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义务帮工责任的独立地位
本文关键词:论义务帮工责任的独立地位 出处:《法学杂志》2009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义务帮工责任为我国独有的为他人行为责任的形式。该责任与雇主责任在归责原则、责任构成等方面较为相似,但是在相互关系是否有偿、用人者对劳务提供者的控制力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别,这也决定了在职务行为的判断上二者存在较大差别。《侵权责任法》应当单独规定义务帮工责任,并进一步明确帮工活动的判断标准为主客观相结合,即应当结合被帮工人的意图和帮工行为的外在表现综合认定。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基金】:司法部2008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侵权法替代责任研究》(项目批准编号08SFB5019)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2.5;D923
【正文快照】: 义务帮工责任为我国司法实践中发展出的独有的侵权责任形态。《侵权责任法》第一、二次草案并未规定此种责任形态。比较法上,未见将义务帮工责任单独规定为一类侵权行为形态的立法例,其此类侵权行为通常通过雇主责任解决。我国《侵权责任法》中是否应当将义务帮工责任单独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少森;尹飞;;雇主责任构成要件之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发;;信用制度的民事法律保障机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余利亚;叶海平;刘云;;生命权私法救济浅谈[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李青,翁焱;第三人侵害债权的国际比较及具体形态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李腾宇;论缔约过失责任法律制度[J];安阳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李敬从;论不真正连带债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6 李伟;试析合同无效时返还财产的法律性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03期
7 龚赛红;关于过错与违法性的再探讨——兼论医疗损害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尹志强;侵权行为概念分析[J];比较法研究;2005年04期
9 程啸;共同危险行为论[J];比较法研究;2005年05期
10 幸颜静;;不当得利制度疑点探析[J];比较法研究;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焦晓菲;;论经营服务者的安全保障义务[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林国荣;;侵犯著作权的构成要件——侵犯著作权的法律问题研究之一[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于信州;曾江波;;保险标的、保险利益与保险契约之标的[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4 孙卫星;;浅议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张颖;叶金花;;论要式欠缺对合同效力的影响[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姜丛华;朱宁;;预约研究[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李丹;;“谁漏油,谁赔偿”原则合理性分析[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沈荣华;;“赔偿与补偿基金”之理论基础探悉[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袁绍春;刘晓华;;港口经营人的法律地位[A];2007年海商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丁;商业判断规则研究——兼论完善我国《公司法》中的董事责任体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2 邢颖;禁止证券欺诈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杨汉平;政府采购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陈东;论跨国公司治理中的责任承担机制[D];厦门大学;2001年
5 龚赛红;医疗损害赔偿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胡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文建秀;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中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8 张严方;消费者保护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崔林林;严格规则与自由裁量之间[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晓春;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构成及抗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2 曹巍;人格权民法保护若干问题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3 廖芳;论侵犯商业秘密罪[D];湘潭大学;2001年
4 顾伟;债权人代位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黄台英;关于中国合同法的违约体系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刘锐;侵权法因果关系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娄正涛;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之检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谢永江;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法律问题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杨彩霞;试论国际私法中的侵权行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尹诚;论我国违约损害赔偿法律规定的适用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雷;孙建波;;关于劳务派遣雇主责任问题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1年07期
2 李妍;;职场性骚扰雇主责任形态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1年06期
3 孙建英;;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的法律责任[J];法制与社会;2011年25期
4 王亚男;李澜;;船员外派法律关系构成之法理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4期
5 王小娟;李寿荣;;劳务派遣法律制度再探讨——基于劳务派遣单位的视角[J];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17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扬;;劳动合同解除的现状分析及法律研究[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赵廉慧;劳动合同无效和雇主责任[N];人民法院报;2008年
2 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吴文芳;劳务派遣中雇主责任的分配[N];人民法院报;2008年
3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玲;劳务派遣中雇主责任的归责原则[N];人民法院报;2008年
4 赵经平邋李海涛;家政工权益保护该找谁?[N];农民日报;2008年
5 谢兼明;人身意外伤害险不能免除雇主责任[N];农民日报;2009年
6 聂新国;招工中的考察行为如何定性[N];江苏法制报;2011年
7 欣子弦 江南;村民雇村民引发的工伤纠纷[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8 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律师 周开畅;职场性骚扰之《劳动法》保护体系刍议[N];上海金融报;2008年
9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赵永生;工伤死亡赔偿体系的评估与重构[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10 王永强;人力成本缓压:《劳动合同法》最后博弈[N];中国经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巧芸;论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D];吉林大学;2012年
2 许力涛;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郭小峰;我国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D];苏州大学;2008年
4 蒋存龙;劳务派遣中的劳动者权利保护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肖霄;论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王丽霞;劳务派遣雇主责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潘曙;劳务派遣雇主责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丁银;《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派遣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潘霞;论劳动派遣中的雇主义务与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兰东霞;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277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327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