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业秘密法下“不可避免揭露”原则
发布时间:2017-12-24 08:46
本文关键词:美国商业秘密法下“不可避免揭露”原则 出处:《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商业秘密 不可避免揭露原则 竞业限制 禁止令
【摘要】:不可避免揭露原则(Inevitable Disclosure Doctrine)是来源于美国判例法的一项理论,它成为了连接美国商业秘密保护法和竞业限制协议之间的桥梁,填补了两者之间的法律空白。该原则通常在不存在竞业限制协议或此类协议存在瑕疵的情况下得到适用,即当前雇员将不可避免地揭露前雇主的商业秘密时,禁止该名雇员前往前雇主的竞争对手处工作。本文属于制度引入型论文,即通过介绍美国普通法上的这项先进制度,阐述其定义、适用条件、救济方式,探索其产生确立发展的路径,分析其在美国商业秘密保护法中的作用,对比我国竞业限制制度的缺陷,提出引入的建议。 首先,纵观美国商业秘密保护法,可以看出其对商业秘密的重视程度以及保护机制的成熟程度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从其数部成文法中的规定就可窥一二。不可避免揭露原则在美国商业秘密保护法上的作用不言而喻,与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一起共同为商业秘密的保护提供一道屏障。 其次,依据对该原则产生确立发展的路径进行回顾,列举了其中最为典型的判例,对各州适用该原则的概况进行了简单的阐释。自该原则的萌芽已过去100多年,法院的适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经历了不同的变化,各州也存在扩展或限缩适用的情形,虽然缺乏成文法的统一标准,这些经典判例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法官们的判断。 再次,本文对这种存在于外国法律体系中的原则进行了系统直观地论述,即当原告证明其前员工可能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不可避免地揭露其商业秘密时,可向法院申请禁止令禁止其继续工作。其适用的前提是存在商业秘密,以及新旧雇主间存在竞争关系,主要救济方式是禁令救济。而该原则的理论基础则是Calabresi-Melamed框架理论。 不可避免揭露原则其实质为一种依靠司法权力强加于雇佣双方之间的竞业限制协议。而纵观我国竞业限制制度,规定过于松散简单,多集中于在职期间的限制,对离职后的规制不够充分,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引入不可避免揭露原则,有利于更好地完善我国的竞业限制制度。 商业秘密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战场的作用举足轻重,,而其特性决定了一旦失去后就将永远失去,因此如何更好地保护商业秘密成为了重要课题。本文最后对引入不可避免揭露原则提出了一些浅薄的建议,包括设立立法依据、限缩适用、明确禁止令的期限、范围以及对劳动者的补偿金等。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52;D922.291.91;D9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孟东;竞业禁止的法律缺陷及立法建议[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5期
2 张玉瑞;商业秘密保护中的不可避免地泄露、使用原则 以百事可乐公司诉快克公司、雷蒙德案为例[J];法律适用;2005年04期
3 黄武双;;美国商业秘密保护法的不可避免泄露规则及对我国的启示[J];法学;2007年08期
4 董保华;;由竞业限制经济补偿争鸣引发的思考——兼与叶静漪教授商榷[J];法学;2010年10期
5 甄世辉;;对我国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问题的新思考[J];河北法学;2008年11期
6 罗立;;网络背景下的商业秘密保护[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朱谢群;商业秘密法中“不可避免披露”原则的规范性分析[J];科技与法律;2003年04期
8 刘琼瑶;;美国竞业禁止协议的州际冲突与法律适用[J];求索;2009年09期
9 张德龙,沈兵;中美商业秘密保护之比较[J];人民司法;2002年02期
10 李明德;杜邦公司诉克里斯托夫——美国商业秘密法研究[J];外国法译评;2000年03期
本文编号:1327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327683.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