3 汪建成,孙远;论司法的权威与权威的司法[J];法学评论;2001年04期
4 罗燕,陈葵;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制度创新问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高霖,苏海刚;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探讨[J];中国劳动;2000年08期
6 汪君清;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重构[J];中国劳动;2001年11期
7 陈新;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应实行两裁终决[J];中国劳动;2001年12期
8 陈金红;应建立“裁审分离”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J];中国劳动;2002年06期
9 王全兴 ,侯玲玲;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模式的选择[J];中国劳动;2002年08期
10 李勇;关于调整和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建议[J];中国劳动;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志军;;试析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缺陷及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0年25期
2 周玉蓉;;劳动争议仲裁一裁终局制度适用问题分析——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三)》对一裁终局的解释[J];法制与社会;2011年08期
3 ;处理劳动争议 更快捷更方便——《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解读[J];司法业务文选;2008年01期
4 周俊华;;我国解决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之反思[J];才智;2011年16期
5 陶然;关于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探讨[J];求实;2004年07期
6 徐喜波;;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思考[J];求索;2009年06期
7 漆鲜萍;;《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得失浅议[J];法制与社会;2008年23期
8 李明;;对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年01期
9 张贻潜;;集体争议是否适用一裁终局[J];中国劳动;2009年06期
10 周建民;;两类特定案件受理存在的若干问题[J];法律适用;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上海市期货经纪机构管理立法研究课题组;陶鑫良;张翔;周汝龙;陈龙权;钱衡;崔剑平;怀济平;傅文园;胡钦福;余中新;;上海市期货经纪机构管理立法的研究[A];1995年政府法制研究报告[C];1995年
2 应坚;范剑虹;;澳门仲裁裁决异议立法的比较研究[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3 董秀生;张晓红;;浅谈域名纠纷的法律类型及解决途径[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4 李登华;许敏;;再论仲裁不予执行制度之废除[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孙智俊;;劳动争议案件中的几个疑难问题的探讨[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林磊;;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缺陷分析与重构[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申振东;;仲裁是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方式——基于商事仲裁的视角[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柴方胜;于光进;;论完善仲裁裁决的司法监督制度[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陆良艳;;浅析我国仲裁裁决司法监督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庆畅邋毛磊;完善“一裁终局”成亮点[N];人民日报;2007年
2 李克杰;劳动争议:还是别搞“一裁终局”[N];检察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孟晓蕊;一裁终局 为谁带来机遇[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4 全总法律部 张智君;“一裁终局”将遏制一些用人单位“滥诉”[N];工人日报;2008年
5 杨连元;不服“一裁终局”劳动者可直接起诉[N];工人日报;2007年
6 赵杰;劳仲法草案三审争议“一裁终局”[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于英杰;追索小额报酬可一裁终局[N];江苏科技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镡立勇;仲裁不能“逗你玩” 道德准则需完善[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9 记者罗锐;广东去年受理仲裁案7252件[N];南方日报;2010年
10 解常晴;为金融交易排忧解困 为国际融资保驾护航[N];国际商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宗永玲;评析劳动争议中的一裁终局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王曼娜;我国劳动争议“一裁终局”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丽萍;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模式[D];苏州大学;2006年
4 张舸;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缺陷与完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孟昭华;国际商事仲裁一裁终局的困境与出路[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柳适思;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制度衔接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张铮;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完善[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李楠楠;ICSID上诉机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周广文;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法律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陈辉;对我国劳动争议裁审关系之反思与重构[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27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327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