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法律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法律问题研究 出处:《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口流动日益加剧,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工潮。农民工进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但是农民工受制于各种条件,大多从事着城市中繁重和高危的体力劳动,工作中发生危险和事故的概率较高,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困扰着这群弱势群体。然而如此庞大的群体,却没有专门的法律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亟待解决。 论文的第一部分论述了农民工的由来、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农民工即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国人多地少,80年代后期生产力大幅提高,改革开放带来了新制度,这些都是农民工形成的原因。农民工具有受教育程度低,年轻男性为主,流动性强,没有固定的工作地点,工作繁重,工期短,危险性高,报酬少等特点。第二部分阐释了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及模式。农民工在从事职业活动及其与职业活动有关的活动时所受到的不良因素的伤害和职业病伤害时,农民工及其遗属能够从国家和社会得到的必要的物质补偿,以及为受工伤农民工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和康复服务。这部分说明了建立农民工工伤保险法律是保护农民工基本生活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保护用人单位利益,保障用人单位长久发展的要求,更是社会主义社会稳定发展的要求。第三部分分析了农民工工伤保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比如参保率低,企业走形式;政府监管力度不够,比如监督机构分散,监督手段过于笼统;农民工工伤维权困难重重;工伤后治疗和康复的费用难以落实;惩罚力度不够等等。第四部分分析了国外的农民工工伤保险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细化工伤保险费率;把安全防范放在第一位;建立专门的农民工工伤保险机构;确立康复优于赔偿原则。第五部分提出了关于建立并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几点构想:建立专门的农民工工伤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健全工伤预防和康复制度;建立专门的基金,为农民工先治疗后诉讼;简化农民工工伤保险救济方面的程序规定;调整农民工工伤保险待遇基数及待遇发放模式;政府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违反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单位严厉处罚。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农民工权益保障全面[J];农家致富;2011年15期
2 汪洋;;如何做好施工企业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J];学习月刊;2011年14期
3 廖晓东;吕联传;;同在蓝天下 共享民生惠[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1年09期
4 邓俊;汪琼;;试论政府公共服务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J];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09期
5 赵大程;;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作用 不断开创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新局面[J];中国律师;2010年04期
6 ;农民工易采取极端方式维权法官建议统一涉农民工权益规定破解维权困境[J];现代农村科技;2011年18期
7 丁明;;安徽省农民工法律援助的运作实践与对策探究[J];中国司法;2011年08期
8 李宏伟;;国际人权法视阈下我国农民工非物质利益权益保障研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任明辉;;浅析新《劳动合同法》对农民工劳动关系的保护[J];经营管理者;2011年16期
10 ;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J];郴州政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红;周薇;;农民工社会保障权保护的法律思考[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李慧;;女性农民工的权益保障现状及对策刍议[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2007浙江就业报告 农民工问题研究 导论:农民工、农民工问题和农民工问题解决[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4 彭赐林;刘永康;;农民工职业性疲劳状况的调查[A];湖南省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容全堂;;维护农民工的正当权益[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6 李方;张明丽;;武汉市中小企业工伤保险问题探讨[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7 于天英;;关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8 宋圭武;;女性农民工问题研究与思考:以甘肃为例[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邓雪霏;;亟待强化:农民工教育和培训[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高明;;金融危机下关于返乡农民工再培训的思考[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宗国邋潘涓 记者 张红艳;我市高风险行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上升[N];菏泽日报;2008年
2 记者 郑勇 吴晓向;全国2645万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N];工人日报;2007年
3 罗妮;重视农民工参保[N];法治快报;2008年
4 记者 阿欣;河北“平安计划”维护农民工权益[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5 记者 孙覆海 实习生 葛红普 通讯员 赵永德;山东逾百万农民工有了工伤保险[N];工人日报;2007年
6 记者 崔亚力 实习生 赵林;工伤保险瞄准农民工[N];衡水日报;2006年
7 实习记者 隋晓梅;工伤保险让职工“伤有所医”[N];吐鲁番报(汉);2008年
8 本报首席记者 员娟绸;我省农民工权益保护条例下月实施[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9 宋华茹;给农民工兄弟一个支点[N];河南日报;2007年
10 晋璇 宇红 本报记者 卢军 邵晶岩;谁为农民工工伤保险埋单?[N];黑龙江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燕平;农民工权益保护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2 张世勇;生命历程视角下的返乡农民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于欣华;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4 宋玉军;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5 白鹭;当代中国女性社会分层初探[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6 王磊;中国职业安全规制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7 吴同;以法治劳?[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韩俊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川;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毛光烈;农民工社会保障实践中的合作问题分析[D];上海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晓星;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2 芮立新;论工伤保险与侵权赔偿的关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3 王小明;船员人身伤亡工伤保险赔偿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张雪梅;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之竞合[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5 罗东澜;煤矿爆炸安全分级评价及其在煤矿工伤保险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4年
6 李鹏;工伤保险费率机制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7 刘雪艳;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晓惠;江西农民工工伤保险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9 林萌艺;农民工工伤保险与劳动关系探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王芸佳;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271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327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