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论非全日制用工中的均等待遇原则

发布时间:2018-03-29 09:35

  本文选题:非全日制用工 切入点:差别待遇 出处:《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摘要】:差别待遇是非全日制用工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对此在比较法上以贯彻均等待遇原则为对策。均等待遇原则禁止单纯基于非全日制工身份的差别待遇,但有正当理由的除外。均等待遇原则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宏观的理念指引,还在于对非全日制用工中具体劳动条件的确定与现行劳动法建立规则衔接。我国非全日制用工立法过度追求灵活性的取向存在偏差而需反思,应重新确立均等待遇原则的指导地位。现行法下无均等待遇原则之正面条文,但可依法律解释的方法迂回证成。未来立法应明确宣示均等待遇原则。
[Abstract]:Differential treatment is a prominent probl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part-time employment. In comparison law, we should implement the principle of equal treatment. The principle of equal treatment forbids the differential treatment based solely on the status of part-time workers. Except for good reasons. The value of the principle of equal treatment lies not only in providing broad conceptual guidance, In addition, the determination of specific labor conditions in part-time employmen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existing labor laws link up with the existing labor laws. There is a deviation in the orientation of the excessive pursuit of flexibility in China's part-time employment legislation, which requires refle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re-establish the guiding posi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equal treatment. There is no positive provision of the principle of equal treatment under the current law, but it can be proved roundly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The principle of equal treatment should be clearly declared in future legislation.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0YJC820098)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08120066)
【分类号】:D9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杜万华;王林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的理解与适用[J];法律适用;2010年11期

2 冯彦君;;同工同酬原则的困惑与反思[J];法商研究;2011年02期

3 王倩;;非全日制用工规定的缺陷及其完善——以麦当劳低薪事件为例[J];法学;2007年07期

4 闫冬;;同工同酬原则的语境和困境[J];环球法律评论;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凤荣;;《劳动合同法》连带责任之规定与立法价值[J];长白学刊;2010年02期

2 徐洪军;;《劳动合同法》实现问题研究——兼以绥化市为例的调查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3 邢淑红;;浅析石油企业劳务派遣工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9期

4 赵靖;;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与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6期

5 刘鸿;翁子健;;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法律适用问题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董保华;;论劳动合同中的服务期违约金[J];法律适用;2008年04期

7 董保华;;论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8 胡立峰;;劳动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之效力冲突[J];法学;2008年11期

9 刘瑛;;公立高校适用《劳动合同法》探析[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6期

10 刘瑛;;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法律适用研究[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增毅;;英国反就业歧视法与我国立法之完善[J];法学杂志;2008年05期

2 伍劲松;;美国两性工作平等制度研究[J];法学家;2004年03期

3 周莉萍;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与美国妇女史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蔡f ,都阳,王美艳;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保护[J];经济研究;2001年12期

5 姚先国,赖普清;中国劳资关系的城乡户籍差异[J];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6 张敏;英国法治的司法演进[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4期

7 刘珊;梁海彬;;两大法系判例制度比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04期

8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J];节能;2007年11期

9 巩丽霞;;关于劳动法中“同工同酬”的探讨[J];理论界;2006年07期

10 金俭;国外反歧视立法与借鉴[J];求索;2004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卓莉媛;;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制度规定缺陷及其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0年22期

2 胡明霞;葛玉庆;;浅谈非全日制用工人员的管理[J];才智;2011年31期

3 靳光宗;;浅析非全日制用工关系[J];中外企业家;2009年08期

4 王茜;;非全日制用工及实践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S1期

5 姚秀盈;;非全日制用工及其法律规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刘冠歧;;论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J];法制与社会;2011年07期

7 浦纯钰;朱竟艳;;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8 李静思;王巍;;从非全日制用工角度看大学生兼职[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09年12期

9 魏凌雪;丁菊梅;;大学生兼职期间劳动权益保护的法律分析[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钱小敏;;当代大学生打工状况调查及法律保护[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萃婷;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资保障问题探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王晓娟;非全日制用工法律适用疑难问题探讨[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80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680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0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