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运动员与俱乐部间法律关系的定位——与朱文英教授商榷
本文选题:职业运动员 切入点:劳动关系 出处:《中国体育科技》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职业运动员与俱乐部间法律关系的定位,关系到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壮大。虽然与其他劳动领域相比,职业体育劳动领域存在着特殊性,但这并不能改变职业运动员的劳动法主体地位。事实上,在除却法律调整形成的外衣之后,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本质上是同一的。根据法的实质理性和形式理性要求,职业运动员与俱乐部间的合同应由劳动法规范而非民法规范予以调整,但基于职业体育领域的特殊性,这种关系还应受行业规则的制约。从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在条件成熟时,制定单行法规专门规制职业体育领域中的劳动关系。
[Abstract]:The orientation of the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fessional athletes and clubs i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the sports industry, although compared with other fields of labor, there are particularities in the field of professional sports labor. But this does not change the status of professional athletes as the subject of labor law. In fact, the labor relationship and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are essentially the same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legal adjustment. The contract between professional athletes and clubs should be regulated by labor law instead of civil law, but based on the particularity of professional sports, the relationship should also be restricted by trade rules. When the conditions are ripe,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special regulations to regulate the labor relations in the field of professional sports.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G8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晓卫;唐闻捷;;体育雇佣关系的定位和法律调整模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2 侯玲玲;王全兴;;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的劳动者地位和劳动法保护[J];当代法学;2006年04期
3 文学国;论雇佣合同[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4 邹立刚,陈情旭;中美体育法国际研讨会综述[J];法学;2004年09期
5 李晓霞;;美国与德国劳动法律体系概述与比较[J];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6 郭树理;;足球与法律[J];读书;2007年07期
7 黄世席;巴西体育法律规制介评[J];河北法学;2003年04期
8 马克尧;西欧农奴制初探[J];世界历史;1980年03期
9 王工厂;;论高校教师的劳动者身份[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陈景辉;;原则、自由裁量与依法裁判[J];法学研究;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继光;;经济法责任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杨会;;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之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4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5 张群;;南京国民政府住宅立法研究——以土地法为中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6 刘玲伶;;章程对公司对外担保的效力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7 申惠文;;驳民法宪法新同位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8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9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10 周开宁;;契约精神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玉苗;;大学章程法律性质考察[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杨光;傅文魁;;刑事和解与公诉权[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郭云忠;;检察权谦抑性的法理基础[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张黎明;杨国章;;从法秩序利益看检察权的正当性[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钱翠华;;知识产权民事审判权滥用的公平矫正——公正视野下法官品德对专利民事审判权的影响[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6 王国龙;;由语言追问法律的意义[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7 朱富强;;协调和监督两类功能的角色变化与法律的未来发展——兼论法律的本质功能及其现实异化[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石先钰;;加强法官道德建设是法官职业化的必然要求[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郝建臻;;干部作风建设的法理学解读[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潇;上海市市级体育社团与政府间关系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陈乐绿;上海品牌体育赛事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杨臻;物之瑕疵担保责任独立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齐艳;论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周姚春;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陈晓燕;公益征收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耿如昕;反思与重构:我国行政诉讼被告认定规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瑞;黎翔;;50后两院院士高等教育传记特征与政策建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蔡晓卫;唐闻捷;;体育雇佣关系的定位和法律调整模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3 王晓燕;刘娟;;首都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年02期
4 徐海燕,杨颖辉;运动员转会制度的法律思考[J];当代法学;2002年11期
5 葛洪义;法治如何才能形成?——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个案分析及其启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6 胡大武;;理念与选择:劳动法如何照耀家政工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7 文学国;论雇佣合同[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8 高洪峰;;师资队伍数量、结构与高校实力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符文康;;现代运动训练行为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J];福建体育科技;2008年06期
10 黎建飞;;“派遣劳动”应当缓行[J];法学家;2005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梁慧星;[N];市场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一斌;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春;;从经济学视角探讨国内外职业运动员劳务问题[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娄春风;;论职业运动员的劳动者地位——以转会权为中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成金霞;陈国元;;论我国优秀职业运动员的形象开发[J];科技信息;2010年26期
4 吴晓阳;;职业运动员人力资本价值核算研究[J];体育科学;2003年02期
5 陈玉清,韩湘平;我国职业运动员的经济价值——由“人力资本”理论引出的思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6期
6 吴晓阳,盛泉林;职业运动员不同运动寿命阶段人力资本价格测度模式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张纪生,许为东,吴晓阳;职业运动员人力资本价值评价方法初探[J];嘉兴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尹兆友,张玲;论职业运动员的形象设计与包装[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9 于天艳;王加新;;职业运动员人力资本的基本特性及开发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10 韩开成;刘秋玲;;职业运动员劳务问题经济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欧阳柳青;程序;易三平;马世坤;;对职业运动员角色的社会期待与激励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2 韩新君;;对我国职业运动员合法权利及维护途径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4年
3 韩新君;;职业运动员工作合同相关法律实务的探讨[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4 尹军;陈洋;;中国乒乓球重点队员功能动作筛查与损伤原因分析[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CEO 张庆;职业运动员的奖金分配[N];中国经营报;2008年
2 本报评论员 周飙;职业体育“削弱”大众体育[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3 范子军;“比赛机器人”一种善意提醒[N];中山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姜范;行动起来 参与体育[N];经济日报;2012年
5 邹震 媒体人士;天哪,,它把一切全说了[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6 封寿炎;体育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N];解放日报;2008年
7 高星 邹大鹏;职业运动员退役安置何时“职业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8 谢柳;保险经纪人助奥运会一臂之力[N];中国保险报;2008年
9 张晶明;体育产业适逢腾飞商机[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10 记者 廖晶蓉;安宁明年建成全国最大红土网球中心[N];昆明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永荣;职业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安排[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2 薛红卫;中国职业运动员权利问题及其博弈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3 蔡鑫生;我国职业运动员的劳动者地位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4年
4 朱旭;职业运动员伤残保险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5 何琼芬;分析我国篮球职业运动员竞技年龄段偏短的原因[D];成都体育学院;2013年
6 付晓曼;我国女足职业运动员退役后就业现状及形成原因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570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570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