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劳动力市场性别工资差异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性别歧视 切入点:工作能力 出处:《经济纵横》2012年04期
【摘要】:本文根据麦可思公司的调查数据,利用海克曼——戴蒙德(Heckman-Daymont)模型,考察了中国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问题。研究发现,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上存在性别工资差异问题。因此,政府有必要强化《劳动法》中有关规定,加强对就业者权益的保护,女大学生还应该提高工作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Abstract]: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McCormings Company and Heckman-Daymont model of Heckman-Daymon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gender wage gap in the labor marke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government to strengthen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Labor Law and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employed persons.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also improve their working ability and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ness in employment.
【作者单位】: 遵义医学院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G647.3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葛玉好;;部门选择对工资性别差距的影响:1988—2001年[J];经济学(季刊);2007年02期
2 姚先国,谭岚;家庭收入与中国城镇已婚妇女劳动参与决策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3 王美艳;;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4 张丹丹;市场化与性别工资差异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仲钢;胡平;;高校女毕业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成因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17期
2 赵希婧;;浅谈职场“性别壁垒”现象[J];时事(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6年06期
3 孙传兵;;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6期
4 孙慧敏;田保状;张小村;张安涛;;浅析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年S1期
5 傅静;;从性别歧视的角度简析女大学生就业问题[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朱莎;李红莲;韩彦军;;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以经济学为分析视角[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01期
7 朱莎;李红莲;;女大学生就业市场上的性别歧视与正视[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郭晓莉;;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赵华伟;张皓伶;;论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1期
10 田蕾;;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初探[J];新疆社科论坛;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静;李娇;;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透析及多层次解决对策[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刘娟;张佳欣;;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歧视研究[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高爽;女大学生择业遭遇性别歧视[N];辽宁日报;2003年
2 文建平 湖南省株洲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长;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N];中国人事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陈强 通讯员 在滨;“性别歧视”的帽子不能随便扣[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记者 王uG;五成多女大学生求职遭性别歧视[N];联合时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李国 实习生 叶婧;性别歧视成女大学生就业门槛[N];工人日报;2007年
6 席希;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心理学对策[N];江苏法制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马丽;女大学生求职遭遇寒冬[N];华夏时报;2002年
8 顾一琼;性别歧视正弱化[N];文汇报;2005年
9 西南政法大学 谢锦添 王慧;消除歧视,让女大学生就业不再难[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朱谦;“为什么不用我?”[N];中国妇女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俊;解读高等教育的性别符码[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胡娇;教育与就业[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茹;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2 闫俊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3 白冰;北京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4 闵君;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申琳;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性别歧视问题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顾兆廷;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性别歧视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李晶;女大学生就业危机与当今社会先进性别文化的构建[D];郑州大学;2004年
8 余素梅;“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杜静;女性主义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性别平等问题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10 林宝玲;女硕士生就业状况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85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685520.html