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处理群体性劳动争议的中国法律框架
本文选题:群体性劳动争议 切入点:集体劳动争议 出处:《中国劳动》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若对群体性劳动争议进行类型化处理,也就是将其区分为围绕劳动关系的存续、实现、终止而发生的群体性劳动争议和围绕劳动条件、待遇等变更而发生的劳动争议两种,那么群体性争议也可以纳入到现行法的框架下解决。其中,前者属于个别劳动争议的群体化,可以纳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调整范围;后者属于签订集体合同、订立企业规章的争议,可以纳入《劳动法》第八十四条第一款以及《集体合同规定》第七章的调整范围。为了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解决群体性劳动争议,我国现行法律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Abstract]:If the group labor disputes are classified, that is, they ar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group labor disputes around the existence, realization and termination of labor relations, and labor disputes around the changes of labor conditions, treatment, etc. Then group disputes can also be settl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existing law. Among them, the former belongs to the collectivization of individual labor disputes and can be brought into the scope of adjustment of the Labor dispute Mediation and Arbitration Law; the latter belongs to the signing of collective contracts. Disputes over the establishment of enterprise regulations may be brought into the scope of adjustment in the first paragraph of Article 84th of the Labor Law and in Chapter 7th of the provisions of the Collective contracts. China's current legal system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作者单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基金】: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青年课题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法律问题研究》项目编号为13YQ0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洁;关于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情况的调查报告[J];法律适用;2005年07期
2 孙德强;肖竹;张冬梅;沈建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劳动争议新特点与工会对策研究报告[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沈建峰;;论集体合同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效力[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源;;我国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郝晶;;我国劳动者民主参与制的构想[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王全兴;黄昆;;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若干规则[J];北方法学;2009年03期
4 丁建安;;企业劳动规章的法律性质辨析——兼评我国企业劳动规章法律制度[J];北方法学;2009年03期
5 王天玉;;就业权:理论、制度与类型[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侯殿收;;理性分析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利与弊[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张菁菁;;浅谈劳动争议[J];才智;2009年08期
8 薛长礼;;中国劳动权研究述评与理论反思[J];长白学刊;2007年04期
9 陈晓强;;和谐劳动关系探析[J];长白学刊;2009年03期
10 刘松珍;;论劳动合同变更[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业宏;肖蓓;;外资并购中国企职工劳动就业权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吕金朝;;论未续签合同劳动关系的性质及法律责任[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李培智;;劳动关系概念论纲[A];京津冀和谐劳动关系论坛暨河北省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张秀敏;;《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A];京津冀和谐劳动关系论坛暨河北省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穆随心;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龙帝(Mr.Vitoonthep Nawadejo);劳动规章制度立法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马福军;劳动权的税法保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崔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合作型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林国华;员工参与公司治理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王亚男;外派船员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9 张凌竹;退休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张颖慧;企业组织变动与工作权保障[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芳;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孟兆芳;以人为本视角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鲍云松;竞业禁止制度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黄学军;罢工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翟旭丹;演员自雇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郭静薇;我国劳动规章制定程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徐文婷;企业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凌湛;事实劳动关系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张亚琦;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曲智;完善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若干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冬梅;;关于集体合同履行若干问题的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张喜亮;论工会在集体合同制度中的角色[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3 郑尚元;“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词义辩[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孙德强;沈建峰;;集体合同主体辨析[J];政法论坛;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芳霞;;论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机制[J];法制与社会;2009年25期
2 本刊编辑部;;集体协商、集体合同、集体争议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J];中国劳动保障;2005年11期
3 杨云芳;杨云霞;;集体合同纠纷的可诉性及障碍分析[J];人文杂志;2009年05期
4 王向前;;论集体合同争议的处理[J];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刘焱白;;论《劳动法》中利益争议处理方式的规约[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熊新发;;比较视野下中国罢工治理的反思与展望——常态与非常态:积极解决与消极应对[J];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7 蔡吉恒;黄莹瑜;;若干国家和地区劳资利益调整立法简介[J];中国劳动;2010年10期
8 周卫平;;南京国民政府的劳资争议处理法述评[J];探索与争鸣;2010年12期
9 管礼明;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J];中国劳动;1994年07期
10 李德齐;;劳动争议处理与制度选择[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恒敏;;论集体合同争议的处理[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建平;;当前劳动争议的特点和劳动争议处理中的特殊法律问题[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赵雄麟;;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建议[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德成;劳动争议处理机制重构之基础与思路[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2 江西省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蒋桥生;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机制完善探讨[N];人民法院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张伟杰;应当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劳动争议调解的作用[N];工人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宁 杰;建构和谐的劳动关系[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尽快制定《劳动争议处理法》[N];工人日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王娇萍 郑莉;委员建议依法用足用好劳动争议处理渠道[N];工人日报;2011年
7 陈榕;富阳市妥善处理集体劳动争议[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8 罗燕 林秋兰 华南师范大学;建立我国集体劳动争议预防与处理机制[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
9 朱华邋姚焕村;3个月处理劳动争议超3万件[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10 通讯员 马景慧、张勇 记者 四光;我市上半年劳动争议仲裁案件数量创新高[N];承德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周卫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资争议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继涛;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完善[D];内蒙古大学;2012年
2 刘菲;完善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3 李恒;主要发达国家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研究及启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陈旭;群体性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5 侯希斌;论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之完善[D];苏州大学;2008年
6 刘永胜;完善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7 纪冠男;劳动争议协商程序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王启鹏;劳动争议处理与制度选择[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廖青松;从劳动争议分类看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D];湘潭大学;2007年
10 张新强;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99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599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